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阅读《明史·周新传》,回答文后的问题。周新传周新,南海人。初步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①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②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③以其名怖小儿,辄④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⑤府、州、县,府、卫宫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⑥。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①,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帝知⑧新,所奏无不允。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平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①。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鞫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平事,以善决狱称。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相似文献   

5.
陈騤《文则》论“取喻之法”,分经传中出现的比喻为十项,在“详喻”项下作了如下的概述:八曰详喻.须假多辞,然后义显.《荀子》曰:“夫耀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此类是也.从这段话看来,《文则》是根据喻义的显晦以及假辞的多少来给详喻立说的.详喻的喻义较晦,所引《荀子》“蝉之归明火”一喻.如果没有前边“夫耀蝉者”至“无益也”几句的解说,比喻的意义就不十分明确.所谓“须假多辞,然后义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6.
笔者去陕西临潼,曾到城西南洪庆村的坑儒谷凭吊。有关坑儒谷,后汉学者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记载颇详:“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观。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以土,皆压,终乃无声。”揣摩文意.这大约是在不适宜种瓜的寒冷季节于山中特暖之地秘密种熟了瓜,要“诸生贤儒”们都去观看并作解释。儒生们正在争论不休之际,拨动机关以土填满山谷,把七百儒生全部活埋。生活在今天的人,尤其是各族青年(包括青年新闻工作者),读过这段纪实文字,知道这次阴谋杀人经过的不多。  相似文献   

7.
纳兰丛话     
一 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三:“皇二子、废太子赠理密亲王允礽,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出,小名保成”。成德避东宫讳,遂改“成”为“性”。其独取“性”字,盖以“性德”为辞有所典出。《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已,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又《易·系辞》:“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以“性”代“成”,由此。太子旋改名允礽,性德亦复名成德。  相似文献   

8.
四 夬(kuài) ( ),《说文》释曰:“分决也。从又■,象决形。”徐锴曰:“‘■’物也。‘1’所以决之”。许氏释“夬”为“分决”意。徐氏从字形上作进一步说明:手持‘■’分决‘■’(物)。在《说文》中,凡以“夬”作构件组成的字皆言之以“形声”,失之笼统。实际上,大多数以“夬”为构件组成的字是“会意兼形声”字。“夬”为“分决”  相似文献   

9.
何景明生活的时代,正当明孝宗和武宗两朝。孝宗是个中主,武宗是个昏君。景明成长于孝宗弘治年间,仕宦则主要在武宗正德年间,仕于昏君之朝,且当权阉专政之日,主暗臣奸,仕途很不平坦。 景明入朝登仕之日,又恰值孝宗死、武宗嗣位之时。《明史·孝宗纪》云:“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就是说,孝宗以下,无可称者。现在看来,明朝的帝王,从太祖成祖开始,就已空前专制,但史家尚且以为有“可称者”。至于孝宗以下的那些“无可称者”,其为君之恶劣,也就可以想见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节选了《资治通鉴》中“赤壁之战”部分,其中,在东吴最后决策关头,刊、权对周瑜说:“卿能办之者减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抓,孤当与孟德决之。”这句话言辞诚恳,语调激昂,既望部下成功,又不推委责任,大有君主之风。但“卿能办之者诚决”一句,颇为费解。课本注‘协”为“对付”,注“诚决”为“确实(可以同他)决一胜负”,是遵从胡三省的;旧注。胡三省注这句话为:“谓能办操,则减为能决胜也。’他将‘劝、”释为“办操”(对付曹操),将“决”释为“决胜”,虽扣住宅面,亦不免曲意疏通。关键是句中…  相似文献   

11.
一、诗中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诗中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有几十处,前人解诗,多数不专为有字作训。《经传释词》:“有,状物之词也。若《诗·桃夭》:‘有(艹贲)其实,’是也。他皆仿此”。这是王氏总结旧训的看法,大抵近是。但是旧训中解诗,多有误释诗义者;后人讲诗,也不能发挥王氏,纠正旧注。今以为诗中凡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莫不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用以状事状物。现在详举诗中此等处,加以阐述,并略举诗中旧注误释,加以拨别。(一)从诗中同一章的对文,可知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 《邶·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又:“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有泚,泚泚  相似文献   

12.
严师之说,由来已久,传统士子所读的经书《礼记》中的《学记》,即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的说法,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中亦有“教不严,师之惰”的讲求。然而多以“严”指对学生之要求,以致奉“严”为金科玉律,实误人匪浅。故今特撰文详辨,以求还其本色,名之谓“严师”正义。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学生明乎此,认真练习,教者明乎此,认真指导,终必有成。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而竟不须改,乃有济也。果臻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语文教育书简》)两年多来,我们沿着叶老的这一思路,从“认定标的”,“认真指导”,“自改其文”,到“习作课所不克任”的“学养”,走过了一条摸索着前进的道路,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作文评改程式.一、认定标的.我们在深入师生中发现,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封建社会处决犯人的时间定在秋后,叫秋后“大决”;清代古文家方苞的《狱中杂记》就有“每岁大决”的描述。那么为什么一定在秋后执行死刑呢? 原来我国封建王朝,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来牵强附会地解释自己所行政令是顺应天道的。《礼记·乡饮酒义》对春夏秋冬的解释是:“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仁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冬之言中也,中者藏也。”视春夏秋冬为万物生长收藏的一个过程。所谓的秋就是收敛、杀戮。一切用刑动兵,社稷之祭无不在秋后实行。其春季因“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  相似文献   

15.
据 不 完 全 统计 ,试行 课 改 以 来 ,重 庆 近 十 万 名 教 师通 过 各 个 层 面 的 教 改 培 训 全 面 提 升 了 教 师 的 教 学 能力 。 教 师 间 彼 此 交 流 、 集 体 备 课 环 节 有 了 明 显 加 强 。2004年 暑 假,重 庆1000多名 教 师 先 后接 受 了 课 改培 训 。 通 过 培训 了解 课 改,还 需 通过 研究 掌 握课 改。据 介绍 ,目 前 ,一批 教 师 已 成为 课 改 课 题 的 研 究 者 和 项 目 参与 者,自觉 形成 了“ 课堂 上要 解 决 什 么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理 论依 据 是 什 么— 解 决 问 题 的 …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作文批改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严重倾向。其一,部分教师狭隘地认为详批细改,就是“大包大揽”,学生作文几乎全部被教师的红笔批文所淹没;其二,有些教师不批不改,只在篇末潦潦草草写个“阅”字,或者随随便便打个分数,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创作”。其结果是前者以教师的无情之笔大杀大砍,抹煞了学生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失掉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视作文为“畏途”,望而却步;后者使学生觉得作文好坏无尺度,视作文为“儿戏”,信“笔”雌黄。二者都不利于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重要环节,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石钟山记》(以下简称《石》文)是苏轼的一篇名文,历来选者、注者、论者甚众,各有千秋。拙文仅从以下六个方面,“详人之略,略人之详”,浅述己见而已。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金城郡的始置,在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昭帝纪》中明确说:“秋七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日:“称金,最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池’。”师古曰:“……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笔者按:五行说法,金主西方)。《汉书·地理志》又载:“昭帝始元六年置”(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金城郡,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县十三:允吾、浩(?)、令居、枝阳、金城、榆中、(?)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依《汉书》编写体例之说明,地理志云:“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据此,西汉金城郡的治所就是允吾。应劭注音“允吾”地名读作“(?)(?)”。 东汉金城郡沿革西汉所置,并略有缩小。据晋司马彪撰写的《后汉书志(郡国五)》载:“金城郡,洛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四万八千九百四十七。允吾、洛(?)、令居、枝阳、金城、榆中、临羌、破羌、安夷、允街”。首县仍是允吾。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河水注》条亦记曰;“允吾县,金城郡治也”。  相似文献   

19.
金毓黻前辈在他的《中国史学史》中指出:“章学诚谓后世之方志,专详一方之事,如古之列国史,应无所不载,与专详疆域山川之图经异,其说允矣。然探究前代记地之书,二者漫无经划,区分甚难。方志为一方之史,世人已无异议,而图经亦详建置、沿革、人物、古迹,  相似文献   

20.
说“诗教”     
我国曾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教”,堪称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朵奇葩。朱熹在《诗集传序》中说:“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在他看来,“诗教”的目的在于“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基于此,他写下了一千三百多首诗赋,对其弟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