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风云际会,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共存。学者梁启超,涉猎政治、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对法学也颇有研究,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法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了法治思想。一、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梁启超作为法学家,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一点就是在19-20世纪之交,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力量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西方法律文化广泛传…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卓越的新闻工作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一直贯穿于其新闻事业的始终。但其"开民智"的新闻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演变。以戊戌变法为分界线,梁启超"开民智"新闻思想的侧重点由前期的"开风气"演变为后期的"倡民权",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思想认知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危亡的时代大背景下,梁启超主张发展教育来振兴国家,积极改革以科举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大力倡导对近代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革新,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同时,梁启超还突破了洋务运动中对人才观的思想桎梏,提出了培养"新国民"的教育目标,从而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刘云霞 《出版广角》2015,(8):121-122
新天下主义是对传统天下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双重超克.它抛弃传统天下主义的中心化和等级化倾向,克服了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狭隘立场.在世俗化时代,以“承认的政治”为原则,新天下主义将建立一种新的天下之普遍性.本文用儒家思想阐述了新天下主义,探讨了中国政治思想寻找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将袁崇焕定位为"民族英雄"并以一种独特视角对其功业进行了评价。梁启超对袁崇焕的评价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及其个人的思想变化息息相关,既是其渴望以己之身力挽时代狂澜的内心表现,也是受到尚武精神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人自古代以来,就有着论政议政的传统。中国近代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国报界王韬、张季鸾、梁启超等报人秉持着"文人论政"的办报思想,这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更是成为了我国近代新闻史上十分独特的风景。基于此,以这"三个人"来浅析中国近代报人的"文人论政"思想的定义、嬗变过程、特征以及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的体育教育思想就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亮点.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他对法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留下过三百多万字的法学著述.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系统地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教育进而体育思想的人,其体育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着维新变法斗争形成和发展的,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珊珊 《历史档案》2012,(3):107-1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国家思想的最早探索者,他对"国家"一词的界定经历了戊戌时期、赴日初期及1903年后三次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梁启超的思想层面的原因,亦有当时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平秀 《兰台世界》2016,(20):158-160
作为中国民族学奠基者的梁启超,提出合汉、满、蒙、回、藏等各民族为一大民族,以构建民族国家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帝救国的时代特点;对"民族"等概念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科学、系统;对中国民族发展历史的看法以及对民族同化、民族融合进程的描绘,表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色彩。梁启超的民族思想具有出于反帝救国的需要、理论成系统、思想富于变易性和启发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民族学草创时期的筚路蓝缕的状况以及开拓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最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他们的反传统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全社会引起轰动.而且对以后的思想文化界一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历史的主题从革命转向改革,对于"五四"意义的评价开始多元化,特别是在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人们对"五四"反传统主义的积极影响产生了怀疑,那么"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看待当时的反传统主义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肇始于鸦片战争的近代中国社会一直在新旧交替中反思、前进,无数志士仁人积极探求中国社会自强之路。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深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熏陶、感怀民族危亡沉痛、亲历变法改革兴废、反思社会更始本源,认为启迪心智、百废始兴在于"智之强","皆归本于学校",且"……苟欲自强,惟此为大",进而提出基于有新道德、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决定了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新闻思想的演进也被打上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烙印。媒介(报刊)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下,与政治舆论环境的建构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研究梁启超在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论著来对他的报刊角色观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梁启超报刊角色观演变的深层动因以及其对梁启超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和民族危机.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国人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种救亡图存的主张和方法.梁启超的伦理道德观就是在探索救亡的道路中形成的,其中既有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成分,又有西方伦理道德的色彩.梁启超在中西文化合璧中提炼出来的、超越前人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于构建当今新型的伦理道德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梁启超的报章体的形成过程近代报刊上政论地位的确立,正是从梁启超等人主办的维新派报刊(以《时务报》为其代表)开始的,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促使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高涨,以此为契机,变法维新思想很快在中上层官吏和众多士大夫中得到广泛传播,变法维新运动逐渐达到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利用报纸宣传自己的变法维新主张。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论文体,这种文体足以代表近代报刊史上文体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称报章体(由于人们推崇梁启超,这种文体又叫做"时务体",或"新民体")。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的一座重镇。对于他的新闻观,前辈学者已有大量文章论及,但就目前所见,多就新闻而论新闻,少有涉及其新闻思想与社会政治理想之间的深层关系。虽然梁启超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与新闻言论界须臾不可分,但他首先是一个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根据,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成为他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建构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奠基者,提倡广见闻而开风气,以启迪民智,振兴中华。梁启超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来源于他对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和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图书馆理论和对图书的辨伪、考订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丰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满清政府的倒行逆施,致使革命浪潮高涨,"排满"成为了这一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知识界为了向民众宣扬"排满"观念,采取了"偶像崇拜"策略,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冉魏皇帝冉闵的事迹,号召汉族民众与满族抗争。这样的策略在排满宣传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知识界在偶像塑造过程中亦存在偏激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  相似文献   

18.
以<西学书目表>为例,介绍梁启超近代目录学理论和书目工作实践.梁启超对图书著录内容、图书著录体例、图书分类体系进行了创新,为我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拒俄运动(1901-1905)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付诸实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其间除了国内的斗争情况外,中国留日学生在海外的斗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以各方资料之相互印证,对清末留口学生拒俄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大致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1895年中1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它不但打碎了洋务运动三十余年的幼稚梦幻,更给坚守传统知识体系的守旧派造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打击",进而"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1]154.  相似文献   

20.
一、最初的改良主义宪政思想 吴玉章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宪政思潮逐步萌生和发展的时期. 1895年甲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利用西方宪政思想,极力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因循守旧,希望清王朝能变法图强,为废君主专制立君主立宪而奔走呼号,社会反响强烈,戊戌变法就是维新思潮影响下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