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李俊峰 《小学生》2010,(11):42-43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其主体性,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2.
杨丽娜 《小学生》2011,(4):36-36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其主体性,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这里,我粗略地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听。相当多的学生上课不会听老师讲课,不知道该听什么.结果该听的没有听。不该记的倒记了.一节课忙忙碌碌,其实什么都没有学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注意力要集中。要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同学。不能分心。教师上课应力求生动。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要反复强调.不停讲解,直至学生重视为止。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教学中,气候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气候知识的基本方法,成了我教学的重心。经过实践,我认为一定要做好两点:一是听,二是导。听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参与其中,多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必在意答案是否统一,是否正确,要看学生提出的理由、依据、分析判断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该认识到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克服,同时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给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改进作文评价方式,从而使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作文评语作为作文指导的关键步骤,无论是眉批,还是总批,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就教师而言,学生是否达到自己在作文指导时所提出的要求,自己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今后应该如何确定作文教学的坐标和方向,往往要在写评语的时候思考、斟酌;就学生而言,苦心经营的一篇小文,老师看后是否满意,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优点如何发扬,缺点如何改正,常常要在作文评语中找到答案。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庾南 《江苏教育》2013,(10):17-18
<正>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地独立思考,从各种载体的信息源和交往中获取信息而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看,看教科书、参考书、音像资料等;听,听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等;问,提出问题,主动求教于他人或书报杂志等;记,整理纲目要点、笔记;议,积极主动地与同学、教师交流学习信息,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包括书面语言)表达所获取的知识及其形成过程,表达自己的学习、思考方法以及反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根据人教版第十册第一组的习作要求.本次习作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技能为主要目标.在抓住春天景物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力求写出自己对春天新的发现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是各学科的共性问题,但是,观察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生生活的天地里,都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逐步养成观察、积累作文材料的良好习惯,学生作文训练无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获取作文材料,都会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
吴丽珍 《广西教育》2007,(11A):22-22
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既要引导学生写作,又要批改、讲评,作为语文老师没有一定的写作水平是万万不行的。你看,引导学生作文需要技巧,而批改学生的习作也有所讲究,就批语而言,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环节。通过学生作文,教师可从中直接获取到比较重要的教学信息,有效地检验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根本情况与评判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此,注意优化作文教学,收集、积累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不断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多写、听、看、想、读,逐步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轻松作文。  相似文献   

13.
作文前引导学生发现美。学生作文时,教师不要急于让他们动笔写,而要设计好指导观察的方案,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用眼看,用脑想,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自己融进美的情景之中,进而发现美,产生创作的欲望。如让学生描绘春天早晨的雾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受到太阳初升时春雾的飘渺之美,然后,多角度、多地点观察其变化过程。这样,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就能产生较为强烈的创作冲动。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环节。通过学生作文,教师可从中直接获取到比较重要的教学信息,有效地检验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根本情况与评判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此,注意优化作文教学,收集、积累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不断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多写、听、看、想、读,逐步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轻松作文。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在语文教学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一名教师,我体会最深的是,学生并不是不爱作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及引导是否得法。教师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式及引导学生作文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莫过于教师亲自下水作文。  相似文献   

16.
成少华 《宁夏教育》2008,(10):80-80
真实性。我们看待一节公开课,评价的起点是真实性,特别是看学生对文本感知的真实思维过程,看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的曲折性、领悟过程的自然性,看所讨论的问题的互补性与争鸣性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实际,看教师教学设计的框架内有没有学生课堂生成的意外情景,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是否拥有足够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自我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必要途径,又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必备能力,它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起看很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我积累、自我比较、自我表达、自我实践、自我检测,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作教学中。除了指导习作方法之外,对作的批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以起到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的作用。据调查。有85%以上的学生拿到发下来的作后。最先看的是教师评给的等级,紧接着就是看章后面老师写的评语。可见。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评语,在学生心中却是字字重千斤。  相似文献   

19.
听记作文素材的有效选择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产生作用。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按照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作文素材,读给学生听,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然后通过整理形成自己的作文参考资料。听记作文素材对学生的作文理解能力还有记忆能力都产生切实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有实效的课,并不是单纯看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以哪些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值得探究的“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熟知“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怎样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现象,提出困惑,积极思考。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僦计》时,我引导学生在认识了统计图后,根据统计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