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就是学数学的“困难户”,特别是函数,首先心理上抵触.因此,函数的教学设计要遵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化繁为简地理解出函数的本质,逐步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形成能用数学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品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娜 《成才之路》2009,(26):I0015-I0016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数学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也就是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由课堂教学向注重实践活动和注重生活教育的转变,它突出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现“学数学”和“做数学”,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陈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汤浩 《中学理科》2005,(9):20-20,75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求解,验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5.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应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要“情境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学习(或教学)情境”,以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触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现出具有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各种问题的功效。传统的数学过于注重抽象和逻辑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应用性,其结果学生解题能力一流,而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学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尽可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做到这一点将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王昭  孙玲 《华章》2006,(10)
“解决问题”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四大内容之一,关于“解决问题”的具体阐述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题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生命之源。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每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又与生活密切相连。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终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一、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数学不是凭空而造的,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不断抽象概括中…  相似文献   

11.
甲班乙班按百分制分组学生人数按五分制分组学生人数60分以下11160-70152370-802031380-901241790分以上2516合计5050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魏汝青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应用数学,即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更为重要。笔者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2.
1 一般化、特殊化的基本认识1.1 一般化和特殊化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郑毓信、梁贯成老师在《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一书第二章第二节“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第115页中指出,“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是认识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地说,一般化和特殊化即就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1.1.1 “一般化”(generalization)也可称为“弱抽象”,指由原型中选取某一特征或侧面加以抽象,从而形成比原型更为普遍、更为一般的概念或理论,并使前者成为后者的特例.由现实原型出发去建构相应的数学模型显然就是一个弱抽象的过程;另外,除真实的事物和现象以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让他在参与中快乐学数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育即生活”.幼儿学数学更加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5.
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像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就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使之然?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就要把数学从学术形态“返璞归真”为数学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课程标准使我们的数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体验使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体验学习更积极有效。一、课前感知,初步认识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布置学生预习,组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收集生活素材,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把知识形象化,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物体”,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为了准备好物体,学生认真预习课本,还向家人咨询,初步了解物体的特点,并从生活中去收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同时积累了生活的经验。二、课上参与,发现过程1.在创设情境中培植体验的基点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  相似文献   

17.
邹平 《考试周刊》2010,(56):64-64
很多学生都“害怕”学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太抽象、太枯燥。特别是在进入高中后,由于知识难度的加深,以及知识面的拓宽。许多学生对数学更是缺乏兴趣.再加上历来传统教育重视分数.学生们沉浸在“数学题海”中,不断地进行着重复的模拟练习。  相似文献   

18.
陈晓明 《广西教育》2007,(7A):71-72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所谓“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它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眼光去观察、思考生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握好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凭借学生生活经验,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由“为学数学而学数学”转变为“为用数学而学数学”,最终达到“为生活用好数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更要“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努力搭建各种学习平台,开放数学活动,和谐数学交流,让每位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提升心智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