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新魔幻电影借鉴好莱坞魔幻电影的模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逐渐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魔幻电影之路。本文梳理了当下中国新魔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并对其类型元素进行深入探析,试图为中国新魔幻电影的繁荣发展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2.
以《疯狂的石头》、《我叫刘跃进》、《即日启程》、《十全九美》等为代表的中小成本影片以"现代荒诞剧"的类型姿态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类电影是在新世纪咄咄逼人的商业大片和小制作的艺术电影遭遇美学和市场危机的背景下开启的一条新路径,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但在肯定其文化意义的同时,年轻的电影导演还必须面对和解决电影产业化态势下这类小制作影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知名中国影视研究专家裴开瑞教授的访谈,就目前影视研究方面的诸多问题,如中国电影研究从民族电影范式向国家/民族电影范式的转移、纪录片与公共空间、电影大片、新主流商业电影、中国影视与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电影电视艺术与产业相关等诸多话题,作者与裴开瑞教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日本《预防电影偷拍侵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探讨了日本立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提出《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的修改建议。笔者认为,中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不应单纯促进电影产业,有必要适当平衡知识产权和文化传播的不同需要,既保护电影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又避免过度束缚电影文化的社会传播。  相似文献   

5.
杨铮 《青年记者》2016,(5):97-98
英国电影行业在全球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无论是《指环王》的史诗巨制、希区柯克的悬疑大作,还是《哈利波特》魔幻电影、《007系列》谍战大片,多元化的风格、优良的品质使得它们在世界电影中脱颖而出.根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 (DCMS_Annual_Report 2014),每年英国出产超过90部影片,产值高达8亿多英镑,其中既包括自产影片,也包括海外合作片.①优秀的导演、出色的演员、深厚的文化基础、高超的电影拍摄技术和深刻的主题,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英国电影早已成为世界电影界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李云  曹金 《传媒》2021,(11)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契机,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光彩.中国声乐艺术印刻了传统文化的标记,体现了民族艺术创作者的非凡智慧,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需要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助力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海外传播.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探讨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阐释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预测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现状,提供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路径.该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理论性较强,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怀强  李倩 《东南传播》2013,(8):101-104
《赛德克·巴莱》作为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赛德克人的民族文化,将其与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后,笔者回答了何为一部真正的少数民族电影,并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影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在亟需找到适合自身话语权表达的同时面临一个相对尴尬的处境。中国电影的文化环境同美国、韩国、法国等均不相同,因此献媚于西方国家电影的方式不可取。跨文化的发展策略,一方面要处理好民族文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转化问题。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应该成为跨文化发展策略的导向,两者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都应继续实施灵活有效的适应性策略,提供符合人类共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掌握市场规则的同时对本土文化的宣传与本国的产业利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考察十七年间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现象,通过对十七年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分析,试图就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概念的辨析,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内涵建设与民族电影艺术文化诉求,并寻找未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新方法、新战略,期望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回顾和展望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不难预见,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电影产业已经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期.互联网技术不仅赋予了电影产业新的活力,也为相关行业市场情况调研和指导性政策制定提供了新工具,催生了"互联网"和中国电影产业融合之下新业态的形成.当前,互联网以连接的力量汇聚了活的数据,有利于打破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探索制定电影产业科学完备的市场规则,在不断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电影产业新的动态体系.由齐伟所著的《产业进阶与融合文化: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一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五个章节的论述,帮助读者深入认识与了解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为研究中国电影的新业态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辛毅 《视听界》2012,(4):116-117
随着电影产业的日趋成熟,电影美术概念设计被广泛地运用。电影美术概念设计是随着数字时代到来而出现的新的创作理念,概念设计是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的归纳与精炼。《指环王》的电影美术设计是电影美术概念设计的典型代表。和《指环王》同类别的《黑客帝国》、《星球大战》、((2001漫游太空》、《银河系漫游指南》、《无极》、《潘神的迷宫》等魔幻类科幻类以及其他题材的影片,都运用到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电影未来发展重要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电影艺术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媒过程中,技术革新、文化多元的客观现象给传统的电影生存模式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本文力图通过对当下国产电影生存环境的全面解析,探索中国电影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陈靖霖 《现代传播》2014,(4):161-162
长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传统的东方文化退居一隅。好莱坞足以通过对世界电影产业的控制,使当前阶段的文化劳动力皆为其所用,形成"文化的帝国主义"概念下的"文化劳动的新国际分工"(NICL,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Culture Labour)现象。①东亚电影产业中,目前发展较为引人注目的应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电影产业,如何在长期依附西方电影产业而产生的文化"后殖民"状态中,透过中日韩电影产业的合作,继承和弘扬东方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杨扬 《东南传播》2023,(12):84-86
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都着力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宣传上下足功夫。特别是以强有力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电影作为媒介的文化传播,能够使观众与电影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中国电影业不断发展,自以功夫片为主打的中国式大片发展以来,中国式大片不断走向海外。近年来,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中国式大片取得了新的成就,对加强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海外市场“萎靡”,本文以《流浪地球2》《长津湖》《1921》《万里归途》为例,使用全球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数据作为支撑,分析中国式大片在海外的票房现状。中国式大片以弘扬主旋律为主导,弘扬中国的民族精神。探究中国式大片内在传递的民族精神在海外的接受度、认可度和西方国家的差异性,能够更好地探索中国式大片走向世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电影、电视有机构成的动漫既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又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国策。但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规模大、产值低、影响小,使其在国家"软"、"硬"实力的储备上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文章拟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相应的解决之道,推动中国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声屏世界》2014,(12):37-39
<正>从1905年《定军山》开始,华语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历史。在这段时间里,电影虽然是一门新兴艺术,但在各门艺术已成熟的前提下,华语电影发展极为繁荣,使得中国电影人开始探索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在华语电影走过萌芽、发展、高潮之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当下华语电影出现的各种现象,梳理当下华语电影的特征,为其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内容(《小时代》《云水谣》)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传播中,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结合本土文化的优势,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空间。分析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与现实发展状况,探索如何在坚持民族气质的同时使中国电影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走向国际,是本文对跨文化传播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