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是一种集竞争、娱乐、艺术、观赏、趣味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都有其别具韵味的特色。传承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路径就是学校教育,哈萨克族体育教育不仅需要强健学生体魄,还应实现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分析了哈萨克族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促进哈萨克族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开发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是一种集竞争、娱乐、艺术、观赏、趣味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朵奇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哈萨克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学校教育已成为传承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渠道,边疆地区的高校应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开发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加强师资培训,打造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式摔跤作为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体现着游牧民族的一种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是深受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学校是文化传播的基地,也是体育文化传播的摇篮,根据民族地域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引入哈萨克族式摔跤,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举措。本文以课外活动为主开展技能训练,以传承文化为主开展竞赛活动等,来对哈萨克式摔跤在学校教学中的模式与课程设置进行探讨,以期在学校教育中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客观的解析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现状,对进一步推进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深化伊犁州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疆图瓦人世代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喀纳斯山区,与世居民族哈萨克族互相融合、相互影响。文章分析了哈萨克族与图瓦人两个民族在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异同,揭示了两个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族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及其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以构建哈萨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疆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性。从中得出的结论有:构建与新疆地域多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与新疆地域旅游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新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得出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主要存在于宗教、婚礼、丧葬、节庆等礼俗活动中;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及生活环境变迁是制约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萨克族有着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是孕育新疆哈萨克文学艺术的丰厚土壤。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历来是对民族文化的凝练性展示。文章通过对哈萨克电影文本中骏马与雄鹰、草原火母、永生羊、牧渔人等形象的解读,摹写出哈萨克族历经时间冲刷却愈加清晰鲜明的民族文化形象,展示了哈萨克族超越性的文化品质与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学生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具有随意性、片面性、单纯性,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程度较低,不能正确处理蒙古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影响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学生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和文化的更替、渗透、同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身体状况、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文化模式与类型属于草原文化圈的游牧文化。哈萨克族文化是在由四大畜文化、苍狼文化、白天鹅文化、宗教习惯文化、色彩文化、数字文化为主干,在自然生成的元典文化基础上生发的特殊文化、世俗文化的集合体。以哈萨克族文化生成期为视角,可以分为十一个时期,以哈萨克族文化特征为视角,可以分为九个时期。哈萨克文化的分期与分类工作对哈萨克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蕴含的体育价值和体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具有独特的草原文化特色。文章从哈萨克族文学、宗教、习俗等视角分析哈萨克族服饰谚语中蕴含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及其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正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是甘肃省唯一以哈萨克语和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小学,全县城乡各个民族的适龄儿童全部集中在这一所学校就读,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有学生767人,共设22个教学班,其中哈萨克族学生252名,占学生总数的32.9%。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大力传承和弘扬哈萨克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学校依托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构建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三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有机融入哈萨克族文化元素,开拓各种渠道渗透哈萨克族文化精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茶文化的变迁与继承,反映了时代进步、各民族的交流以及社会变迁等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哈萨克族茶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哈萨克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草原的辽阔、壮丽、粗粝和博大,铸就了哈萨克族宽厚、耿直、剽悍、英武的性格,也造就了一代代歌唱在草原的民间岂人。他们作为民间文学的歌唱者从游牧文化这个母体中孕育而出,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没有独特的游牧牛活,就没有深受游牧文化熏陶的民间演唱艺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的文学作品。可见,民间演唱艺人研究在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哈萨克族文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民间演唱艺人的研究方面,学界显得非常冷清,这与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术的实际状态极不相符。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体育传统,许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的产生,多与生产劳动、军事教育、娱乐活动和纪念英雄等因素有关。哈萨克民族体育运动的显著特点是,民族特色浓郁、体育项目与娱乐项目融为一体、地域特色鲜明。哈萨克族传统体育娱乐项目具有发展繁荣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哈萨克族人名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传统的哈萨克族人名与当代中国哈萨克族人名的一些特征解释了时代变迁对哈萨克族人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是新疆的世居少数民族,哈萨克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族游牧文化。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马上体育运动概况的介绍,探讨和总结哈萨克族马上体育运动的现状和特点,深入研究了哈萨克族马上体育运动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语文积淀了我国哈萨克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哈萨克族语文教材当中,有着非常多的佳作名篇,这些篇章有着独特的流派和风格以及非常高的造诣。教师讲解这些文化名篇,能够使学生的思想、精神生活得以美化与充实,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为此,阐述了小学哈萨克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