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炜 《军事记者》2007,(7):35-36
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过是一堆材料。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只有实现了新闻事实与新闻价值的统一,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硬新闻。2007年1月4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战斗”在新年第一天打响》的消息,由于此稿在处理过程中找准了真正的新闻点,强化了事件性新闻特征,从而在官兵中引起了反响。此稿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2.
苏辉学 《军事记者》2013,(11):72-72
《军事记者》已伴我度过了9个春秋.它给了我写作动力和创作源泉.帮我实现了“报道变铅字”的梦想。没有《军事记者》的启迪,我不会在新闻路上坚持走下去;没有《军事记者》编辑们的耐心指导,我不会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空军报》等报刊上稿。  相似文献   

3.
激情新闻路     
“看,谭荣勇又上稿了!”几名战士拿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空军报》议论不已。谭荣勇,土家族人,二级士官,空降兵某团政治处报道组组长。两年时间里,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体育报》和《空军报》等报刊发表稿件180余篇(幅),连续两年被军里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4.
朱俊山 《军事记者》2012,(11):67-67
近几年.南空雷达某团政委刘宝坚持把新闻宣传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工作在推动部队建设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该团先后在《解放军报》《法制日报》《空军报》等媒体上发稿400余篇(幅),连续3年被南空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1名新闻报道员连续2年被空军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被南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3名报道骨干因新闻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2  相似文献   

5.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6.
新闻本身是热闹的,而搞新闻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多出成果。这是我这个业余报道员的深切体会。两年来,我先后在《解放军报》、《空军报》和《战士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稿件100余篇。  相似文献   

7.
8月5日,驻津空军某部给荣获《新闻知识》1987年“新闻知识竞赛”优胜奖的报道员石庭发记嘉奖一次。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不吝以“繁荣”、“复兴”、“热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前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下新闻评论实践的繁荣可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时评热”.前两次则分别由1896年上海《时务报》和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所引发。  相似文献   

9.
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中有声。近些年,《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冯金源在第二炮兵的新闻队伍中干得比较“红火”:平均每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超过60篇,在《火箭兵报》上刊稿300篇以上;连续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连续7年被《火箭兵报》评为优秀驻站记者,连续17年被第二炮兵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9次荣立三等功;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等13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共发表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5000余篇(幅),先后出版了11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苍穹系列”第一卷《剑指苍穹》、第二卷《剑啸苍穹》。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相信会有不少同仁对冯金源这位“梁山汉子”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10.
任晓润 《视听界》2005,(1):70-72
十二年前,在中国电视新闻走向蓬勃发展的起步期,深度报道以其不同凡响的超越为观众瞩目,也成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中的事业殿堂,当深度报道所涵盖的理念对中国电视新闻事业产生质的飞跃时,曾经作为深度报道代表性载体的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却遭遇到来自受众的“寒流”。《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法治现场》、《第一时间》、《西安零距离》、《成都全接触》等等“新闻超市”①类栏目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其受观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创办者当初的期待。有学者认为此“新闻超市”类栏目以其“民生”特质而堪称“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②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节目过于媚俗,降低了新闻性栏目的品位。③本文从“主体意识”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季苓 《青年记者》2009,(18):54-55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李砾 《新闻记者》2006,(11):53-54
“点评式”新闻是指播音主持以解读报刊消息或DV短讯的方式播出新闻,譬如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以及北京电视台的《特别关注》、广东卫视的《今日关注》等等。  相似文献   

13.
肖雪 《今传媒》2006,(8X):38-39
近年来,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各报陆续设立新闻图片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目击”,《北京青年报》的“图片纪实”等,《深圳特区报》在开办图片专版“数码传真”之外,还利用头版的左边栏设立了图片导读“图话新闻”。在这种新的报纸发展趋势下,《西安日报》的“视角”专版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广州军区421医院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士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连续多次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一个团级单位为什么能出这么多新闻呢?这主要是因为该院党委“一班人”既看报道结果又看报道过程,始终树立新闻工作为部队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做文章,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引导功能。“我给你们写本‘辞典’”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军区兵种医院,工作专业性比较强。一次,政治处一名报道员写了一篇反映科室医护人…  相似文献   

16.
在台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新闻中心高扬改革的旗帜,在节目形式、内容以及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力打造名牌节目。《阳光热线》入选全国首届新闻“十佳”栏目,《河北新闻》在尼尔森几次收听率调查中都遥遥领先,位居全台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节目”,《今日焦点》、《全省新闻联播》等节目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回顾这两年的品牌运营,许多有益的尝试都成为孕育名牌节目的沃土。  相似文献   

17.
新闻链接     
《新闻世界》2006,(11):21-21
《记档案》作为国内推出的惟一一档以记为嘉宾的人物谈话类节目,自2002年10月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彰显镜头背后的镜头,凸现视角之外的视角,感动了多少电视观众与专家学,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新闻报》、《汇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世界》等报刊先后做了大篇的专访和报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还将《记档案》评为“2003年度中最有特色栏目”。在全国性评奖中,《记档案》也屡屡中彩:2002年度荣获“安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三等奖”,2003年度荣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空军报》“基层在线”专版中的《热线点击》栏目颇受基层官兵欢迎。2005年,该栏目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暨全国副刊年赛栏目一等奖,该专版也获得版面二等奖。“聚焦连队话传统”系列微型调查中的《我帮厨,我快乐》一稿,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篇稿件的编辑过程说明:只有深入部队基层生活,才能提取出深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底我担任成空某雷达团的新闻报道员.至今已经7年多了,我从~名新闻报道的“门外汉”成为在军内外媒体发表新闻作品700余篇的《空军报》优秀通讯员;从摄影“独腿走路”的报道员成长为一名文字、摄影、摄像,三职一肩挑的“三栖精兵”:回顾7年多难忘的新闻跋涉之路,可以说是“主动出击的意识、宽广的新闻视野和敏锐的新闻感觉”这3个关键词,引领我在新闻报道中不断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20.
王正武 《新闻前哨》2005,(10):46-46
从2003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在当地短时间内制造收视奇迹起,全国各地迅速涌现出一批同类节目,如湖北电视台的《现在直播》、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等。在中国首届十大名牌栏目评选中,两档地方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和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的入选,再次使民生新闻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