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说不好听,只有乐乐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瞪着乐乐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  相似文献   

2.
“画音乐”     
以前,我教幼儿唱歌,只要求他们一句一句地跟着我唱,如此反复,直到会唱为止。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觉得教幼儿唱歌,不应追求他们会唱多少首歌曲,而应把精力放在对孩子们的节奏感、音乐记忆力、音乐素质的培养上。因此我遂步探索,尝试着让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听到的音乐用图画表现出来,我教《小鸭·小鸡》这首歌后,要求幼儿把听到的歌曲内容画  相似文献   

3.
新入园的幼儿总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幼儿园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热情接待幼儿,让孩子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尽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教师用母爱般的温暖接纳新幼儿;家长配合让幼儿崇敬喜爱老师;树立榜样以点带面进行全面教育;有组织地引导孩子学会谦让、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听辨能力是感知音乐的窗口,是从事一切音乐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听辨能力,如何让幼儿具有一对善听音乐的耳朵,是教师实践音乐教学活动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尝试和研究,发现以下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听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倾听”是一种能力,要幼儿真正学会“倾听”声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培养边听音乐边歌唱的习惯,在对比中提升幼儿的倾听能力,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幼儿倾听。教师要充分把握机会.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相似文献   

6.
<正>一、阶梯式耳授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是需要培养学生有会听音乐的耳朵。然而"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的,听得多了,自然就会有"音乐的耳朵",也就能更好地聆听、欣赏和歌唱音乐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设置了阶梯式的聆听教学,让学生听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型音乐作品,会听了以后,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音乐教育活动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园对创新音乐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运用音乐管理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我们科学地选择了一些富有审美趣味的乐曲,在幼儿入园、游戏、午餐、散步、午睡、起床、离园等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播放,使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音乐,让幼儿一入园便感受到悦人耳目的音乐气息,从而以愉悦、饱满的情绪迎接美好的一天。幼儿受到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的感染,养…  相似文献   

8.
记得三十年前,我刚踏上幼教工作岗位不久,一个女孩子生病两个多月后第一天来园,孩子们对地一点也不热情,让她冷冷清清坐在角落里。小女孩那张苍白的脸,那双企盼的大眼,迄今犹在眼前。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班上也有一个幼儿生病两个月后来园,当时我在办公室有事。我一进教室,孩子们就兴奋地、七嘴八舌地奔过来向我报告:“老师,薇娜来了!”大家还拍起了小手。只见潘薇娜小朋友被“包围”了,许多新玩具堆放在她面前。同样是孩子久病后来因,为什么接待他(她)的情况有如此之大的差别?这主要是教师感情的变化带来了孩子感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新入园的幼儿,大多数对父母都有非常强烈的依恋感。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园,老师把门关上后,幼儿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头转向门口,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哭声牵动着父母的心。萌萌小朋友边哭边说:"老师不要关门!我要找妈妈!"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啊,孩子离开父母,换了新的生活环境,对老师陌生,难免有一种压抑感,而敞开的大门,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安慰。从此,当家长送孩子时,我国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以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教师再及时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们精神上就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他们情绪平静以后,教师拿出玩具让幼儿摆弄,告诉他…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指南》精神指引下,我园注重环境创设,突出文化特色,将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引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互动,主动地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促进孩子们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一、室外环境整体化我园结合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每一处地方,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外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环境的扩张力。  相似文献   

11.
马燕 《儿童音乐》2016,(3):62-67
音乐是乐(yue)者乐(le)也,这是我国几千年前的《乐记》早已指出的真理.作为一位音乐教育者,就是要让学生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份知识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要唤醒孩子们的"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星期六上午,我们小班搞了一次主题活动:自办“玩具展览会”。那天一早,孩子们就陆陆续续地带着玩具来园了。来得最早的一位小朋友,还把家里刚买的磁带也拿来了,说是可以给展览会播放,让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玩玩具,这样更有趣。九点正,我们开始布置“会场”。孩子们将六张桌子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尔后铺上桌布。待一切就绪后,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玩具名称,玩法一一介绍给大家,然后再将这些  相似文献   

13.
我发现幼儿对音乐和舞蹈十分感兴趣。多媒体课件能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集成,使之为教学服务,为孩子的学习服务。在音乐和舞蹈教学活动中,怎样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和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幼儿喜欢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兴趣、丰富幼儿的舞蹈动作,让幼儿体会音乐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美、舞蹈美,是我们每一个幼教  相似文献   

14.
刘茜 《学前教育》2023,(19):41-43
<正>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刚换到一所新的幼儿园,我就像一个新入园的小朋友一样在观察、熟悉、了解着这所幼儿园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园所很多文、图像的形式的标识给了我很大帮助。结合话题中的提问以及我像孩子一样的“感同身受”,我觉得环境的确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楼道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至于环境到底是应该以安全标识为主,对幼儿进行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15.
怎么样才会有音乐的耳朵呢?音乐听得多了,就会有音乐的耳朵。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这段话通俗易懂地揭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课要不停地倾听音乐、倾听音乐、再听音乐。同时,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一种抽象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先对幼儿作启发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像。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叫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音乐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接着指导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听的时候,我允许幼儿轻声议论乐曲中表现了什么。例如,一次我选用小班歌曲《春天》改编的管弦乐  相似文献   

17.
3岁左右新入园的幼儿普遍存在分离焦虑.在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一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分散幼儿注意力的办法加以疏导,但这实质上只是让幼儿暂时回避了与依恋对象分离的事实,而没有真正消解幼儿的分离焦虑.长此以往,这种焦虑带来的心理创伤会集聚在幼儿的潜意识里,并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音乐治疗是缓解情绪压力、调节负面情绪的有效手段,在将音乐治疗引入幼儿分离焦虑的治疗中时,必须遵循"同质原则",即首先使用与幼儿目前情绪状态同步的音乐,让音乐与幼儿的情绪产生共鸣,然后再通过逐步改变音乐的情感特点来改变幼儿的情绪状态.如可以先创设故事情境,展现与依恋对象分离的具体情景,而后给孩子们提供各种打击乐器,让他们随意根据自己的感受与情绪来敲打乐器,让乐器发生任意节奏的声音.在孩子们尽情渲泄后,再进入情绪安抚环节,由教师讲道理,并带着孩子们进行简单有趣的音乐律动活动.孩子们的分离焦虑会因充分释放而得到显著缓解,由先前的哭闹不止、拒绝活动到后来的积极参与,都表明根据"同质原则"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能够有效地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治疗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的、恰当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幼儿阶段发展对阅读的兴趣,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以下一些教学模式来促进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创设趣味教具,让幼儿的眼睛动起来;借助音乐环境,让幼儿的耳朵动起来;营造动手氛围,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善用提问方式,让幼儿的大脑动起来;续编故事,让幼儿的嘴巴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 ,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近几年来 ,我们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做好新生入园前的谈话工作。新生入园前 ,我们邀请家长多带幼儿到幼儿园来玩。一方面让幼儿熟悉即将生活的新环境 ,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幼儿进班后 ,教师以亲切的态度同幼儿一起谈话 ,一起游戏 ,同时借机跟家长交谈 ,详细询问幼儿在家情况、幼儿的家庭环境 ,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当家长看到幼儿园为幼儿安排了整齐舒适的环境 ,准备了各种玩具 ,特别是看到园里的…  相似文献   

20.
幼儿阶段发展对阅读的兴趣,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以下一些教学模式来促进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创设趣味教具,让幼儿的眼睛动起来;借助音乐环境,让幼儿的耳朵动起来;营造动手氛围,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善用提问方式,让幼儿的大脑动起来;续编故事,让幼儿的嘴巴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