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视摄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渗透的以电视画面表达内容和传播信息的课程.如何表现电视画面的造型效果、增强电视画面的视觉美感和发挥电视画面的叙事表意功能,决定了电视摄像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出电视摄像实验课程的改革措施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实践证明改革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有一定成效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摄像是一门艺术.在工作实践中,摄像记者要发挥电视摄像镜头的多功能流动性,抓住电视新闻画面的多样统一性,把握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典型性,注重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抒情性、思辨性.  相似文献   

3.
拍摄固定画面是电视摄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学电视摄像练习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手段。着重强调了固定画面拍摄练习在初学电视摄像中的重要性,初步介绍了固定画面的概念、特性及功用,以及拍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论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是电视片创作的前期工作,它是根据导演的要求,用摄像机将所要选取的画面“记录”在磁带上,这些画面素材是一切电视节目的“原材料”。画面编辑是电视片创作的后期工作,它是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剪接点进行组合、排列的过程。在普遍意义上,“摄像”与“编辑”这两个词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工种,即对摄像机和编辑机的操作,侧重于物理效果,是技术层面上的;二是指创作上的一个环节,侧重于意义的表达,是艺术层面上的。本文论述所涉及的“摄像”和“编辑”主要是指后面这种含义,但也常用来同时指创…  相似文献   

5.
教育电视的航空摄像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广州·510631)本文论述摄像员拍摄教育电视节目时,把直升飞机作为摄像机的平台,俯拍地面景物的画面构图,航空电视摄像的准备工作与拍摄技巧等。一、航空电视摄像的直升飞机在飞机上摄像员用彩色电视摄像机俯...  相似文献   

6.
彭颖 《学周刊C版》2011,(1):204-205
本文探讨了电视摄像问题。电视节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视工作者的技术水平。而电视工作者的创意、思想之表达取决于摄影技术水平。本文将对电视画面的组成、摄像中的取景与构图、电视拍摄中的基本技巧和运动摄像等问题进行分析.尤其在如何确保电视画面运动性方面予以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摄像是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文主要从动静的关系,画面层次感,运用均衡、对比,发挥线条的作用,采用造型艺术等方面探讨了画面构图应注意的几个技巧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摄像是指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摄像画面的构图时需要注意许多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动与静、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以及画面要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与技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记者的拍摄水平和质量高低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电视摄像记者在拍摄中必须遵循电视新闻在时间、空间和对象的三位一体拍摄原则,处理好摄像个性化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个性化行为特征和想象力通过思维发挥,能正确进行画面内容选择、画面构图处理、画面技巧运用和画面语言组织。追求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和拍摄技术技巧,在采访拍摄中充分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能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新闻拍摄,加快新闻播出速度,同时也给后期编辑制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0.
电视摄像要做到艺术与技术比翼齐飞.电视摄像课程教学的取景、构图、用光、色彩、固定画面、运动摄像、场面调度和画面组接等各个环节都可从中国古典诗词曲的视听觉传达、意象和意境营造技巧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荧屏激烈竞争的今天,情感真人秀栏目作为独特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充斥着观众的视野。该文试从电视叙事学的角度,将中国最初的情感类栏目《真情》和当今情感秀首屈一指的《人间》栏目进行对比,通过两者的异同来探析该类节目的叙事策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1975年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电视(Music Video)诞生至今,音乐电视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由一个新兴的影像形式发展成为当今较为成熟的、代表着流行与时尚的一种电视艺术体裁.音乐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叙事性的影像形式,由于其自身种种特性的制约,不能实现电影式的"时间流程完整、逻辑顺序严密、因果关系连贯"的叙事,而呈现出独特的"拼贴"叙事风格.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性和叙事的相对完整性,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电视手段来弥补音乐电视叙事的不足,达到音乐艺术和影像艺术更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s a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account of a digital video‐editing project with student teachers. The work was part of a wider study known as ‘Creative Teachers for Creative Learners’, and investigated how creativity could be integrated within existing structures and courses of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The paper draws on notions of multimodality to explain how resources such as gesture, image, speech, narrative and music were used by student teachers to create meaning within video productions. Participants noted that the digital video project allowed them to think about how to use these resources in formal schooling contexts and how this could contribute to further work on introducing creativity and agency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
高校历史实践教学与影视技术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化影像化工程"教学实践项目为背景,提出了将影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高校历史实践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以及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双重目的。分别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于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影视片制作实践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及提升综合能力两方面阐述高校历史实践教学与影视技术的有效融合;同时将实践产品与当前热议的《百家讲坛》节目进行了简略的比较,从而更加凸显该实践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对该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剖析,为今后该方法的成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愈加紧密。本文以《西游记》为例探析传统文学影视化过程中影视符号的塑造问题,借由符号学视角,从人物性格要素、故事背景要素、情感要素等方面解析传统文学符号,并与相应的影视符号进行对比。传统文学影视符号的成功塑造,应衍生创意故事,注重主旨意义的转换,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工业基础理论创作趋于成熟的当代,数字化技术给予了影视表现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叙事文本创作与电影技术革新进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与观影者相互交替控制的游戏化电影体验成为可能。支线可控互动电影使观众成为电影的真正主人,并将通过运用科技技术成果推动新一轮电影叙事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影视传媒中的教师形象反映了受众对教育、文化的心理表达。传统影视传媒中塑造了"红烛""园丁"型的教师形象;当代影视传媒中塑造的一批"麻辣教师"新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观众欢迎。教师形象的变迁反映了受众心理的变化。将影视传媒作品中传统的教师形象与当代新教师形象进行对比,以此分析和透视受众在不同时代的心理发展变化。具体阐述了受众心理从崇尚单一的正统形象到求新求异的心理,从对模式化教师形象的顺从心理到寻求凸显个性的逆反心理,从求美求崇高的幻象心理到求真求实的心理,从求教化到求娱乐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学作品的形象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粗到精多层次呈现序列,在这一序列中,最低级的语象是二维构成物,较高级的意象是三维构成物,最高级的意境是四维构成物。把意象运用到叙事性作品可大大拓展研究的空间,但叙事性学作品也不能忽视对意境的营造,意境应成为叙事性学的最高旨趣。  相似文献   

19.
Four narrative fragments involving research disseminated globally – namely, United States, Israel, The Netherland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are used to instantiate the phenomenon of teachers teaching their best-loved selves, without becoming the curriculum themselves. Nex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st-loved self-conceptualization as it emerged in Joseph J. Schwab's scholarship is traced, along with important connections to Michael Connelly and Jean Clandinin's research programme. After that, two important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1) If the best-loved self is integral to the teacher-as-curriculum-maker image, what practices might we engage in in teacher education to foster the best-loved self? And (2) How does change happen in pre-service teachers' pedagogical practices and repertoires, given the potential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er's best-loved self-image? To conclude, the work returns to the opening narrative fragments to determine the answers that lie within.  相似文献   

20.
图像包括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它们都具有自身的叙事策略。静态图像主要通过表现时间的流动来完成,动态图像主要通过时间的无限拉长、蒙太奇手段作为谓语动词、图像语境还原等手段来实现,动态图像叙事是静态图像叙事的延伸。因此,图像也可以和传统的语言文字那样讲述故事,实现叙事的目的。电影便是图像叙事的最佳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