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应让言语生长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关乎儿童的一生。基于对当下语文课堂的言语生长特点的认识,我们用"牧养"的方式并结合教学中真实的案例,摸索出适合儿童言语生长的策略:巧设情境,让言语生长更自觉;放飞想象,让言语生长更诗意;融合兴趣,让言语生长更愉悦。在智慧的学习进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语习文”,也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因此,文本细读,挖掘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静慧课堂”是力求以学为本的课堂,提出“让每一个学生真实地经历学习全过程”的课堂愿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在师生、生生互动、互助的交往中,在静听细读、深思静写中,走向思维的深度,探索想象的广度,最终实现发展言语智慧,促进自我成长。这样的“静慧课堂”是“活”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组块教学,旨在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言语智慧,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小学语文组块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言语智慧。组块教学要求教师在合理开发教材的基础上,创新利用教材,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形成课堂需要的知识“组块”。借助组块区分多音字、理解字义、积累语言、推动课内外群文阅读,个性化组块作业助力“双减”落地,让语文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蓄积与释放中.在模仿与借鉴中,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达成的基本能力,而“说”尤为重要。我认为,要让学生说得精彩,还必须从“导”入手。情境是语言的发源地,它以生动形象的可感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产生言语的动机,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情境,无疑能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打开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8.
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智慧是以言语作品为教学凭借,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开展多维言语活动,学习语言运用,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提升人的言语生命智慧.落向言语智慧的文本教学的结课范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读文本,积淀言语智慧;二是再构文本,发育言语智慧;三是互涉文本,生长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9.
周凤梅 《江西教育》2023,(18):24-28
<正>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笔者倡导“为学生情智而教”,旨在通过“用真情唤起真喜爱,以智慧启迪真思考”,生成师生情思飞扬、智慧流淌的数学情智课堂。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最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郭华教授指出:“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富有挑战性的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可见学生的深度学习要“深在投入、深在理解、深在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以“读后续写微技能——情绪表达”教学为例,谈谈“智慧英语”教学主张引领下,如何通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情感、意志和观点的真实表达,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进而培育学生的言语自觉,增长学生的智慧。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意愿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学生这个言语主体,结合现实生活创设真实语境,引导学生挖掘语言的魅力,生发表达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言语综合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诉求。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言语生长契机。通过创设言语解读情境、创优言语学习引导、创新言语训练实践、创建言语认知体系,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形成具体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顺利生长。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致用”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操作层面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以语言学习为根,理解文本的表达。即语文教学要扎根于语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范式,理解文本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二是以言语实践为径,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即在学习文本表达范式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遵循学生言语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学习用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4.
“情智语文”:走向高远的境界有人说“:语文世界,尤其是文学作品,是超越了实用价值观念的、自由的心灵世界,语言到了这个领域是非常神妙的、非常动人的。”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情智语文”就是要超越“实用价值观念”,发掘“语文”所蕴含的特有的灵性力量,孜孜追求那种“非常神妙的、非常动人的”高远境界。—“—情智语文”指向学生智慧看得见的地方。它以“文本中的语言”为基点,注重唤醒、诱导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追求有思维性的、有表现力的、富有智慧的言语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孙双金老师倡导“多元启悟,悟中生智”。在深…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建设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写作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形成“言语智慧”,而不是让其掌握空洞的写作知识。应用写作的逻辑性较强,因此教师不宜机械套用文学写作教学中常常使用的“构文程式”,而需要建立新的应用写作思维模型。教师应在对范文的具体讲解中将写作心理和思维过程梳理和展示出来,让学生摹仿或“转移”.这种“转移”实际上就是提升“言语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赵贝贝 《作文》2022,(Z4):54-5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师生可以借助课文篇目这个学习资源,抓住文本语言的特征,在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作者等诸要素之间开展丰富的言语活动,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妙,认识到“特定的言语形式”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内容”,学习作者言说的奥妙与智慧,  相似文献   

18.
胡旭 《天津教育》2022,(17):75-77
<正>“合·润”语文教学是基于“学教合一”课堂升华而形成的教学思想,“合”是合作、和谐、和美的意思,要体现出合融的教学智慧,而‘润’指的是圆润,不生硬,不枯燥,“合·润”语文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合·润”语文思想设计教学路径,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沿波讨源,探析“合·润”语文的内涵(一)指向言语表达,共生共长“合·润”语文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里,因为教师的“伪提问”“泛化要求”和教学方式的简单化运用,学生的言语需求和能力未能在第一时间被激活,致使学生言语生命的不“在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学生的言语天性和个性、潜能与才情,通过挖掘高质量的问题、探寻学生言语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适切选择教学方式并具体运用等途径,让学生的言语生命得到发展,从而使其在课堂里找到归属感与生长感.  相似文献   

20.
“画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引导学生“画数学”,用多样化的图表、图式、图形表征数学概念、关系等,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画题意”“画意义”“画推理”“画模型”等,促进数学课程的开发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画数学”彰显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力量,是学生生命实践智慧的确证与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