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次央 《西藏教育》2009,(10):33-33
一、“同课异构”活动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重要平台 “同课异构”,意为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依据自己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进行备课,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研究,再通过上课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同课异构:“变”与“不变”的定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得到空前关注。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建构抑或同一教师在不同环境中的一课两上,其最大特点为构思不同、教法各异,益于教师教材处理、驾驭课堂的历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研形式。研究它,如果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同课”在“异构”中“变”与“不变”的定律,或许能给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老师以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指同一学科、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方案,在不同班级上出不同风格的课。笔者在所在学校正好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同课异构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校本教研形式,它一般由备课组内的教师执教同一内容,各自设计不同教案,采用不同方式,分别说课上课,相互听课评课。在实践中,同课异构又有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本文试就这些形式的做法、特点及要求作一粗浅说明。  相似文献   

5.
“同课异构”实施中的五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同课异构”,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目标,由一位或多位教师,面向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它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讨方式。“同”是基础,有“同”才有可比性和可辨性;“异”是发展,通过“异构”才能在比较中扬弃,才能形成异彩纷呈的不同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上海于1997年开始第二次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课堂的教学趋向多元化.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的课堂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一内容,不同教法,可谓“同课异构”.通过“同课异构”这一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不失为一种探究有效教学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同课异构”活动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可分为一人同课异构和多人同课异构等形式,一般采取多人同课异构的形式。我们试图运用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科学课实施“同课异构”活动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探寻其客观规律,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45-47
传统的"同课异构"是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包括"选定课题一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为了青年教师较快胜任教学,降低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程度,通过对传统的"同课异构"模式进行创新:"同一年级教师选定课题—同一备课组集体教学设计(备课)—个人教学再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从而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尤其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由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连续上几次。借助"同课异构"形式让师徒结对,既发挥了教师的共同智慧,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又让师徒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10.
<正>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实际备课并上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同课异构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形式,而是同一课、同一人、跨年度的异构。在"我与我"的同课异构中,同的是文本,异的是角度。自新课改以来,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主动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通过"我与我"的同课异构,感受不同的教学设计角度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教学境界,在"我与我"的对话中不断研究和  相似文献   

11.
李建生 《教书育人》2008,(12):41-42
“同课异构”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独立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以打造个性化教学、彰显教学本色、张扬教师风采、体现学生个性为特色,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开栏语"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构思,运用不同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与研讨,是当前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的是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也就是教师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对同一个课题,进行多次设计、实践,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效果,提高专业反思能力。本期刊出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在一次次改进中,逐渐接近教学知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恩华 《学语文》2013,(5):68-68
一、“同课异构”:对问题本身的追问“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课程,用不同的方法、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同”的是内容。“异”的是方法、是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对该问题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同课”之“同”不仅包括课程内容栩同,且应包括相同学生群体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一个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的学生时,  相似文献   

14.
“同课异构”,也Ⅱ旷同题异构”“同课异教”,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构思、不同教法,它和有责任心的课堂教学如影相随。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同课异构”也是一种以教学理论为支撑点,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的教研方式,一般采取多人异构的形式。从笔者参加...  相似文献   

15.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领域的同一课题,在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不同教师实施各自的不同教学设计方案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让不同教师通过不同的构思,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丰富内涵与不同理解和思考角度,同时凸现教师教学个性,彰显教学魅力。进而通过议课、评课,让参与的教师共同获得专业化成长,并在这种成长中,幼儿获得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同课异构”活动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许多学校都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分别执教,或由一位教师先后两次以上执教(本文探讨的多为前者)。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执教教师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同解"教学文本说起同课异构,不少教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8.
1.引言近几年来,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同课异构开始流行.什么是同课异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例如,有人认为,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  相似文献   

19.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因其多样而灵活的课堂形式,个性而不乏充实的课堂内容,受到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推崇和欢迎.然而,在大家一致追捧之余,我们却不时会发现一些肤浅的、徒有虚名的“同课异构”教学,这不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同课异构”是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构思、不同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它重在培植开放、民主、和谐的教研文化氛围,促使教师学、思、研、教合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