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睿 《大观周刊》2013,(6):294-294
在众多新的体育教育学思想中.产生较多争议的就是“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于是对快乐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已是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2.
由新体育杂志社和全国体育记者协会联合主办的《体育文摘周报》于1992年10月6日正式创刊。它将围绕国际国内体坛大事及人们关注的热点,摘取海内外报刊之精华,以满足读者“一份小报在手,便知体育天下事”的要求。该报于8月18日和9月15日出试刊2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前夕,该报于7月11日首先出版发行了  相似文献   

3.
吴杨 《新闻实践》2010,(2):61-6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体育博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传统体育媒体获得新闻源的一个重要手段。2009年9月5日,桑兰在博客中晒保姆“劣行”,引发全国报纸的纷纷转载,并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两个月后,在报纸帮助下找到新保姆的她,又在博客中发表了《还是家政,却有万分不同》一文,并向有关媒体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4.
包波  汪明 《新闻前哨》2007,(9):76-77
中国体育专业报从诞生到现在仅有20余年,但经历了从诞生、发展、壮大到走人低谷几个阶段。实际上,目前中国体育专业报绝大多数是把足球作为报道的核心内容。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的几个阶段和体育专业报的兴衰恰好能形成对应。本文结合《体育周报》近几年对武汉足球队的报道,谈谈如何尽量突出体育专业报的地方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武汉地区发行的《体坛周报》、《足球》、《体育周报》等8家体育报纸为样本,采用问卷方式对其受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媒介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随机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应对举措,以期给体育报纸的办报和发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与争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30日,国内的权威体育媒体《体坛周报》在为雅典奥运会做盘点时,兴奋地列出以下的论断,“第一次夺得32枚金牌,第一次跻身金牌榜前两名,第一次将获金牌的项目拓展至13项,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实现的三大历史性飞跃,标志着中国体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人可以堂堂正正地宣布:我们,已经是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7.
ESPN— —美国的娱乐与体育电视网。它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电 —视 网 ,是 沃 尔 特·迪 斯 尼 公 司 下 辖 的 有 线 电 视 专 业 频 道 ,总 部 设 于美 国 的 布 里 斯 托 市 。1979 年,ESPN 首 次 以 日 夜 不 停 的 方 式 播 出体 育节 目 ,将电 视 观 众带 到 一 个崭 新 的 世 界。ESPN 有一 台 、二 台 、新 闻、经 典 四个 频 道 ,还 有 专业 杂 志 。它 的 卫 星 网 络 覆 盖 160 个 国家 ,节 目 使 用 21 种 语言 , 全球 收 视 观 众超 过 2.1 亿 人 。20 年 间 ,ESPN 已成长为世 界体育传媒的 第一品牌,《体育中 心》《全…  相似文献   

8.
李强 《大观周刊》2012,(43):411-411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新的教学观。确实能在教学中体现出这种教学观,并不容易。只有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完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导引让学生变“要我学体育”为“我要学体育”,才算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从而教好初中体育课。  相似文献   

9.
孙慨 《传媒观察》2005,(1):28-30
近年,周报群体悄然兴起,正渐渐地成为中国报刊业变局的新热点。说是报业“经营媒体”的需求也好,说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也罢,它们正默默地形成了一股力量,跻身于刺刀见红的报刊市场,并且日甚一日地融入受众的生活。周报悄然崛起比起城市综合性日报的市场相拼,周报市场显得相对平静,当人们察觉她悄然兴起,她已凝结成一支不可小视的影响力。最先诞生,或者说给人较深印象的是那些生活服务类的周报,如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天津的《假日100天》之类,她们在“引领时尚,享受生活”的口号下,几乎是一下…  相似文献   

10.
钱奇 《新闻记者》2004,(9):12-12
《文汇读书周报》出版一千期作品精粹,最近结集为“文汇读书周报文丛”,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文丛共三种,《辫子,还是辫子》是文汇读书周报品牌栏目“书人茶话”文章的精粹结集,关注“窗外风雨”,注重趣味性、可读性和思想性。《听听那风声》主要是“人物专访”、“人物志”等栏目文章结集,无论短小精悍的“书人小影”,细致入微的“大家肖像”,还是深情款款的“师友杂忆”,所记录的都是一段难忘的书人书事。《都是媒体惹的祸》所收均为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的曾引起书界广泛关注的文化争鸣。如《红与黑》翻译问题讨论,张紫葛“传记”真实性讨…  相似文献   

11.
李洪波 《大观周刊》2011,(6):197-197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体育”活动属于学校体育,是学生体育权利实现的有效举措。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贯彻“阳光体育”和“健康第一”的理念,确保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2D04年10月26日,《新周报》创刊号刊发了关于“南师大陪舞事件”的报道,成为当期报纸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亮点”。回味这次报道采访及写作的前前后后,我个人感到颇多感触。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全民健身规划为体育学术期刊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分别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更是为体育学术期刊出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文章梳理了当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总体情况,分析了体育学术期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项“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解读,针对体育学术期刊提出提升选题策划能力,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依托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环境,培养出版创新能力;加强集群化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学术期刊群。  相似文献   

14.
跳出体育看体育,打开了冬奥报道的多元视角;找准切口讲故事,赋予文章饱满的质感、清新的风格。这样的探索,既依托于长期深入一线的实践积累,也有赖于对体育领域的持续观察与思考。以“大体育观”把握报道方向,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生产出紧扣时代主题、传递现实温度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关心体育的读者现在在报刊亭和书店里已见不到《新体育》杂志了,它已改成通过邮局订阅销售,偶尔在网络上看到它的封面,与那些流行的体育杂志相比,《新体育》的设计、装帧、价格还有内容上显得有些过时了。但如果仔细阅读其中的一些关于国内体育的文章,还是能感觉到它的积淀。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就开始流行一个帖子叫《体育解说员笑话集》,帖子内容主要是汇集了许多体育解说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语言表达错误,以及由此引起的娱乐搞笑效果。2002年.更有好事之徒将中史电视台体育“名嘴”韩乔生此类的语言错误汇集成册。并出版发行,取名为《恐韩:韩乔生语录》。下面摘录书中精彩的几句: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  冯莉 《新闻知识》2003,(4):8-10
2002年9月,“9·11恐怖事件”一周年祭日期间,美国一些主流媒体体育版纷纷推出了相关的重点报道: 9月11日《今日美国报》体育版头条标题是《体育的延续可以缓解悲痛》,“9·11”专版有《对体育比赛中“战斗性”词汇不必敏感》和《安保措施增加开支》的评论。 同日,《华盛顿邮报》体育版发表评论题为《体育:躲避忧郁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18.
吴国乐 《大观周刊》2011,(10):138-138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需要去思考体育教学工作,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以及增强身体素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终身体育观以及美育教育等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的夏天,对于中国体育报纸来说也许是一个寒冬。9月15日,虽然《体坛周报》旗下的《高尔夫大师》杂志创刊,但就在两个星期以前,一直被称为中国大陆体育报纸三足之一的《南方体育》宣布休刊,其旗下杂志《竞赛画报》也在此前因故停刊。在更早的七月,为球迷最早熟知的体育报纸之一、有着17年历史的《球报》也宣布关门。目前,体育报纸正在承受着无序竞争留下的后患,新媒体崛起带来了竞争压力,而不景气的职业体育和尚未成熟的全民体育环境,使他们的生存更加严峻。作为新闻类媒体中最早进入市场的体育类报纸,不论在写作手法、采访方式、经营策略和竞争等方面,都走在其他纸媒之前,它们的经历和教训对于其他纸媒的未来一定会产生影响。关注这批最早吃螃蟹者的成长与得失,不仅为业界其他同仁提供参照,从中,我们也看到中国新闻人的坚持和勇气。因为,远方总有希望在召唤。  相似文献   

20.
说到国内著名的体育记者,既有汪大昭、毕熙东、杨明等前辈,也有董路、李承鹏等新锐。笔者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新华社体育记者杨明。他是第一个在现场发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案现场报道的中国记者,他的成稿、发稿速度甚至超过了美联社记者;杨明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还写出了《约翰逊“欺骗”了世界》、《约翰逊真的欺骗了世界》两篇获得奥林匹克新闻奖的体育佳作,这里的第一个欺骗是加“”的,因为他从多年的体育报道经验观察出约翰逊的种种反常举动:如约翰逊的肌肉类型、爆发力及赛后尿检的表现,大胆地写出了《约翰逊“欺骗”了世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独具慧眼,于是也就有了第二篇的《约翰逊真的欺骗了世界》。让同行无不为之叫好和佩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