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提高学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力是个人在学识上达到的程度 ,不受学历限制 ,表现出一个人实际具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它由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构成 ,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造力、社会技能是其构成框架的四根支柱 ,而它们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追求。要提高学力 ,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素质 ,并且摒弃只重视学历的陋习 ,倡导重视学力的新风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学力是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等诸多方面的总称。提高学力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提高学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力是后天学习与实践中获得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农民学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调查显示,农民学力状况不容乐观,其文化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其对农业技术的关注和认知水平,影响到其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在农业科技人户行动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发展之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教育除要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人本”需要,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外,还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应用性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使他们能掌握和具有继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始终以一种动态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去面对信息刷新迅速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是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下牢固基础的教育,它是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石。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的素质结构是多维的,其中,一定的基础学力和创新素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学力,从广义上说,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多种能力及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达到的在知识、能力、技巧等方面的水平;二是指在现实水平上所具备的今后学习的潜力,即学习的实际可能性。学生的基础学力是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复合。一般而言,体现基础学力的体系是:认知因素,即学生对…  相似文献   

6.
范乃芳 《亚太教育》2021,(1):128-129
学力,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指学生借助学校内外的学习过程所习得能力的总体,包括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隐性学力势在必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学会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学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分析学情,整合更多的因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既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使其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所谓学力,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在内在素质和行为方向上取得的实际效果.学力有三种表现形式: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对初中生而言,基础性学力主要是学生读、写、算、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性学力是在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会学"的  相似文献   

9.
幼儿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知识传授轻创造力培养、重艺术技能轻教育技能,是目前幼儿师范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明显与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走向不符。对于这一倾向及危害,提出如下对策:应加强专业基本知识学习,提高教育技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自身的创造性素质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形成一定的学力."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力的一个极为有效的平台,只有我们课堂中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力本位"的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师生交往、凸显情感态度、运用评价机制,才能使学生的学力得到发展,进而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可以为教育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回顾了对教育指标体系和教育指数的相关探索,总结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模式,为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提供参考。结合我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趋势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提出的具体要求,本文提出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可能途径:以CIPP框架为出发点初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基于效度证据选择投入、过程和结果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系统;基于质量标准科学地使用和解释指数;在评价质量水平时兼顾公平。同时,为落实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我们认为,还需要一系列教育实证研究的支撑,未来研究应关注数据链接和填补、质量指标的本土化效度验证、不同水平指数的效度验证、“互联网+”时代的指数构建、综合指数合成方法的比较、结合质量标准的指数使用案例,以及融合质量水平与公平的指数构建等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2.
Employ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a discourse-driven social change, this paper unpacks the neoliberal concep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in the course of Russian education modernisation reform from 1991 to 2013.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global neoliberal discourse has served as the backbone for post-Soviet educational ideology. Alongside other major reform initiatives, the ‘quality revolution,’ proclaimed by the Russian Government in the early 1990s, signified a rhetoric shift away from the Soviet-era quality control towards a neoliberal quality assurance paradigm. Through fine-grained textual analysis of policy documents and political statements by key educational stakeholders, the analysis unpacks the discursive underbelly of the new quality paradigm,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aradigmatic transformation has taken place. The paper argues that despite the nominally proclaimed shift towards a quality assurance model of educational governance, the representation of educational stakehold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in the new quality paradigm continues to correspond to the Soviet-era command-and-control authoritarian model. The study challenges the popular claim of a neoliberal turn in Russian education and suggests that a neoconservative authoritarian approach to education governance has been smuggled in under the disguise of ‘quality assurance.’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在内涵上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跨越。教研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支点,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强化教育科研与教育质量建设的有效融合是实现中小学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其发展思路正在从注重经费投入、硬件建设转变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义务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上来。构建校际网络学生学习共同体便是实践这一思路,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文章在系统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构建了校际网络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模型,以期为校际网络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比较教育学的教育形态研究范式是一种对当代全球教育社会生态的真实全质存在进行形态性完整把握的研究方式,有着最为真实完整的事实、思维、历史和价值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在人类社会生态全质形态得以充分发展和比较教育学全质形态化研究有了深厚积淀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形态研究范式将超越性地真正登上教育研究的历史舞台,成为比较教育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科学正确认识、反映、解释和引领教育社会生态现实的主力性的通行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产生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并农村学校导致学生上学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偏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对学生的文化距离同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县域教育决策者应将关注点从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转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来。要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设定上学距离的限制;促进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所有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规划程序完善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ducational policy related to the inclusion of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It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y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he beginning,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stag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eadiness, caution, rapidity, quality improvement,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Through implementing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the inclusion of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 it has made ret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national integration, maintaining national unity and regional stability, improving the academic level and cross-cultural ability of minority students, and shar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However, in current China’s education contex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is faced with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marginalized educational identity, non-communicative education, relative separation of systems and serious cultural barriers, relative emphasis on explicit education. Therefore, it suggested to construct a new integrative and open ethnic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united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bi-directionality of ethnic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8.
关于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永恒主题、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造就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民所需要的优秀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是稀缺资源,造成了择校风严重。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充分的共享优秀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我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来探讨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成败,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显得非常重要。在借鉴前人及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模式,分别从加大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力度、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创设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跟踪评价平台进行跟踪评价、建立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长效保障机制等角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