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知识扩散与突破性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剑 《科研管理》2012,33(1):71-78
突破性创新已成为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关键性力量。针对既有文献对突破性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不足,考察了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和知识扩散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影响关系。基于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揭示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三种实践:工作轮换、员工培训和跨部门沟通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前置效应以及知识扩散对突破性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同时,本文还发现突破性创新导向的技术战略可以显著提高在华跨国公司的运营绩效。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企业开放式创新中营销与技术两类关键资源及其交互效应对新产品开发风险与市场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115家制造业开放式创新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结果发现:营销资源对新产品开发风险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有正向边际递减的影响;技术资源对新产品开发风险有负向边际递减的影响,而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有正向边际递减的影响;营销资源与技术资源的交互效应对新产品开发风险存在负向边际递减的影响,但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企业开放式创新资源管理理论、促进新产品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基础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双重视角,考察了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对创业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驱动机制,发现在不考虑市场类型和产品类型时,营销与技术资源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将市场和产品类型变量纳入后,发现驱动资源产生了权变效应,具体的,当创业型企业在新兴市场上推出突破性新产品时,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具有替代效应,而当创业型企业在成熟市场上推出渐进性新产品时,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则具有互补效应.同时,提出了驱动资源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互补与替代效应的数理判定模型.最后,总结了主要结论及理论贡献,对创业型企业新产品开发实践的管理价值、研究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做了概括描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组织、过程和产品分析层面实证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提升机制。利用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者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揭示出组织学习、知识转移与过程创新及其动态匹配机制对在华跨国公司新产品竞争优势及其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微观驱动效应,最后,对文章的理论贡献、管理价值、研究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所拥有的互补性资源是决定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资源依赖、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交互能力和网络关系强度融入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当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合作创新网络中互补性资源对于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交互能力在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强度对交互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网络关系强度在互补性资源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也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数字化产品、工艺和服务创新这3种数字化创新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产品创新对绿色制造绩效有正向影响,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吸收能力均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工艺创新对绿色研发和营销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均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数字化服务创新对绿色研发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吸收能力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绿色服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交互记忆系统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广泛验证,但其在高管团队领域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却鲜有学者关注。以高阶理论为基础,遵循"资源—能力—绩效"的研究范式,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318名高层管理人员展开调查,以期揭示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能力重构、高管团队自反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力重构在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团队自反性正向调节了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力重构在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的视角,考察了企业的营销资讯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构建了一个四阶段的突破性创新过程模型,分析了创新者如何管理每一阶段的营销资讯获取工作,并发展出有关营销资讯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研究命题.研究发现.营销资讯的收集和获取活动仅在突破性创新的产品设计、产品检测和产品商业化阶段是有效的,而在市场机会分析阶段的营销资讯存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负相关.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理论和实践贡献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来源于企业对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投入,实证研究发现,这两种资源的投入对创新绩效存在着交互影响,根据吸收能力理论的观点,其中可能是吸收能力在起着中介作用.收集了珠三角地区各行业企业共778份客观数据,利用路径分析对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创新资源和外部创新资源均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内部创新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结构方程的巢模式检验结果表明,这种中介效应是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顾客角色的重大变化,企业营销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营销的功能正加速向以顾客为中心的互动营销转变。互动导向是现有互动营销范式中一种稀有的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培养互动导向的企业会表现出卓越的绩效。本研究将顾客参与创新这一反映企业认同度和顾客能动性的变量纳入到互动导向理论的研究范畴之中,重新构建互动导向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对浙江地区151家服务业企业的调研实证检验了该框架。结果表明:(1)企业执行互动导向战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2)互动导向对顾客参与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顾客参与创新对创新的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创新的过程绩效对结果绩效产生间接影响;(4)顾客参与创新在互动导向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汪明月  李颖明 《科研管理》2022,43(10):71-80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尽早“脱钩”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本文借助642家工业企业调研数据对政府价格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试图回答清楚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态演进过程中,政府价格型规制的作用节点和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路径是显著存在的,绿色工艺创新是中介变量,且间接路径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直接路径。政府价格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的作用节点仅存在于绿色工艺创新向绿色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且政府价格规制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边界性。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贡献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蔡新蕾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97-1405
 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提高企业创新技术成果,对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绩效,即创新商业化这一过程关注不足。从知识产权理论和企业资源观出发,研究创新独占性和专有互补资产独立以及共同对创新商业化过程的调节作用。270家中国企业创新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只分析单一调节作用时,市场专有互补资产对创新商业化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创新独占性和制造互补资产调节作用不显著。引入共同调节作用后,模型解释力提高,创新独占性和两种专有互补资产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创新商业化机制,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面临资源约束情境下其如何通过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方法,从资源编排视角出发,基于“认知-资源-能力”的理论逻辑,解析科创企业如何打破资源魔咒、突破路径依赖、实现创新能力进阶。研究发现,突破性创新萌芽阶段,市场领先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匮乏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拼凑策略,为以改变市场态势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信息支持。突破性创新推进阶段,产品本土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受限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探索策略,为以提高行业标准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供给产品资源。突破性创新实现阶段,技术自主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延伸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撬动策略,为以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条件。本研究发现为科创企业基于资源视角制定管理策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污染引致政府和公众对绿色创新高度关注以及绿色工艺创新研究较少的背景,本文基于28个制造业行业十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探究绿色工艺创新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约束的调节效应和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工艺创新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资源约束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且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显著;此外,资源约束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本研究拓展了绿色工艺创新理论研究,为制造业行业由绿色工艺创新获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后建  扈益  张玲玲 《科研管理》2022,43(8):157-164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农民合作社创新,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四川省种植业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检验了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合作社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质量和异质性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应用互联网的农民合作社而言,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质量对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的影响更加强烈。以上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厘清了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合作社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关系网络在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和假设,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TMT成员的教育水平异质性对R&D绩效、生产制造绩效和创新过程绩效均有积极显著影响,对营销绩效没有显著影响。TMT成员的任期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四个维度均有积极显著影响,TMT成员的年龄异质性对R&D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产制造绩效、营销绩效、创新过程绩效有消极显著影响。这为我们进一步从高层管理团队的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组织柔性推动技术创新是动态环境下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组织柔性理论和创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战略导向的分析框架,并在调研基础上对各假设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能力柔性和资源柔性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资源柔性对渐进创新起促进作用,但对突变创新反而有不利的影响;而能力柔性对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均有正向的推动作用。顾客导向只能提高资源柔性,对能力柔性没有显著的影响;企业家导向会增强企业的能力柔性,但会降低企业的资源柔性。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战略导向对企业柔性影响的差异,阐述了导向对技术创新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山行  周匀月  舒成利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64-1572
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三种创新形式,但是既有研究对它们的探讨分属于不同领域,对三者间关系缺乏系统分析,未能提出理论上的整合框架。同时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的合作方(供应商和顾客)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联系对创新的影响尚未在现有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全国24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企业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突破式和渐进式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不平等;(2)企业竞争者联系是三种创新模式间关系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对跨领域企业创新的研究和创新管理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晨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8,36(9):1677-1685
通过整合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和组织理论相关研究,建立了企业技术和营销能力影响突破式和渐进式产品创新战略的理论模型,探究了其中异质性和非线性的作用机制,以及竞争强度的调节影响。使用303套我国双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能力能够促进突破式和渐进式产品创新战略,但对前者的影响更大;营销能力有利于渐进式产品创新;营销能力通过倒U型关系影响突破式产品创新,且该非线性关系的拐点和陡峭性被竞争强度所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