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这是由中国人综合性思维与西方人分析性思维差异所致。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如在词汇方面,英语显性连接与汉语隐形连贯;在结构方面,英语的树式结构与汉语的竹式结构。  相似文献   

2.
形合和意合是任何语言所共有的两方面的特征;但在各种语言中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而汉语则重意合,这种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及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质的差异.本文拟就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差异及其与翻译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语言上的映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汉英语言结构上的不同。汉语多用具体名词,英语多用抽象名词。汉语多用人称代词作主语,英语多用非人称词类作主语。汉语多用主动结构,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本文对比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本论文通过对《兰亭集序》原文与译文的对比,详细阐述了意合与形合的句法差异,并分析了造成汉英两种语言意合形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这是由中国人综合性思维与西方人分析性思维差异所致.从词汇、语法、结构3个层面探讨了英形与汉意的差异,并从不同视角对语法层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随处可见的“翻译腔”,往往是由不了解译入语的特点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呈链接式,英语呈散射式;汉语主题句多,英语主谓句多;汉语有语气助词系统,英语没有;英语常用无生命词施动,汉语则少用等等。只有对译入语的特点有理性的认识,才能在翻译实践中,有意识地体现这些特点,避免翻译腔。  相似文献   

7.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8.
论文首先介绍复合词的定义和分类;其次逐步分析汉语复合词和英语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最后通过对比英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得出结论: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还有逻辑因素;英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更多的是句法关系。究其原因,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造词形式凸显意合原则;而英语则是形态型语言,更多地采用形合的造词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式英语"是标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并不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表达习惯。文化习俗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表达习惯差异是"中式英语"的三大成因。本文主要结合"中式英语"的成因,提出要避免"中式英语",应强化语言输入,培养英语语感;注意分析比较,掌握英汉表达差异;树立文化意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思维和哲学的角度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可以看出 ,以主体思维方式为支撑的汉语和以客体思维方式为支撑的英语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英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笔者在翻译《兰亭集序》中运用的译法及其原因。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而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在对汉语四字格的翻译中很难用英语来表达出相似的节奏性。从英汉语言的句法特点来看,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形合法,通过对原文中的排比、对偶、对照句式的处理,在汉译英中添加介词,以及使用英语中其他常用的连接手段,做到语言转换的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12.
鉴于外语和汉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和使用惯例分析这两种不同语言对说话者的影响以及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的差异导致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以Sapir-Wolf Hypothesis即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为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对中西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进行比较,使得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思维模式,英语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从语言形态上来说,分属两种不同形态的语言,汉语属“词根语”、“孤立语”,这种语言的词本身不能显示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它们的形式也不受其它词的约束,在语法手段上讲究语序和虚词.而英语属“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语法手段是词的内部屈折,一个构成形态可以表达几种语法意义.“无形态语”是汉语与英语的根本差别,而这种差别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因素上对我们接受、使用英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扰.一、汉语词的多功能性使我们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忽视它们的词类.汉语的某一词类往往不只充当某一种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动词“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本文把英语里"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与汉语中"v 着"类存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其结构形式,动词特点及语法意义等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例阐明英语贵“直白”,而汉语贵“含蓄”;英语注重人和物的“距离”,而汉语讲求人的参与。文章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这两种特点,解析了两种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讲英语或讲汉语的人,在日常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带有母语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去表达各自不同的礼貌用语,而导致语用差错和交际失误.本文从四个方面探析英汉常用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粗略地指出了英汉语礼貌文化语用差异引发交际失误的三点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消除英汉礼貌语言语用差异引发交际失误的三种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产生于不同的生产劳动方式。遣词造句时体现出了说话人的思维模式。学习者在缺乏真实语境的情况下,深刻体会英语的文化渊源,思维表达模式,经过大量的交流训练以逐渐脱离汉语思维,避免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而英语中的绝大部分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正因为此,"无主句"成为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依据主语的可寻性程度和隐藏性程度,"无主句"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又可分为:相对无主句和绝对无主句。对于不同类型的汉语无主句,英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本文就常见的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并对两种语言被动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出两种语言动词概念化方式的系统差异,证实了英汉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差别是由两种语言的动词概念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可能有人会问: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风马牛不相及,怎么汉语普通话会对英语语音教学有影响呢?问得好.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特征,比如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产生的不同的习惯法,不同的词类优势,不同的文风等等.因为他们均属语言的范畴,所以相互之间就会有影响.英美人说所有的外国人中,中国人具备说英语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其它国家的人则不具备.这个“得天独厚”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中国人的舌头有某种特异功能?不是.它指的就是汉语普通话里有许多和英语语音音素非常相似,甚至相同的音.请看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