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于传统大众媒体强效果理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是否依然适用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试图对“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基本理论前提与核心概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沉默的螺旋”并没有在网络空间里消失 ;同时鉴于网络传播的特质和我国现阶段网络媒体受众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其表现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新媒体语境下审视沉默的螺旋——以网络传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文霞 《今传媒》2011,(4):97-98
本文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假说前提出发,探讨在网络空间中所谓的心理因子和社会因子等概念的表现形式,结合个案呈现"沉默的螺旋"的继承与创新,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传播中,认知基模下的沉默的螺旋是如何表现的?本文依据社会认知心理学和沉默螺旋理论,结合毕福剑事件的讨论,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社会心理机制中产生,并对网络空间的孤立恐惧和群体压力进行分析,说明沉默的螺旋会受到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圆 《今传媒》2016,(5):54-55
“反沉默螺旋”作为一种与“沉默螺旋”相背的传播模式,在当下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寻“反沉默螺旋”的界定,认为其为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模式;其次,从互联网、传统媒体以及网民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变化的原因;接着,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分析“反沉默螺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最后反思“反沉默螺旋”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权 《新闻世界》2010,(9):159-160
"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在传统传播环境中舆论的形成模式,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是否会消失?本文从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从网络的匿名性入手,在网络环境下探讨"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依然有效的问题,并通过对网络事件中网络舆论呈现情况的具体分析,得出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正在逐步失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迎来了媒介融合发展不可逆的趋势,本文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并通过对受众心理、舆论阵地重心转移、媒介环境变化的分析得出结论:网络空间中在一定的范围内"沉默的螺旋"效应依然存在。形成意见气候的条件发生改变,对受众心理研究由个体转变为群体,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舆论是意识形态的主要体现方式.在当前价值观及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党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舆论引导是一项重要的抓手和需持续重视的工作. “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的螺旋” 1.“沉默的螺旋”理论再回顾.“沉默的螺旋”理论首见于1974年德国学者诺依曼发表的《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文章中,她随后于1980年出版著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从意见气候、被孤立的恐惧、准感官统计等核心层面对“沉默的螺旋”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百度贴吧里沉默的螺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诞生至今,百度贴吧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交流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自由网络空间。那么在这一新的空间中,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如“沉默的螺旋”等是否依然适用?传统理论在这一新空间中的表现形式是否有所不同?本文试图结合百度贴吧的相关特点对此作出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舆论引导中“沉默的螺旋”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李德军 《新闻世界》2009,(12):142-143
本文对当前学界关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是否有效进行归纳综合,分析利用“沉默的螺旋”理论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8,(12):6-6
罗春在2008年第10期《新闻爱好者》中撰文认为,网络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媒介的冲击.对“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了挑战。在“沉默的螺旋”假设中的“从众心理”的作用程度也可能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认知失调和对孤独的惧怕。在网络中,多数群体并不固定,人们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同盟者来消解孤独感,网络传播的人性化也使传统的从众心理表现得相对弱一些。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reference groups in individualwillingness for personal xpress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Reference group research as foundimportant influences on individual opinion and behavior dueto reference roup behavior. Individuals commonly and spontaneouslyconsider referent others' positions when making personal decisions.This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behavior is missingfrom most research, if not theory, on public opinion, as inthe case of the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where researchershave emphasized only strong mass mediated societal or intra-individualsources of social influence. The individual is often treatedas if in social isolation, bereft of friendship and ommunityties, open to the influences of societal forces. Reviews ofthe Spiral of Silence esearch in particular, and of public opinionresearch more generally, have urged the investigation of groupsas important intermediaries in social influence settings. Inthis study, societal majority influence was compared to referentother majority nfluence in an experimental setting. Overall,when reference and societal majority opinions are made equallysalient, the more important influence is clearly that of one'sreference group. Individuals with extreme opinions, however,seem altogether unaffected by social influence. Results and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高校学位论文正文编排格式的现状分析,发现学位论文在标准化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提出学位论文编排应遵循有关国家标准,以促进已有劳动成果——国家标准的重复利用,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利于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核心能力是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章对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各种概念及特征进行了辨析,得出图书馆核心能力是通过对资源、技能、过程的有机协调与整合形成的独具服务竞争力的论断,并进而对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培育原则和培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编目员的新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彦芝  秦端 《图书馆》2006,(1):95-97
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图书馆编目工作模式和组织产生了极大的转变,面对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变化的不同方面,许多编目工作者仍摆脱不了手工编目的思想模式,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编目工作者应立即转变编目工作思路,树立编目工作新理念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共识。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机制,以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成效。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Ⅰ)--网络链接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阐述了网络链接研究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网络链接研究是网络技术进步的产物 ,也是促进网络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更为深刻影响的现实要求。网络链接研究不仅成为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且是探索网络空间结构和进行网络知识挖掘的必然工具 ,它的突破将极大地提高网络信息检索效率。网络链接分析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在理论研究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 3个方面 ,即网络链接分析与期刊文献引文分析的异同、网络链接的目的和类型以及网络影响因子的探讨。在应用领域 ,其研究主要涉及核心网站的确定、网络结构挖掘和知识发现、搜索引擎检索质量的改进和在机构研究能力评价中的应用等。这些方面都是近期研究的重点。虽然网络链接研究逐步受到各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总的来说 ,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方法可供借鉴 ,应用领域的研究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谭九生 《图书与情报》2007,(3):112-114,121
传统观点认为作品是作者人格的反映,因此著作人身权不可转让,此观点与网络功能相冲突。文章在考察法哲学思潮演进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各国有关著作人身权转让的最新立法动向,应映网络时代的要求,主张著作人身权可转让。  相似文献   

18.
陈艳彩 《新闻界》2009,(1):119-120,123
在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行为亟待规范的今天,传媒公信力已成为传媒竞争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砝码。本文就传媒公信力形成的要素、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提升公信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析核心期刊滥用的原因及弊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期刊存在着过度使用的现象,并引起了许多争议。本文主要对核心期刊滥用的原因及由此而产生的弊端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的现状,以绍兴图书馆为例重点介绍公益性讲座品牌的塑造、讲座如何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以及讲座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解决作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