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导入,引领访谈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你们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吗?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中国残疾人联台会的爱心特派员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他听说咱们班上的孩子既能干又懂事,就委托我在今天的《品德与社会》课上,评选一批爱心小天使,大家有信心获得这个光荣的称号吗?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小小图书馆”一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师:你们都喜欢看什么书?生:《十万个为什么》……师: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这节课哪位同学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就把这些漂亮的书签作为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相似文献   

4.
吴俭 《小学教学参考》2007,(4):47-47,96
一、谈话导入。资料激情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查阅了一些资料,相信你们对法布尔都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他写了一本书《昆虫记》,共十卷,全世界有名呢!  相似文献   

5.
俞李 《山东教育》2005,(31):51-52
进入新课改以后.《品德与社会》的任课老师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涉及到地理、历史、社会的知识性内容出现了。面对新情况.许多老师困惑,这不是历史或地理课吗?还有一些老师索性就把这些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地加以实践并且与历史、地理课区别开来呢?万变不离其宗,品德课应有“品德”味。  相似文献   

6.
让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应该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前不久.笔观摩了察州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课件出示小露珠) 2.师: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呀?  相似文献   

8.
孔凡春 《辅导员》2010,(6):58-58,52
无论是过去小学的《品德》课,还是当今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在教学工作上都存在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原因甚多。历史的应试教育观念,教师的素质差异,安全稳定工作的压力等,都制约着这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教学工作飘浮。如何才能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人们认为的“副科”呢?几十年来,我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始终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必须突出“视”“实”“式”,才能取得该科教学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建构的一门小学综合课程,目前《品德与社会》存在多个版本。研究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为例,从整体组织和单元——课的组织两个角度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作详细的文本结构分析,并作出评价,为《品德与社会》再开发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借书的思考     
自接到省教育厅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研修班的通知后,我就准备开会所带资料。会议要求带一套《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以下简称《品》)课的实验教材,但本单位没有,一时有点犯难。想不到我很顺利地借到了课本.而且是从两个正在使用这套教材的小学生手中借到的。借书时我小心地问他们:“这两本书要用一周的时问可以吗?”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八册第二十七课。 【导入设计】 师:(饶有趣味地)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兴奋地)喜欢!师:(声情并茂地)从前,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慧萍 《内蒙古教育》2003,(4):15-15,45
本课是辽海出版社的新教材《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中第二单元《新家生活》的主题活动二。专家来我区辅导时,编委成员裴丽华老师以这课为例作了引路课。而后我们照例作了尝试。从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定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的活动是这样设计的:分两课时完成。(连续)第一课时紧扣本课的活动目标,教师从学生中搜集活动资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齐答)喜欢!师:说说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游戏?生1:有老鹰抓小鸡。生2:有投沙包…  相似文献   

13.
向阳 《教师》2011,(19):67-68
品德课程是学校乃至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作为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课程的实施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顺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取消了《思想品德》课,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全新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坐井观天》这篇课,同学们都很喜欢,因为故事情节简单,生动有趣。但几乎所有的聋生,读了这篇课都不喜欢这只青蛙。因为这只青蛙竟然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真是荒谬极了。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这只青蛙犯下了“见识短浅、自以为是”的“千古罪名”!谁也不会去同情它。更没想到去帮助它.甚至还会有人对它“落井下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细细地品味一些优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共性:学生或者有了柳暗花明的顿悟,或者有了释疑解惑的愉悦,或者有了凝神屏息的沉思,或者有了热泪盈眶的感动,不经意就获得了一份智慧,一份感动。如果说《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是学生的智力游戏,那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让学生的心灵在真诚的交流中收获感动。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品德学科的教师说:“总有一个视角,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16.
赵艺玲老师执教的《让我走进你——可爱的动物》是教育科学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一的内容。此课为福建省《品德与生活》师资培训班提供现场教学研讨,受到一致好评,并获得全国首届品德与生活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本刊本期特选登该课教学简录及其指导教师孙坚力老师的点评,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揭题 1.课前,同学们会背那么多的古诗,真好!大家知道的诗人也不少吧?有一位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是——杜甫。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反观时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正如有了上好的原料,不一定准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上了《品德与社会》课不等于自然有效地完成了德育任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品德与社会》从课堂回归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德育简讯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结合《品德与生活》中《他们需要关爱》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品德的形成耍经过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内化过程,必须注重学生内化环节。那什么样的活动算是有效的,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