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有很多是来源于教材,选编于教材的“原题”或仿制教材例习题的“类似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深入挖掘其应用价值,注意课本例习题的结论,思想和方法的再利用,而一题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有很多是来源于教材,选编于教材的“原题”或仿制教材例习题的“类似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深入挖掘其应用价值,注意课本例习题的结论,思想和方法的再利用,而一题多解,命题的推广和应用性研究,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McDougal Littell公司2008年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algebra2”为研究对象,对其例习题的设计进行分析,发现ML版教材例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在例题题干之前会指出“问题类型”或“解题提示”,并给典型例题标注“名称”;习题类型多样,功能明确;例题和习题相对应,例习题多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例习题的内容密切关联。结合ML版教材例习题的特点,对我国教材例题、习题的设计及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耀美 《高中生》2013,(18):18-19
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作为中档大题,与教材上出现的习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考题改变教材习题的问法,即将某个条件放到结论中去;二是由教材习题的两个或多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三是改变教材习题图形中的线面位置.学生在回归教材复习阶段,不能孤立地看一道道习题,可以适当给予组合或对问题采取  相似文献   

5.
1静态封闭题型与动态开放相结合这里,笔者将“静态封闭题”解释为:指那些已知条件与待求结论均为事先作出明确规定的习题,如:传统教材中的典型范例题和练习题、数学名题等.对这些习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以一种固定的解题模式来求解问题的答案.而所谓的“动态开放题”是指事先给出一个问题情景,而在这个问题情景中,条件没有事先充分给出,而待求的问题则是明确的.此类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允许学生以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获取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条件,而且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精神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对各种‘解答的方式’的优劣(或合理…  相似文献   

6.
杨耀美 《高中生》2013,(6):18-19
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作为中档大题,与教材上出现的习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考题改变教材习题的问法,即将某个条件放到结论中去;二是由教材习题的两个或多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三是改变教材习题图形中的线面位置.学生在回归教材复习阶段,不能孤立地看一道道习题,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几何教材中有许多习题,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基础,利用这些习题所揭示的性质可以迅速找到其它一些问题解决的途径。我们把这样的习题称之为“题筋”,在数学命题中,可以利用“题筋”,将其条件或结论加以发散,从而得到新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对考生来讲,似曾相识,但又与原题不同,这有利于由一题迁移解决多题,有利于开拓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现举一例,来介绍这种命题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几年中考试卷,不难发现试题紧扣教学大纲,很多源于教材,贴近生活,有许多题目是以教材的习题为原形,经改变条件变换结论,或多题联合等方法演变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现习题的潜在信息,挖掘习题的潜在价值,重视习题的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一道习题的解法和变式训练能带来一类题或几类题的思维方法,这才是解题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谈谈我对一道习题是如何教学的. 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118第2题.已知:△ABC中,45ABC=?H是高AD和BE的交点,求证:BHAC=(如图一). 分析 (一)…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一方面具有解题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问题的可拓展性,因此常常作为中考题的"题根",以起到重视教材、重视教学过程的良好的导向作用.以一道教材习题为例,从习题结论的一般性、习题的逆向探究、结论拓展等方面作深入拓展,并举例说明其在中考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课教学中,对课本习题进行再探讨,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教材,有的是取教材中的原题或仿制类似题。为此复习课应紧扣教材,有的放矢,力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实践证明,复习课教学从课本例习题出发,可前后串联综合,乃至适当的拓广、延伸等,可使学生对所讲问题既有熟悉感又有新奇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真乃是一举多得。下面以我的复习课教案一例,以抛砖引玉。 解析几何课本第99页习题第8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_1,y_2,求证:y_1·y_2=-p~2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对此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课本中的典型习题为素材进行联想、拓展,可以演绎出不少中考试题,成为教材中“习题”的更美的化身.本文通过对苏科版九上第26页第7题的一道课本习题的探索与研究,链接近年中考试题,旨在引领同学们感悟如何借鉴课本习题思考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去探索琳琅满目的拓展变化的试题的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教材例题、习题的二度开发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课改理念,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教师要借“题”发挥,适度开发,以“题”链“点”、以“类”串“题”、循“序”变“题”,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13.
马罗 《初中生》2006,(35):38-41
近几年的中考题有不少是由书本的例题、习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具有典型性,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为此,认真研究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以华东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第76页第18题为例,分析以此题为背景的2005年的两道中考题.  相似文献   

14.
万松强 《数学教学》2023,(11):23-26+50
<正>1引言人教A版、人教B版、湘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在习题的设置上与老版本相比更加丰富,问题分层设置更加合理.各版新教材习题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供课堂学习时使用,巩固或拓展所学的内容;一类是课后的习题;还有一类是章复习题,复习全章知识时可以选用此类习题,另外按照题目功能将习题和章复习题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以人教A版的习题和复习参考题为例,教材将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分为“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其中“复习巩固”中的习题是对本章节重点知识的考查,以巩固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版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是在1995年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课后习题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材课后习题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一、有些习题题目有错误1.有些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条件或注明的条件不准确教材第14页习题3的第一小题中“铝+氧气→氧化铝”,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后,反应不在继续进行,而在700℃以上才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建议加上“加热”条件。教材第18页习题3第四…  相似文献   

16.
正课本中的例、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或寓一般性的结论、或蕴含着深刻的背景材料,是课本的精髓,也是高考命题的源头.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本中的例习题进行变式探究、引申拓展、横向联想,并能巧妙运用其中一些结论,以题攻题,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师把握高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上的例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都隐含在各个例习题中,只有充分利用课本例习题,才能在复习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以几何课本第三册上的例习题为例来谈谈如何在复习阶段使用好课本例习题.一、引导学生改变命题条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例1: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P77例2)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AB移动到过圆心O的位置命题显然成立.如果将AB移到使C、D重合的位置,结论成立吗?这便是P109题1.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是有关教育专家智慧的结晶,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例、习题的拓展研究,能有效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本文以人教A版选修教材中一道习题为例,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改变问题的背景、改变问题的结论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抛砖引玉.课本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  相似文献   

19.
在“以本为本”成共识,“钻研教材”为时尚的今朝,深挖教材中例题与练习、习题之间的联系,是高效率复习课教学的途径之一.下面就九年义教材中一例题进行“图形运动”,看其与练习、习题之联系.例:如图1,☉O_1和☉O_2都经过 A、B 两点,经过点 A 的  相似文献   

20.
“系列题组教学法”实验简介金川公司第三小学张光平王茹“系列题组教学法”是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中的题按照“五环节”教学法的教学思想,用“系列题组”的形式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解答习题为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