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为条件并相辅相成的: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也只有教育民主,才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师权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权威是研究师生关系不可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大声疾呼要求消解教师权威,还学生以自主和自由,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然而这种呼吁存在口号化和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梳理国内关于教师权威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助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教育民主,构建合理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3.
雷俊霞 《时代教育》2009,(11):23-23,26
教师职业角色本身就有权威和民主两方面的特性,但教师权威本质上是一种被学生赋予的责任,因而应力求以自觉性权威形态存在。教育民主实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权威丧失其控制性而转型向指导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有了集体权威,我似乎放弃了班主任的“个人权威”。我追求着一个目标,把教师个人的权威融入学生集体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5.
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为条件并相辅相成的: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也只有教育民主,才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为条件并相辅相成的: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也只有教育民主,才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与自由民主、参与民主并存的第三种民主,它关注民主实践的对话协商过程。协商民主之于教育具有较高价值,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理性、民主价值倾向和责任感。教育中进行协商民主实践会面临一些挑战,如交谈的偶然性、对话的内在限制以及对话的情境性等,对此的回应包括:尽早并持续让学生体验民主,通过学校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协商民主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协调才能,创设物理环境、提供心理支持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参与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既是教育民主实践的新维度,也是社会民主进程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过程是培养公民民主习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再以所谓的权威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所用的教材应该是紧密联系民主社会的生活实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能培养学生的民主习惯的"从做中学"。  相似文献   

9.
易:李老师,我读你的《民主与教育》,很有感触。你在书中谈到"民主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我很赞同。李:谢谢!其实这并不算什么新鲜的观点。不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在实践中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会民主。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过程是培养公民民主习惯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再以所谓的权威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所用的教材应该是紧密联系民主社会的生活实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能培养学生民主习惯的“从做中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过程是培养公民民主习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再以所谓的权威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所用的教材应该是紧密联系民主社会的生活实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能培养学生的民主习惯的“从做中学”.  相似文献   

12.
范兵 《中学教育》2010,(6):9-11
历史上各种思潮不断赋予师生关系新的内涵。广为大家所倡导的教育民主化又给予师生关系以民主的内核,与此同时,教师的权威式微。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时应厘清民主与权威的关系,重视教师合法权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关系之一,也是一对矛盾体。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应将教师的合法权威排除在外,师生关系的民主和权威不是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而应该是在民主和权威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在发扬民主的同时,也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威。  相似文献   

14.
如果教师总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相反,班主任放弃自己所谓的“权威”,在管理班级上坚持“民主自治”,就会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的语境下,教师的地位被解释为"平等中的首席",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放弃教师权威、片面理解教育民主的现象,导致教师权威在学生心中呈现消解趋势,对教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试图阐释重塑教师权威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有效重塑教师权威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统治与被统治的严重对立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杜威和布尔迪厄都对这种教育的“非民主”给予了揭露和批判,表现在知识或文化资本、学校教育过程、教学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割裂、对立和不平等。二人对“什么是真正民主的教育”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探索,分别创立了各自的著名民主教育理论。对“创造性民主”和“真正民主的教育”概念、实验或从经验中学的民主教育方法和以文化社会学为基础的“真正合理的教学法”等例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7.
我每每和朋友聊起民主教育时。都会遇到很多的诘难。教育不可能超脱于政治。民丰教育的问题,实质上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受制于政治,或者说民主教育从属于民主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主政治,如果没有一定的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民主教育是很难真正实现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民主精神和民丰政治,从来也不可能离开民丰教育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论,折射着现代教育民主意识的缺乏。应该明确的是,教师权威不可动摇是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而现代教育应把对人性的尊重植入教师的大脑。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对人性的尊重,教育是人们寻求个性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一个过程,是成长的需求,是生命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贾玉超 《教育学报》2012,8(6):52-60
教育中存在的"国家主义问题"是不同国家遭遇功利教育的共同根源,要克服功利教育就需要一种明确支持合理分配教育权威以及确定国家干预教育的合理限度的民主教育理论。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教育中的"国家主义问题",但他并未为教育权威的分配提供具体见解;努斯鲍姆声称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是,功利教育必须向民主教育转型,但遗憾的是,她并未在学理上分析这一转型的涵义、机制以及可能性;古特曼的审议民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权威在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家庭等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成为可能,并且支持就教育公共事务相关的道德分歧以公民审议的方式达成各方都可接受的公平条款和原则,从而避免教育中过度的国家主义问题。但是,他(她)们的理论都没有彻底解决"国家主义教育之合理事实"与"作为目的的教育之光辉理想"之间的矛盾,而只能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在民主与权威之间,往往面临着艰难的困惑与抉择,这也是新旧教育观念冲突下的必然产物。在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民主式管理日渐成为呼声较高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民主管理极易异化成为放松管理、放任自流,不少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变得缩手缩脚,形成"师不师,生不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要求回归权威的管理方式。很多教师在民主与权威之间徘徊,实际上,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民主与权威,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本质上并不冲突的管理方式,而且两者对于班级管理是缺一不可的,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将二者完美融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