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在现代文学艺术殿堂里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她的散文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相对于学术界对冰心早期创作和晚年创作研究的系统性和成熟性而言,冰心在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却少有人研究,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一时期虽然是冰心创作的低潮期,但其作品却存在着独特的文学和精神价值。从时代背景与冰心个人经历这两个方面,解读冰心在重庆时期的散文创作及其在艺术风格上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一 中国现代文学,继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之后,抗战文学又出现了第三个高峰,其中颇具特色的作品是冰心和王西彦的短篇小说,宋之的和陈白尘的戏剧创作,还有茅盾,夏衍,郁茹的具有特别意义的三部长篇小说。 冰心和王西彦的部分短篇小说,分别写出了知识妇女在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考验和煅炼及其遭际的艰幸。冰心以“男士”笔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关于女人》,当时就有评  相似文献   

3.
王炳根 《职大学报》2013,(6):30-34,50
《再寄小读者》是冰心在反右运动之后,在大跃进的声浪中创作的一部作品,但这部企图衔接《寄小读者》的作品,却没有了心灵与描写的自由,民族情绪、阶级观念、制度立场将这部作品汇入了意识形态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4.
冰心是五四时期的著名的小说作者,正是五四运动的狂潮巨浪,把她卷入了文学创作的洪流,使她犹如一颗明耀的新星,彪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史册:作为一位文学界的新秀,冰心是以她的“问题小说”而蜚声文坛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佳作,标志着冰心早期的创作成就,反映出她对于家庭、人生、社会问题的独到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她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的揭露与抗议,对热血爱国青年的赞颂,对受压迫的弱小者的同情.可惜,由于她的软弱的资产阶级立场,博爱的人道主义的心肠,又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武装,影响到这些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这些作品流露出过多的小资产阶级的脉脉温情,缺乏火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面对着“风雨如磐黯故园”的险恶形势,她发出了哀惋深沉无可奈何的叹息.针对着茫茫大千世界的无穷苦恼和复杂纷繁的社会人生问题,冰心也在苦苦地思索探求,想寻求一付祛除人生苦恼、解决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一直是女性作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进行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核心词汇。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从她的杰作《关于女人》中,我们能够发现冰心创作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这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和庐隐的《父亲》在叙事内容上都蕴含着“父子冲突”的意旨。叙事方式上,《斯人独憔悴》侧重空间叙事,《父亲》偏于时间叙事和心理叙事。两位作家共同的年龄代际、时代背景和性别身份是两篇小说意蕴趋同的原因,个性心理、性格气质的不同又使两个文本的艺术呈现出现差异。对冰心、庐隐的重读在今天依然具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以“大分散、小聚居”为特色的贵州西部山地,不仅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同胞,同时也养育了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作家们,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这种充满独特魅力的环境氛围的影响之下,作家笔下的世界自然就展现出神奇的生活画面,为人们掀开了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高原山民神秘的一角。在这一群跋涉者中,金永福数十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以他的生命,以他的悟性感知着这个世界,描绘着这个世界,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半边户》、《挂职》;两部中篇小说集——《汉子》、《匪女恩仇》;一部短篇小说集——《喜鹊》及一系列报告文学。他的这些作品虽然说称不上史诗性的画卷,却于无  相似文献   

8.
读了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儿童就是天使。文章开始,作者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一下子就被吸引。因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  相似文献   

9.
林山  席扬 《职大学报》2013,(6):43-47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用大量"以诗写诗"的诗行记录下创作过程中心理情绪的细微颤动,其价值不在于高深的思想,而在于独异的想象和曼妙的文字,以感性之美点亮了智性之光;反映出冰心早期文学写作多排拒现实干扰,注重自我心灵启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学精神指引下,醉心营造晶莹剔透、如梦如幻的文学小天地,呈现出独语特征和单纯之美。  相似文献   

10.
《分》标志着冰心小说创作现实感的增强 ,而母爱与童心仍是其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分》的文本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现实性和阶级性 ,更在于其独特的儿童视角和温柔细腻的女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冰心小诗《繁星》《春水》把对创作的刹那感兴升华为一种诗化的诗论。"写不出来的是绝对的美",只有融入自然,在自然中"钓诗",用"真"驾驭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才可能接近美。冰心认为,每一个创作主体应该用爱与同情"安慰雨声里痛苦的征人",建构广博的人类情怀。虽然冰心诗化的诗论可能没有纯理论的深刻,但它独有的女性情愫,使读者体味细腻和亲近,在感性中获得诗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向雯 《职大学报》2006,(3):34-37
冰心是中国第一代新文学女性作家的领衔人物,她的创作体现了她对于性别问题独到的思考。本文考察了从冰心初登文坛到现今学术界对她创作中性别意识的认识和评论,在此基础上,从冰心以立代破的叙事策略、母亲本位的女性性别定位、不断深入的性别思考三方面论述了冰心性别思想,指出其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诗人、诗评家晓雪作品研讨会于1995年12在北京文采阁举行.冰心、王蒙、艾青、臧克家、张光年写信、题词表示祝贺.李瑛、王巨才、唐达成、袁鹰、张炯、谢冕等7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出席.晓雪不仅是我国当代创作活跃、成果丰硕、风格独具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也是在诗歌美学研究和新诗评论方面见解独到、颇多建树、影响深远的诗歌评论家.40多年来,他创作出版了17种诗集、评论集和散文集,长诗《大黑天神》、诗集《晓雪诗选》、诗论集《诗的美学》等先后在全国获奖.晓雪的创作是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的重要收获.这次研讨会后,我们高兴地收到了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理事,曾任《诗刊》主编的张志民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收到了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理事、曾任《文艺报》主编的谢永旺先生的发言稿,还收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民族文学》副主编白崇人先生的发言稿.我们将三位先生的来稿作为一个小辑在“二十世纪云南文学研究”的栏目中推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五杂俎》是谢肇淛的随笔札记,书中阐述了他的很多重要文艺思想。在书中,谢肇淛论及了“师古”和“师心”的关系,强调“师古”,但更注重“师心”;主张一个“闲”的心境,认为文章工乃“心计闲”的结果;提出“虚实相半”的理论,小说、戏曲、史传创作都要虚实结合;还就“变”、“天分”、“人品”发表了他的见解。《五杂俎》中谢肇淛的一些文艺思想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树亚 《阅读》2006,(5):17-19
许多同学喜欢冰心奶奶,更喜欢阅读冰心奶奶的章。因为她的章字里行间常常流淌着对少年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南化四小五(1)班的同学在学习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时。对课中“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围绕句中“旺”这个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讨论后语课代表把大家对“旺”的理解以及困惑进行了整理,老师还对同学们的讨论作了点评。让我们看看吧。  相似文献   

16.
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流”手法。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已开始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他艺术发展的转折,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性作品,正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代表作《尤利西斯》虽从整体上仍有现实主义遗迹,但已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创作依赖于传统,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反传统的创新精神,“意识流”手法运用中体现出非凡效应,这就是乔伊斯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曹丕创作《典论》时的心态入手,解释了历来研究者在“建安七子”说、“文气”说、“(?)文章,经国之大业”说和“通才”论中所发现的矛盾,提出了曹丕写作《典论·论文》是为自己做皇帝所作的宣传准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何捷 《阅读》2023,(34):12-17
<正>上海,一个被称为“魔都”的城市,这里既有江南传统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都会的现代与时尚。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它的文学、建筑、艺术、饮食无不中西合璧。它开放而又充满创意,文化多元而又有所扬弃。《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上海为背景创作的系列漫画。  相似文献   

19.
昆明的雨     
何捷 《阅读》2023,(18):12-17
<正>昆明灵秀迷人,四季如春。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昆明人才辈出。世界大航海家郑和生于此地;《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幼时在这里读书;1938年文学大师冰心辗转各地后落脚昆明……而在作家汪曾祺的散文中,这座城市更是多次被提及。  相似文献   

20.
在以“五四”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郭沫若的名字和他的诗集《女神》联在一起。当1919年他开始新诗创作,并且陆续在《学灯》杂志上得到发表的时候,他的诗立即赢得了世界读者。日本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说他的诗具有真正的近代情调;也是著名诗人的闻一多说他的诗表现了“二十世纪的精神”;中国现代诗派的著名作家施蜇存说“郭沫若先生的功绩是在建设了新诗的精神”;早于郭沫若《女神》,结集出版了《尝试集》的胡话,与郭沫若第一次见面时自愧弗如地说:“要我们郭先生才是真正的新,我的要算旧了”。1921年9月,郭沫若结集所作新诗为《女神》出版,他立即成了国内青年狂热崇拜的对象。《女神》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旧的彻底破坏,对于新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