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强调中国必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协作,制定实施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关于“一带一路”的倡议,逐步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大舆论场,借力“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水平,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动态的关注国内舆论场,国际舆论场的舆情与互动,探究其影响机制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2.
戚凯 《青年记者》2017,(23):58-59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带一路”提出八点要求,其中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和“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①本文从国际传播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要性和遇到的挑战两方面展开思考,并结合近期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要中央级重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实践,讨论如何建设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3.
毕建录 《青年记者》2017,(19):60-61
今年5月14日到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它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举办的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该论坛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它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报道好本次高峰论坛、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就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特别是对外传播媒体最为关心的事情.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从4月底就开始“一带一路”预热报道,5月8日正式开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CGTN积极调动全球资源,世界各国报道员和全国各地记者投入本次报道.本文以CGTN的本次论坛报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对外传播中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相似文献   

4.
潘俊强 《中国记者》2024,(1):102-103
<正>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成果斐然。“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金秋十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宾朋满座。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我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相关论坛及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对过去10年的总结,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宣示。如何报道好我国这次主场外交盛事,也考验着每一名参会的记者。现在回过头来复盘这场新闻报道的硬任务,  相似文献   

5.
徐明华  张玥 《新闻前哨》2023,(23):11-12
我国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地方媒体发挥身份优势,与多方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大合唱”。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地方媒体应优化民间共情叙事、整合全路媒介资源、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激活国际传播话语,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排头兵、炊事员和排雷者,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高晶 《今传媒》2020,28(1):1-4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新闻课程体系。首先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论,认真研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论述,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的影响,掌握国际新闻采写本领,掌握新闻语言技能,未来成为合格的党的外宣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真实动人的素材。2023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湖北日报重点策划推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传播报道,为本地工程赢得全球喝彩。该报道全网传播量破千万,被多家央媒转载推荐。本文将以其创作实践为例,浅析省级党媒如何做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传播报道。  相似文献   

8.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肩负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而言,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历程印证着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变化和演进。本文尝试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和访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记者,研究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政策话语和国际媒体话语。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贡献全球治理的话语发生了从区域合作到全球普惠、从设施供给到道路搭建和从利益纽带到全球公益治理的转变;“一带一路”的国际媒体话语呈现竞争与合作、本国利益与国际关系并存的构建逻辑,沿线国家媒体更注重报道“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金钱之外“授人以渔”的知识技能共享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与传播推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动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周翔 《青年记者》2017,(9):43-4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国际关系背后的力量角逐和利益纠葛,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国际社会制造的话语困境,并力争“一带一路”话语主导权.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手段,当前,中国的英文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报道与解读.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报道,许多研究非常关注新媒体的传播和融合媒体问题,但是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问题而不完全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问题.①随着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中,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对外合作更为直接、更具先锋开拓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之一,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大主题之一。在共建“一带一路”大合唱中,“武汉力量”引人注目,硕果累累。2023年,湖北日报《“一带一路”行·创新之光》报道组多次出海完成报道,扎实锤炼了记者的双语采访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晓君  张凡 《新闻战线》2023,(23):32-34
“一带一路”是连通中外之路,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之路。甘肃主流媒体围绕省委和省政府中心工作,运用媒体融合成果,以发展视角体现开放格局、以文化视角讲述丝路故事、以人文视角打开国际视野,努力营造共建“一带一路”良好舆论氛围,用心讲好甘肃故事、丝路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中信环境巧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舆论效应,巧设外媒记者关注议题,安排参访活动流程,获得与会外媒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报道。实践证明,央企可有效搭建对话世界的平台,持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有力展现中国卓有成效的绿色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14.
乔婕 《出版广角》2019,(22):50-52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的有力传承,使和平发展理念焕发出新的生机。新闻媒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联通和情感维系上发挥着攻坚作用,地方报社则是“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各省市的重要“传播使者”。陕西日报作为国家一类地方新闻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文化推广、经济联通等方面的优势,在展现丝路新形象、传播丝路新理念、探索丝路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稳步推进,我国出版业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归纳了相关国家出版业在行业管理、阅读、教育与少儿出版、网络销售等四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版业合作的特点,指出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需顺应大势,苦练内功,从“写意”到“工笔”,充分认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原理,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熠煊  刘华 《中国记者》2023,(2):126-128
<正>“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会新当选理事长、新华社社长傅华倡议,智库应当发挥智力平台、交流平台、传播平台作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共同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推动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即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激励创新、促进跨国合作档案编研创新与市场化,并以此为纽带,实现创新成果与市场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然而“一带一路”议题在阿拉伯国家媒体中呈现出何种主题分布,其话语建构策略如何等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以半岛电视台英文网为个案,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方法,语料库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方法,对该媒体自2014-2021年关于“一带一路”的154篇文字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半岛英文网报道中的“一带一路”呈现出总体负面的形象。“国家领导人”“基础设施建设”“中外国际关系”三个议题最受关注,但部分报道存在新闻失实的现象。过于强调冲突的报道倾向阻碍了半岛英文网对于“一带一路”正面效益的客观认识。研究认为,中国媒体应当基于“和平新闻”理念,提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9.
肖依 《青年记者》2017,(14):33-34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化传播上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报道,是一种国家叙事,是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尝试. 通过“一带一路”报道树立国家形象 笔者在《人民日报》中获得标题含有“一带一路”字样的报道(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共515篇,等距顺次抽取其中100篇样本,分析《人民日报》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报道叙事树立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20.
郭琦 《中国出版》2023,(1):49-54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对外发展随着迎来了“出海”的最佳机遇。但各国文化背景和法律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文化企业进入目标市场前后必须制定以著作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策略并及时作出因地制宜的调整完善。文章选取“一带一路”沿线的主要国家,综合整理信息数据并深入分析各国的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的国际、国内保护现状。基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区域化水平差异,知识产权国内立法的形式、内容及司法意识差异,指明知识产权确权、策略、合规性及地域性风险要点,提出文化企业应当打造具有针对性和本地适应性的全面知识产权策略;此外,政府也需从宏观层面制定系统化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