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正>目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俗话说"百里不同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受到居住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2.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俊 《文化交流》2017,(12):44-47
正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4.
颜峰 《文化学刊》2011,(6):116-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播或言传身教等非物质形式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厦。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处于难以为继地步。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1,(1):128-13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应该坚持认定制度与申报制度相结合,注意关注传承人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支持对民间信仰及其习俗的传承,并特别重视传承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保护和传承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节日庆典和旅游活动、学校教育、宣传评论三个不同层面,深入探讨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传承路径,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在新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点,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和文化的体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安塞腰鼓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整理了安塞腰鼓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塞腰鼓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安塞腰鼓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承组织的现状、主要传承人及学校及培训机构的传承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安塞腰鼓传承中遇到的困境;最后给出了安塞腰鼓传承与保护的策略建议,包括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传承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模式,借助全民健身的助力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研究视角,通过调研辽宁省内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发现其在传承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类分析,提出有效的传承方式,以改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建立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宣传路径,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切实提高全民族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程度,将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当代人的职责,更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围绕成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开发的价值、问题和策略,阐述应用3D打印技术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特色体育项目,具有该民族或群体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内涵和价值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形成"完全人格"和落实"立德树人"。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高校应承担起传承中国本土体育文化的责任。在传承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身专业特色,选择优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避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式化传承。高校还应建立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团队,并与地方政府合作,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性与流畅性传承。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形成的文化沉淀,展现在众人面前的独有的以非自然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对于喀什市旅游经济的提升和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开发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及标志,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被认定为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以各种方式连接着历史与当代人之间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文化基础和基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红色文化遗产就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也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英译研究符合陕西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有助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承与发展。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编辑原文、理解原文、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推动陕西省文化精粹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5.
郑铎 《文化学刊》2016,(4):168-170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大族林立,这些著姓望族往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常州地区的望族白氏,保留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的地面文物、家族墓葬、石碑石刻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增添了各类文物的生动性。本文以文物和文献为基础,对常州留存的白氏家族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推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提线木偶是我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河南省宝丰县来说,提线木偶更是当地瑰宝,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审美娱乐文化功能、精神慰藉文化功能、凝聚民众文化功能以及传承教育文化功能四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体现了当前民间文化的复杂表达。  相似文献   

17.
苗族独木龙舟文化是清水江流域苗族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这项文化遗产过程中伴生的独木龙舟龙船棚作为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之一也应该得到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遗产是特定族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享用的精神文化,体现着特定族群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智力活动,它承载着民众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语言既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自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且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根基。如今,一些民族的语言已经或正在消失,一旦一种民族语言消失,这种民族文化及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消亡,因此,抢救、保护、传承语言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保护传承语言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文化工程,应在政府主导下,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抢救、保护、传承语言文化遗产的措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媒体时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发展,从"口授心传"到数字化传播,运用现阶段可实施的数字技术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方位诠释、展示和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湖南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颇为丰富。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学习活动及传承保护工作,湖湘地区亦是如此。本文在湖南"非遗"概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学习活动和传承保护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期让人民大众对湖湘"非遗"有更多的了解,并进一步对"非遗"进行有效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