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章丽 《采.写.编》2021,(12):12-13
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研发手段实现模拟并拓展人的智能的相关理论和运用的技术科学,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经渗透到了新闻传播生产的各个环节.新闻传播生产模式在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产品分发、用户体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针对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生产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生产模式中的应用方式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将具身体验与信息传递过程深度融合,使得传播生态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具身传播趋势下,档案信息传播向具身化转变的实践中人工智能所提供的技术可行性,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档案信息传播带来的实现交互叙事、提升视角体验、跨越时空边界、创新传播模式等机遇,以及所面临的影响内容呈现、削弱传播效果等挑战,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传播中风险监管、内容挖掘与技术利用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以期为我国档案信息传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佟雪娜  杨倩莉 《传媒》2021,(17):91-93
人工智能延展了传播过程中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对音乐传播的智能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人工智能在音乐传播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在音乐信息采集、音乐内容生产、音乐媒介分发、音乐用户体验等传播活动中的渗透现状.其次,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者的核心功能、音乐传播内容的价值、音乐传播媒介的转型发展、音乐用户的体验以及音乐传播的风险等产生的全方位变革影响.最后,提出推动传播过程中音乐内容智能化创新建设、发挥音乐把关人的身份作用、强化音乐媒介平台的监督属性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应对措施,以合理规避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活动带来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底层技术逻辑的迭代成为驱动变革的重要力量。以ChatGPT为代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标志着从局限于单领域的AI1.0时代向通用化、平台化的AI2.0时代的过渡,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信息基础设施将引发新一轮信息革命,重塑信息生产机制、信息整合形态、信息分发网络和信息交互模式。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人工智能作为智能互联的超级媒介可突破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过载与流通低效等困境,更在于人工智能颠覆性地具备了以行动者身份对人的思想施加影响的能力,“人机共生”的新主体时代将对以人为主导的传播研究范式与信息传播伦理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5.
陈敏 《传媒》2018,(10):45-4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综艺节目的融合传播备受关注,或将成为电视界的一个新爆点和收视率的增长引擎.由当前比较流行的"人机大战"模式可知,人工智能机器人综艺节目的看点十足,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结合趣味知识与先锋科学,让原本高冷生硬的科技有了"温度",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当前,媒介开启对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综艺节目之间关系和边界的深入探索,通过创新策略的运用,激发受众对大数据、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要素的兴趣,加深其对高新技术的认知和了解,为受众带来独特而新鲜的传播体验,拓展综艺节目的外延和内涵,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基于此,笔者以海内外诸多融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综艺节目为例,探析其创新传播策略,以期为传播学界和业界提供些许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可视化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其融合为数据解读和信息传播提供了革命性的变革手段。然而,当前信息可视化中数字媒体的应用仍面临着技术融合的表层化、用户体验和互动性不足、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薄弱等问题。可以从深化技术与内容的融合策略、优化用户互动性与体验设计、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等角度入手,实现信息可视化质量的提升、用户体验的增强和数据安全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高渊 《出版广角》2021,(17):76-78
传播技术的持续升级使媒体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对传播者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接收者的阅读习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传播技术智能化成为趋势,新闻传播生态面临变革.新闻媒体必须对传播技术智能化下的新闻传播规律进行积极探索,恪守新闻生产原则,创造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8.
张静 《传媒》2021,(9):94-96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新闻生产传播带来系列伦理失范问题,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人道理念受到冲击.本文基于新闻结构的三维视角,解析智能技术在新闻主体、新闻内容和新闻应用方面产生的主体性危机、算法信息偏差和数据滥用等失范问题,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重塑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闻规范.  相似文献   

9.
李佳潼  张文东 《传媒》2021,(13):47-4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聊天机器人应运而生.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聊天机器人实现了可靠的信息传播、有效的事态监测、实用性信息指导、适度的心理疏导等功能.但同时其可能的信息混淆与伦理侵犯也是我们应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畅 《东南传播》2022,(11):1-4
智能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媒介可供性包括信息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和体验可供性等方面。本文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去分析从传媒到智媒过程中,技术在新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尽管新闻生产中有新的行动者入局,但人仍是重要的核心行动者。未来的“强人工智能”阶段,新闻生产不仅要追求“智”,更要追求“质”,通过人机耦合去更好地体现人的主导性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5G、多媒体、大数据、VR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赋权民众表达、重塑传播生态、再造产品流程、构建话语体系和重构人类文明.多维度的媒介技术作为工具嵌入文化遗产的修复中提升了修复的精准度,虚拟现实系统建构线上和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时空隔阂,多渠道传播提升了用户的文化参与效能感,搭建智能交互的反馈体验有利于传播优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变局,人工智能技术在为多个行业提能增效的同时,也引发国际舆论场的深刻变化,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诸多挑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形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全球范围的技术垄断与偏见、信息污染与失序、技术依赖与专业失守、数字鸿沟与素养赤字。同时,AIGC给中国国际传播也带来数字赋能的重大机遇,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主体强化、叙事迭代和传播升级。要完成AIGC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生态重构,中国需要推动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增强全球数字沟通能力、加强AI国际传播法律规制、提高国际传播风控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国际传播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6,(15):51-54
近两年,国内在线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关注议论的现象。本文站在信息传播形态变迁和交互方式变革的角度,通过引入场景传播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网络直播所展现出的场景化精准传播理念:传受双方信息适配实现着个性化服务,更具深度的交互体验促使直播与社交融为一体,全景直播技术的运用深化了用户时空一体化的体验。随着未来直播内容专业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运用,网络直播将朝着场景化方向深入发展,颠覆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和信息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与新媒体都是诞生于信息化的技术基础之上,二者在底层逻辑上具有共通性。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媒体上的不断应用,新媒体的传播效能得以大幅提升,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也得以强化。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与改变着新媒体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令媒介边界变得日益模糊。未来,新媒介将沿着社区化、平台化与类人化的逻辑进行进化。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可能诱发的某些问题,则需要媒体人进行价值干预,这也是未来媒体人的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服务作为智慧体育教育出版的重要组成应提质增效。目前,体育教育出版在知识生产方面,缺少与技术匹配且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在知识传播方面,多元主体应用及交流的主动性不足;在知识接受方面,缺少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结果反馈。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体育出版知识服务的转型路径:提高体育知识生产的内容质量,服务多元体育教学场景;强化体育知识传播过程的用户关联,营造多元主体积极互动的传播生态;注重体育知识接受的结果反馈,提供个性化的体育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6.
姜博文 《传媒》2021,(14):61-63
伴随内容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传播环境的重构与信息技术的变革,社交媒体在国内外广泛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智能算法推荐开始替代专业人士的决策,也为治理社交媒体假新闻乱象提供着可行路径.这需要有效提升受众的媒介传播素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不断创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方式,并持续强化人工智能治理和信息传播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17,(20)
刘成勇: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内容生产、产品形态、内容传播、内容监管等各个方面对媒体产生巨大影响.内容生产方面,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闻,但还不是常态,主要局限在重复性、数据性内容,高端、知识性综述和创新性内容生产对其来说还是有难度.产品形态方面,不少传统媒体在谋求转型,包括向智库方面发展,需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内容传播方面,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APP都在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内容分发和推荐,但也有一些反思认为算法推荐把人固化在一个领域,未来的人工智能应该让人抓取更多知识.内容监管方面,图片图像识别等智能技术目前在新闻出版扫黄打非中有应用,但还有不少技术难点.面临这些挑战,人工智能技术若要在媒体未来的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逯宝峰 《传媒》2019,(3):88-90
在新媒体和新传播技术环境下,传统广告传播模式存在精准性低、垃圾广告多、广告治理差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凭借其精准投放和个性化推送,起到降低广告投放成本、提高广告投放效果、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未来的人工智能广告发展需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平台、大数据和新技术进行传播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微信推进新闻生产和传播链条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媒体构架被新型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处于融合创新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积极创建微信公众号,探索新闻传播新模式.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辑框架与推送方式、新闻传播观念与话语、个体体验与互动反馈等方面有一系列变革与创新,其新闻信息重构与传播效能的新变为媒介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晏辉  陈丹 《采.写.编》2021,(1):112-113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于新闻的采集、生产、分发和反馈等领域。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新闻伦理问题,如智能分发加速反转新闻传播;大数据时代隐私权被侵犯;算法推荐加剧信息茧房;沉浸式新闻削弱媒体导向等,并从技术、媒介、用户和法律层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