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跨越并且连接两个时代,是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其作品充满浓厚的悲剧意识,以他为代表的作家把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图对哈代的悲剧意识根源,进行初成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哈代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人生充满了忧患和痛苦。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完美形象,反映了他对人类真挚的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也是他人道主义的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悲观主义”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忧郁的形象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他就是被卢那察尔斯基称为“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和“十分独特的现实主义者”哈代。托玛斯·哈代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以狄更斯和萨克雷为代表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杰出继承人.他敏锐而深刻地观察了他所处的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和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地主英国的旧经济和旧道德的崩溃,撕破了维多利亚王朝外表体面繁荣的乐观面纱,揭露了资本主义毁灭农民的罪恶.哈代的作品具有一种历史文件的性质,它记录了英国南部残存的宗法制家长统治的农村毁灭的整过过程,也就是说,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哈代主要小说的婚恋情节,可以发现哈代的婚恋观从对传统的威塞克斯爱情婚姻生活的赞美到对维多利亚时期婚姻观念的猛烈抨击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变化。哈代婚恋观的这种阶段性变化与哈代的个人经历以及哈代所处时代的社会变革是紧密联系的。理解哈代婚恋观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有助于加深对哈代小说创作思想的认识和对他的小说作品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重要影响。哈代对裘德、淑和艾拉白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深受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而意志又具有悲剧性,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哈代小说创作后期,由于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意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裘德、淑和小时光老人悲剧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7.
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宿命论刘秀芝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正值顶盛,使得一些人认为这种社会制度达到了人类理想的极限,而哈代却持相反的观点,他从貌似繁荣的外表,看到了隐藏的缺陷,并无情地进行了揭露。《无名...  相似文献   

8.
檀俊 《海外英语》2011,(13):232-233
哈代小说在爱情婚姻观念上严重背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传统。因此,对传统婚恋观具有颠覆性意义。同时,他的婚恋观又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抑制。通过对哈代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理解当时时代社会文化,揭示哈代小说的深层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为苔丝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不公而大声疾呼。哈代把当时舆论界称之为“淫荡的杀人犯”的苔丝歌颂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哈代的妇女观迥异于当时那个时代.当我们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像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并非命运的捉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从《苔丝》看哈代对基督教动机论道德观的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权威观点认为,基督教道德是《苔丝》这部小说抨击的主要对象。其实,哈代投向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利器恰恰是基督教动机论道德观。诚然,哈代对人本质的认识超越了基督教传统思想,但其以动机为依据衡量行为道德性质的主张切合基督教的道德观。哈代以此为武器,揭露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虚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醒世、警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哈代也因小说中对女性的大胆描写而不得以转向诗歌创作.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来探析女主人公淑·布莱赫德从反抗一步步走向妥协的过程,肯定了人物身上的抗争精神,同时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思想和人格的压迫,表达了哈代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同情,也唤起了人们对维...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著作.他的小说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制度的无情批判,因此,哈代小说大多都以悲剧结束.在此基础上,就托马斯·哈代小说悲剧性产生的原因及其悲剧性特征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家哈代在世界文学长廊中留下一系列具有现代意识的青年农民形象,他们太都受过或多或少的教育,生活充满挫折和失败。但在哈代的小说里还有一批乡下佬作为主要人物的陪衬而出现,对此评论界较少论及。本文通过对哈代笔下的乡下佬性格、在作品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等三个方面的分析,以证明哈代的的确确是一位乡土作家。  相似文献   

14.
哈代小说中浓郁的宿命色彩被称做悲剧意识,或是悲观意识。沈从小说中也有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控制着人的命运,似乎人的命运总是成为一种无法逃脱的悲剧。前苏联艺评论家称哈代为“悲威而刚毅的艺术家”,“悲威”不是哈代小说唯一的基调。也不是沈从的小说的基调。本主要探讨的是这二人的小说如何展现他们“刚毅”的一面及其对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走近哈代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凡的诗人。他横跨两个世纪,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相似文献   

16.
郑红 《海外英语》2008,(6):44-45
哈代(1840~1928)只在乡村小学读过几年书,15岁就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做学徒。做了几年学徒以后,他就开始学习写小说、写诗歌,但都未能发表,直到1871年才有第一部小说问世。从1870到1897的近30年中,哈代一共写了14部长篇小说和3个短篇。由于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遭到猛烈的抨击,从1897年开始,倍感孤独、痛苦的他愤而转向诗歌创作,1898年出版了第一部诗作《威塞克斯诗集》(Wessex Poems),时年他已58岁。哈代在1897年以后的第二个3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八卷诗歌,还有一部题为《群王》(The Dynasts)的长篇史诗剧。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寥寥可数的几位在小说和诗歌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之一。作为作家,哈代完全是以诗人身份出现在20世纪初的文坛上的。其实,哈代自始至终的挚爱都是诗歌。哈代自己也喜欢人家称他为诗人。尽管哈代自己否认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坚称自己是"向善论者(meliorist)",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诗和他大多数的小说一样,也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气息,字里行间常透露出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悲观情绪。本文将要探讨的《啊,是你在我坟头掘土?》就弥漫着这种气息。就文体而言,哈代的诗在某些方面非常传统,但他又决不拘泥于传统,不落窠臼;他也用古朴词语,诗中的韵律节奏也经常变化,但这些都与他的强烈感情形成默契。哈代的许多短诗都脍炙人口,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哈代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是跨世纪的文学巨人。虽然他和沙翁相隔两个世纪,但确有评论者把他和沙翁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哈代《黑暗中的鸫鸟》是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完美结合的产物。哈代在诗中描写了一个荒凉、凄惨的环境来象征维多利亚时代的萧条与腐败 ,流露出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挖掘哈代系列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死亡”意象,既曲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怀,也反映了在社会大变动时代悲剧过后,哈代所作的具有相当深度与力度的哲学与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是否受过哈代的影响,目前尚无法考证,而他的《安娜·克里斯蒂》在展示主人公悲剧性命运及对悲剧的理解上都确确实实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有着许多相类似的现象:这两部作品都以同情心理,描写了妇女的不幸的命运;他们都极力展示“人和人同自己命运的斗争”,“同自己求得归宿的夙愿斗”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而且都以悲剧结束。不仅如此,甚至两部作品的某些场面、细节也很相似。作品的女  相似文献   

20.
哈代的短篇小说秉承其长篇小说中一贯的主题:关注和审视女性的悲剧命运,并对她们的悲剧命运寄于深刻的同情。本文从哈代的短篇集《生活的小讽刺》、《威赛克斯故事》出发,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女性自身性格中的弱点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哈代短篇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