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60年国庆日,此时回望新中国新闻事业的风雨历程自然非比寻常.也正由于这个契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今年将"新中国60年新闻事业史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批准立项.<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希望课题组谈谈有关想法,限于目前条件,这里仅就60年的历史主潮与新闻主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我终于可以静下心、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距离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倒计时刚刚进入60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庆特别直播节目<祝福祖国>,刚刚在"中国之声"顺利开播.由国家电台奉献给全国听众的国庆听觉盛宴,从这时起,就已经开始由序曲进入中心乐章.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自五月中旬以来,各媒体都集中优秀采编力量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进行专题报道.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不能忘记",所谓的"忘记意味着背叛",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不断警示,反思自己.本次各媒体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报道,总体上体现了对重大历史题材报道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从9月21日至10月2日共做了106版<国庆特刊>,设置了"中国形象"、"60年前的今天"、"时代印记"、"在国际舞台上"、"走过60年"、"名家有约"、"数字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专栏,集中报道了60年来我国取得的各项成就,并以活跃的版面、亮丽的色彩很好地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欢乐昂扬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9,(10):29-31
共和国刚刚在慷慨激昂的国庆大阅兵中度过了60华诞。共和国60年辉煌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新闻富矿。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媒体宣传战役中,《解放军报》“见证辉煌——共和国60年大事寻访”专栏犹如一束战地黄花,给读者带来一幕清新怡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刚刚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又将迎来新中国第十个记者节.如果说威武雄壮、气壮山河的国庆阅兵带来的是光荣与辉煌,展望记者节,我更多想到的却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8.
参加"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是我第二次去到中国革命的圣地,一如上次,深受教育. 艰苦卓绝的环境,百折不挠的精神,造就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这段传奇.虽然历史的年轮变得越来越沧桑,但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力量,这历史本身"是鲜活的,是永恒的,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1日,我有幸作为<人民日报>记者参加国庆60周年盛典报道活动,见证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全过程,并负责国庆群众游行纪实通讯稿的起草和修改.回首这一不平凡历程,我的体会是:重大报道须统筹新闻性和思想性,无新闻性,则读之无味;无思想性,则行而不远,缺了哪一个,文章就立不起来,写不下去,更难以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0.
谭联 《档案时空》2007,(10):44-44
我是1995年10月来到信访工作这个岗位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通过档案这个历史的活化石为引导,我们按照"尊重历史、注重现实、依法依政策"的原则化解了大量的信访矛盾,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主推活动"国庆60周年系列报道"(主题推广类节目)实施时间2009年10月传播平台CCTV-1、4、新闻活动简介国庆60周年系列报道包括国庆60周年庆典大型直播特别节目、阅兵式直播、2009年国庆晚会、2009年国  相似文献   

12.
回首过去,总有很多话要说。但事实上,只有历史才能昭示未来,很少有人能够冷静地站在历史边上审视着无论波澜壮阔还是平淡无奇的历史,记者亦然。 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我得到的最严肃的评价莫过于“共和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记录者”。我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老老实实记录历史的书记员。 对我来说,25岁就登上天安门城楼采访国庆集会和游  相似文献   

13.
一 "文革"伊始的1966年夏天,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干了一件傻事.这事若按当年的标准"上纲上线"的话,恐怕我们是难逃"专政的铁拳"的.而这一拳下来,我等十有八九是须"灰飞烟灭",给家人留下"万年"的"遗臭"了.然而,如若"最讲认真起来",我们几个又不该也不能更不许定罪,非但无罪,简直有功,其功就在"绷紧了阶级斗争的弦".在中国,60年代是个多事的年代."三年灾害"好不容易熬了过来,人们刚刚填饱了肚子,脸上的浮肿还未消散,阶级斗争的"警钟"就又开始"长鸣"了.63年、64年、65年、66年,阶级斗争的宣传一天比一天多,调子一天比一天高,其弦一天比一天绷得紧.在这种理论氛围的熏染下,我们这些"接班人"一天天地长大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下了阶级斗争的种子,文化大革命初起就收获了我们这一批阶级斗争觉悟甚高的革命造反的小将.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素质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新中国60周年国庆期间,安徽省有关部门评出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60件大事,"傻子瓜子"名列其中.它和风阳农村大包干一样,成为安徽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算上今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改革开放30年来我一共参与了5次大阅兵的拍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厦门日报>"地理"版自2001年开办以来,历经9次改版,都被作为品牌延续下来,成为厦门乃至闽南地区读者喜闻乐见的专刊之一.作为厦门人文地理专刊,"地理"版的题材渊源于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也就是说,其挖掘的对象大多根植于往事,是静态的.但"地理"版最终呈现给读者的,不是从故纸堆里"捡"出的信息,更不是陈年旧事的翻版,而是"活"过来"动"起来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影响最广的比赛,依托于共和国体育60年的历史积淀;国人的体育盛会,是本土运动员展现风采、实现梦想的舞台;国庆的热烈氛围与喜庆的盛会环境共同造就强势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记忆就是以图片、文字、影像等媒介形式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特定的信息方式保存下来.媒介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而文本化是其表现形式.文本是通过文本化来实现的,文本化的过程涉及"记忆"的媒介建构和如何建构的问题.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媒介建构反映的是影视剧文本呈现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当下"的,这和我们持有的历史观念以及所处社会情境有关;如何建构反映的是"历史心性",这与影视剧文本生产过程中信息的选择、重估、遗忘以及创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即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制度.我国历史上曾实行过多次的"一国两制"政策.追寻一下"一国两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读大学时曾听一 位老师说过:"史家胸襟往往开阔,因为脑子里装着上下五千年,每日里与帝王将相对谈。"我信奉知识的力量,因为知识不仅能开拓视野,而且能开阔胸怀:尤其是历史知识,能从时间的维度打造出宏伟的气象。我之喜欢读史书,羡慕史家,原因大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