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求知和健康成长有着极度的重要性、紧迫性.语文教师必须用"美"的修养来熏陶学生,不断挖掘"美"的素材,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不断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全面落实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积累知识素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有体验之美、有师生和谐之美。着力打造魅力课堂。语文之美、人性之美是就语文课程内容而言,体验之美、和谐之美是就语文教学方式而言,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享受语文,获得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正确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多地直接感受和体验祖国语言文字中所包蕴的声韵美、形韵美和意蕴美,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文字。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2013,(10):10-11
语文教学中是包含着"美育"的,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蕴,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的内涵美,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诵读的音律美,激发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诗一般的审美创造过程,是用教师的身心去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的过程.教师用美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美的宫殿,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创造美.这样,语文教学就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扉.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朗读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周国平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朗读尤其如此,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朗读是一块吸引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美丽磁铁,常常琢磨着如何让这块磁铁发挥它的效力,让孩子们爱朗读、爱语文。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存在着"假、大、空"的误区.笔者在评价的探索中发现有"真、善、美"的境地.那就是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情对话,以宽容的心呵护开导学生;用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以美激趣"就是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和张扬学生的兴趣、激情和灵性."以美激趣"策略研究中发掘了教材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和语言美,设计了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达美的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入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其中蕴涵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哲理美等。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同学生一起去领略语文中的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的知识外,还在成为美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发现美、向学生展示形象美和激发学生想象美等,让美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创建活泼、愉快的课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1.领略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如,《春》中草的鲜嫩闪光、花的香艳、风的温柔亲切、缠绵多情都令人赞不绝口,它是散文、是诗、也是画。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性情、磨砺品性、启示哲理的审美教育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觅、采撷这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在得到自然美享受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感受自然美。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材中"美"元素的挖掘,要通过不同"美"的展示来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美、语言美以及情境美的教学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各类教学中,语文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语文可以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那么,如何将学生送进美的世界,如何让学生去感知语文教学中的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从而去感悟现实生活的美,也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三种境界,即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等诸美于一体。语文本应是最吸引学生的,可现实却相反,学生不容易感受到语文之美,普遍不喜欢学语文。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难受。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1.教育学生感受美,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力;2.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3.创造美,培养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拓展美、发扬美。语文教师要从教材的审美内容着手,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还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句、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作品分析发掘人物形象美,提炼生活美、感受自然美;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