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群 《档案天地》2006,(4):9-11
20世纪初.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被介绍到中国.那些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进步书刊.传播之初即被北洋政府视为洪水猛兽.扣上“煽惑人心”的帽子。加以严格检查和控制。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后.先后颁行《出版法》等一系列文化专制法规.组织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进行全面查禁和扼杀.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名字和观点开始出现在国内的一些报刊及著作中。由于社会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只是作为一种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而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在新思潮大量涌现、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与此同时,同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更加坚定了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至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终于从涓涓细流汇聚成狂飙巨浪,从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迅速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终于喷薄而出。曙光映照下,江西在外求学或工作的袁玉冰、赵醒侬、方志敏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相继返回家乡,他们成立进步社团,建立地方党团组织,创办革命刊物,积极投身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革命思想,《红灯》就是这一时期革命刊物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正追寻真理:为了追寻真理,十月革命后,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许多有志青年远赴海外接受革命的新思想、新理论。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以图书馆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或直接领导北大马克思主义团体和学会成立,引导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吴曼  张晓红 《兰台世界》2016,(20):102-106
五四时期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涤荡、论战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不断徘徊的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通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探索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研究和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在风雷巨变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也对目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早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工人运动,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途径和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途径以及早期传播对当代的启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曙光》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爱国青年学生创办的一份在中国青年及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该刊创刊初期宣传“改良主义、科学救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北方早期组织的宣传阵地.《曙光》编辑思想的转变,正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步热血青年、先进知识分子对俄国十月革命较全面的认识,并进而接受社会主义传播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正>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主要表现为维新派、同盟会、无政府主义社会党和其他类别成员等不同程度上的宣传、阐释、传播,虽然对当时的思想界和革命界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处处展现着早期传播时代的诸多明显不足。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一番历史考察,以期望重现马克思主义初入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一方面是由于其理论的先进性、指导性、正确性;另一方面是大众传媒巨大的渗透性、传播的广泛性。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利用报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通过共产党和先进知识分子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迅速在中国扎根并使之本土化,和列宁主义一起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1904年创刊至1948年停刊,《东方杂志》刊发大量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理论的源流、内涵、代表人物及其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事实上,由于期刊自身立场与风格的影响,《东方杂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一种“知识”的介绍与普及,而非特定政治立场的表达。这与杂志以学术普及为宗旨、以实践为导向的办刊原则相一致,也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寻国家出路、挽救民族危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随着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深化,包括保守派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重要价值,部分读者与作者亦在思想激荡中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借助于《东方杂志》等刊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自1937年至1947年间,延安在印刷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出版了数十种文艺期刊以及百余种文艺图书.文艺书刊的大量出版与吸收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文化的文化政策不无关系.这些文艺书刊在宣传抗日、开启民智、继承民间传统文化以及传播外国文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场政治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理论上,她使"一国胜利论"得到确证,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在实践上,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且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和引导下,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4.
<晨报>原为研究系的机关报,其副刊毫无影响力.李大钊接手<晨报副刊>后将其改版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各种进步思想的舞台,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新的阵地.本文从<晨报>前身<晨钟报>溯源,对<晨报副刊>的改版作了分析,从中透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角色、思想的多重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周报创刊伊始,围绕中共的政治纲领确立了宣传主题,宣传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国民革命摇旗呐喊,在思想文化斗争中冲锋陷阵,为促进青年进步献计出力,引导大批有志青年走向中共倡导的革命洪流中.  相似文献   

16.
时妍 《兰台世界》2017,(18):84-86
尽管目前十月革命在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评价不尽相同,但是在中国,十月革命的地位无法取代,被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中国革命指引了方向。中国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寻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逐渐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之一,毛泽东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初次接触、内心认同、以俄为师、自觉实践几个阶段,毛泽东等一批有识之士的思想改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李军林 《当代传播》2007,6(5):14-18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初步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及他们的学说;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共建党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利用报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此,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传媒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相似文献   

19.
毛清萍 《东南传播》2021,(11):58-61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与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同步进行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工人、农民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女性,她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文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途径,宣传正确思想,融汇群众智慧,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凝心聚魂.站在建党百年的全新历史起点,总结历史留下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程中重视发挥女性力量、创新传播路径、掌握传播规律,从女性传播优势、女性传播手段、女性传播技术、女性传播效果等多维向度打造一批理论过关、素质过硬、本领超强的女宣传员、女新闻工作者、女表演艺术家、女传播家,让马克思主义继续放射出耀眼的真理之光,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20.
暴风骤雨般的“五四”运动,打开了中国久被封闭的窗户,给人民带来了新的气息,带来了新的思想。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广为传播。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桥梁,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介绍给中国人民。中国这块贫瘠的土地,有如久旱逢甘霖,马克思主义立刻在这里生根发芽。据《西行漫记》中记载,毛泽东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动摇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