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枫 《记者摇篮》2004,(9):25-25
媒体设置话题必须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掌握平衡,让事件相关各方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各自意见;必须将媒体或记者的意见或评论与对事件的报道严格分开,不能以媒体的判断代替对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报道,既可帮助读者做出正确判断,又可以使媒体避免卷入新闻官司。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既是媒体  相似文献   

2.
明确新闻价值的客观含义及新闻价值要素的客观要求,对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编辑取舍和修改稿件,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新闻界目前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表述,众说纷纭。而新闻价值是有其社会客观性的,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产物。现就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新闻价值的表述,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我认为,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它忽视了新  相似文献   

3.
徐苏 《传媒观察》2003,(12):41-4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公众对新闻传播的需求增加、要求提高。在坚持正确舆论的前提下,读者是否需要、欢迎与否,成为决定新闻取舍的重要标准。教育新闻作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尤其如此。以读者导向作为教育报道的创新点,就能够在读者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实现报纸追求最佳新闻传播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对新闻加以解释分析的报道.解释性报道不仅要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是纯客观报道),而且要报道同新闻事件有关的巳经发生的事实以及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使人们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或者说,解释性报道就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已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对新闻事件作出深入的解释、说明、分析,用客观事实而不是议论来解释说明新闻事件.正如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所说: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余磊 《声屏世界》2008,(12):48-48
正确的广播新闻议题设置,能够确保广播新闻报道主题鲜明,导向正确,有利于广播新闻系统、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能够客观地评估广播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利于广播新闻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通过图片面面和简略的文字说明来记录、叙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它与文字报道的不同是文字报道用文字符号来表述,而新闻摄影主要是用画面语言来表达。它将事件的过程通过瞬间形象传达给受众,运用摄影的各种处理手法,尽可能多地浓缩新闻信息和对事件的认知导向,传达给受众。文字作品常通过形象的语言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构架画面,新闻摄影则直接产生画面。它最终转换给读者的是画面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和思维信息,亦即画面语言的表达结果。 新闻摄影的画面语言由事件形象本身具有的表述能力和记者素养决定,其中尤…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材料,是报道对象的客观内容,也是新闻本身的组成部分。新闻写作之所以耍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是因为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环境之中发生的。交代新闻背景,即介绍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多侧面地将新闻主体表述清楚,有助于读者正确、全面地理解新闻的内容,把握新闻主题思想,接受新闻所传播的观点。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读者需要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闻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为新闻增色,增强其宣传效果。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对背景材料的运用就不能仅仅看作是写作技术问题,而应充分认识它在新闻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的职责是客观地报道事实,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记者通常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这就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这就需要新闻媒介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新闻记者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最佳角度去报道种种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因此,探讨“新闻角度与价值导向”问题,对于我们如何选择角度、把握新闻价值的正确导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角度选择:全方位采访与多侧面剖析 所谓报道角度,是指采写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着眼点不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和手法。 一篇报道或文章能否产生较大的影响,使读者受到启示和教育,除了题材本身存在的客观价值外,往往  相似文献   

10.
从会议材料中"淘"新闻,即从会议材料中寻找新闻点,是指按新闻价值来取舍报道的内容,从会议材料中找出那些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最有特色、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1.
陆玉方 《新闻记者》2003,(10):24-25
当今媒体,社会新闻已经成为各家争夺的一个重点,而突发性事件和灾难性事件是社会新闻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对于这些事件的报道是有闻必录式的纪实还是审慎地进行内容的取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最近在苏州发生的一起案件,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报道的方式引人深思,本文以此为例对社会新闻报道中导向作用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2003年8月18日凌晨4时43分,苏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  相似文献   

12.
刊林漫步     
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解释性报道,是介乎新闻与调查性新闻、新闻评论之间的中间型(边缘型)体裁,比纯新闻(客观报道)提供更详尽的事实和有关背景材料,记者可以根据事实进行解释和议论,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意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的题材,也就是构成新闻摄影作品的材料,即新闻摄影作品中具体报道的事件或现象。研究新闻摄影的题材,不仅要考虑力求与读者兴趣相结合以加强宣传的效果,而且应努力扩大报道面增强读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标题,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同新闻内容一起,共同承担着一篇新闻的导向任务。标题的导向正确,可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领会新闻的本质含义;导向错误,会妨碍读者对新闻实质的准确理解,甚至会引导读者误入歧途。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标题的正确导向,就在于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的主次、美丑与善恶。实现标题的导向作用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正确选择进行导向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为内容命题,是新闻标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一条新闻中往往包含多个事实,制作标题时,选择什么事实,不选择什么事实…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咀嚼一种"封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求客观报道,但是新闻是由人来操作的。作为新闻人,虽然大家操持的是同一个行当,但是由于新闻人的出身、阅历不同,思想境界也有高低。这种不同和分别会在作品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这不仅表现在文章中发表的独立见解,也表现在作者对新闻事件的取舍上。甚至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作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运用背景材料的解释性、说明性新闻正在增多,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因果关系和环境条件日益复杂,很有说明交待的必要,不然就会使读者弄不清新闻背后的新闻,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坠入"云里雾里",很难达到尽如人意的宣传效果。没有背景材料,新闻作品的主题就不那么突出,内容就不会那么完善,我们应当充分看到新闻背景材料的地位。背景材料的正确运用,对新闻作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客观发生事实或现象用主观倾向性的语言和特定叙事方式进行复制、再现的新闻写作环节,需要遵循一些符合法律专业精神的规范意识:有一定材料依据的“可能情况”推断不能当作已经发生的“既成事实”材料处理;考虑作品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必须基于客观发生的事实而力戒“合理补充”缺失细节与环节;作品应呈现事实的尽可能样态而非为了预存报道意图对事实材料人为过滤与取舍;关键性事实材料不扎实,或涉及应受保护的个人隐私内容,以人物“化名”处理作为策略难以有效规避侵权纠纷;客观直接引用事件当事人评价语词或语言表达的修辞运用谨防言辞性侮辱.  相似文献   

19.
祝贺 《新闻爱好者》2002,(12):31-31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因此,在写消息的时候,就应当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出恰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分析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背景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对比参照型的背景材料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件也是历史事件的组成部分。有些新闻看似平常无奇,但是通过记者利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作出纵向比较后,事件的新闻价值就清晰地显现出来。《郑州晚报》上的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20.
刊林漫步     
郑贱德撰文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客观景物是多角度的。一个新闻事件,同样有多种报道角度,而哪种最佳呢?回答是:面向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去采写新闻。从读者身上去捕捉交叉点。在新闻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报道,上下反映不一致,领导部门叫好的,群众不一定感兴趣,一般读者欢迎的,有关领导又提出异议。能不能使大部分报道找到一个领导、读者都感兴趣的共同点呢?如同在数学坐标中,两条垂直线相交就可以求得一个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