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日上午 ,在达川地委、行署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 ,一位相貌平平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目。他 ,就是这次会上1万元科学进步特奖获得者 ,宣汉县57岁的高级农艺师、人称巴山“玉米王”的李焕然。1995年 ,李焕然作为技术负责人 ,在海拔1100米的宣汉县峰城乡犀牛村5、6社 ,使用“十大”技术 ,组织实施了连片的138亩玉米高产攻关试验 ,经省农牧厅、省农科院的9名专家联合现场验收 ,夺得最高亩产808公斤 ,平均亩产702 5公斤的大丰收 ,创造了大巴山区玉米生产的奇迹。有趣的是 ,1958年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 ,…  相似文献   

2.
1996年 ,我采写的通讯《巴山玉米王》在《通川日报》等报刊上刊用后 ,获得了当年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来说 ,感到莫大的幸运和鼓舞。最近 ,应《新闻界》编辑张永红同志之约 ,在这里向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篇好稿的采写经过。宣汉县百亩玉米高产攻关试验于1995年创造了奇迹 ,轰动了全川。次年春 ,正当玉米育苗移栽时 ,我有幸采访了作为攻关试验技术负责人的该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焕然。回顾采写感受 ,令人至今难忘。到峰城乡采访时 ,天还飘着雪花。在农舍的院坝中、火塘边 ,人们朴实的语言 ,生动的形象 ,流露出对“李…  相似文献   

3.
孙敬诚 《新闻窗》2014,(2):25-26
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事实说话,人物通讯写作自然也不能例外。每一篇人物通讯都包含着大量的事例。所以,写好人物通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采访得来的事例有机地串连起来,让它们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细节在人物通讯的地位注意运用细节是人物通讯是否成功的关键。通讯中的人物,总是要说话,有神态动作,有了几个能代替广泛描写的细节,人物的形象就鲜明突出了,人物就可以“站”起来。为什么有的人绞尽脑汁,把人物的事迹描绘一大堆,而文章还是干巴巴的,就是只注意罗列叙述性的情节,而没有反映人物本质的细节,由此可见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地位。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作用细节在人物通讯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细节能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2、细节能生动地揭示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在忠实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描写的一种现实生活细节的再反映,是新闻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后,把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在文章中的再表现,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现场感,来不得半  相似文献   

6.
王樱梓 《新闻世界》2013,(12):18-19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是新闻传播者的审美意识与受众对通讯作品的审美要求两者的有机统一。新闻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形象美与语言美,既是新闻作者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人物通讯作品产生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在忠实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描写的一种现实生活细节的再反映,是新闻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后,把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在文章中的再表现.使主人公血肉丰满、跃然纸上的要点,就在对 人物的细节描写上.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千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新闻事件的核心事实周围总是存…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10.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11.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它容量大、范围广、写法活,报道的内容是现实牛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群众性.笔者认为,在党的宣传纪律许可和事实完全真实的前提下,通讯写作,尤其人物通讯写作,允许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比如运用形象思维的联想手法,或增加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等,即通过人的"情",形象地去表现它的深刻内涵,发掘深层的、高档次的精神境界,以表现其强烈的爱与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黄荆 《新闻前哨》2002,(12):39-39
如何写好人物的闪光点呢?这当然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可任意套用。但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抓准人物的心理、心声、行为细节,是写好人物闪光点的关键所在。(1)抓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展示人物闪光点的重要手段。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让人物倾诉自己的所想;二是由作者客观地叙述人物的所想。前者更能体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真实感人。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处是这样描述马玉祥的:“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  相似文献   

13.
写人物通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想写好却不容易。笔认为在采写过程中,“第三”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这里的“第三”是指熟悉主人公的其他人。在人物通讯写作时,要注重以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介绍和评价主人公。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第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篇人物通讯,通过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宣扬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讴歌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推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一篇人物通讯的主题,像一根红线,把各种素材串连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主题,是记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经过反复酝酿,逐步形成的。写人物通讯,提炼好主题,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人物通讯写好,那就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16.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17.
倪恩泉 《视听界》2006,(2):96-97
广播人物报道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报道典型人物;一是人物通讯,以专稿形式报道人物事迹。前者大都在新闻节目中播出,后者在专题节目中播出。由于用处和采访要求不同,两类人物报道写作的创新突破点也就不同,但基点是一样的,就是要“三贴近”。一、人物新闻的创新广播新闻节目总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30分钟,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报道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用3分钟左右时间写活、写像、写好一个典型人物相当难。与人物通讯相比,它就是一个“瞬间的艺术”,通过小片断、小浪花来反映人物,使之成为超越时间、引人思索的“长…  相似文献   

18.
人物报道比一般的新闻报道难度更大,难就难在事实的深度挖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叙述的节奏、电视手段的运用等。它需要调动更多的新闻手段和采访技巧。以下笔者就一篇反映创业典型的人物报道《“雷竹王子”李果林》进行例话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叙述是通讯写作中使用较多的手法。作者在他的人物通讯中叙述时,会使用“我”、“你”、“他”不同人称。许多作者惯于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写作;使用第二人称——“你”、“您”要少一些。每种人称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运用第一人称的好处:从“我”写起,容易下笔,比较适宜抒情和议论,容易同读者进  相似文献   

20.
人物通讯是新闻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人物通讯的特性决定了它所报道的主体是“人”。写人,是离不开人物语言的。因为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表达形式。要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感人形象,除了其它手法外,必须借助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实践证明,它是决定人物通讯是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什么样的语言,才是个性化的语言?许多书籍中都做了程度不同的阐述。所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我认为就是这一人物所独有的特殊个性通过语言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人,由于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生活习惯、职业爱好、性格气质,以至于性别、年龄、籍贯诸因素不尽相同,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时,就出现了不同的“味儿”,这种风格独特的“味儿”,就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