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育机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近,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书中大量描述性的语言使得原本高深的理论平易了许多。阅读时,每每读到精妙之处,我常常与作者产生无限共鸣。书中最为精彩的是"教育机智"部分,范梅南在书中指出,机智是"智慧的化身",贯穿教育过程的机智始  相似文献   

2.
<正>近段时间读了一本名为《我不原谅》的书。这本书在封面醒目的位置,引用了易中天的一句话: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就看这句话和安排这句话的用心用意,就可以推测其锐气。在书中,钟道然先生以非常理性冷峻的姿态对中国教育进行深刻尖锐的批评与反思,他说到:"丑陋的中国教育,用工业的方法造人。中国教育成为一个巨大的工业生产线,用工业  相似文献   

3.
人的教育     
我正在读的,是一本叫做《小学还能这样上》的书,一本移居加拿大的华人记录自己两个孩子栓柱和非非小学生活经历的书。怎么说呢,书中所提到的观点、介绍的经验,在所谓"新课程改革"之初,我早已接触过。但,就这样一页页读过去,脑子里想象着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个场景,幸福着作者和她两个孩子的幸福,我还是被深深打动了。  相似文献   

4.
班华 《班主任》2011,(9):58-61
在我的班主任朋友中,给我帮助最大、让我学习东西最多的,要数郭文红老师了。当她的书《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以下简称"人性的教育")将要出版时,我自然地向她祝贺!当她让我为她的书写序时,我自然是乐意的!郭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教育?杜威回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之前读过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专著,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有所了解。近日读他的《经验与教育》一书,同样颇有感慨。特别是他关于经验与教育哲学关系的论述让我眼前一亮,有醍醐灌顶之感,也努力找寻到了我校教育哲学提出的科学依据。《经验与教育》一书不厚,以致出版时是与《我们怎样思维》合订的。书不厚,但理不浅。在这本书里,杜威努力强调着教育哲学的重要性,目的就在于"力图引起对教育问题更大的、更深的注意,以提出适当的处置办法"。这也正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深入研读、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找寻依据"便成为我读此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人民教育》2012,(10):61
学生公开"反教育"学校家庭要反思江苏启东高中生偷换升旗演讲稿,抨击学校和家庭教育弊病;湖南、湖北相继发生学生集体撕书、烧书事件;广东佛山一名初中生因寒假作业太多,竟然"黑"了教育局网站。这几起"反教育"事件,不能仅仅用"青春期逆反"简单解释,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在积弊重重的学校教育中,没有话语权的学生们试图表达自我。  相似文献   

7.
书,是一柄放大镜,透过它我去探索世界的奥妙;书,是一个热气球,承载我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遨翔;书,是一把金钥匙,带领我打开蕴藏了无穷力量的智慧宝库;书,也是我的好朋友,伴随着我成长。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对《山东教育》情有独钟,是它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懂得了教书育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教室有鬼》杨茂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此书。"我们教室有鬼"?乍看书名感觉有些瘆人,可翻开后,我却爱不释手地一口气读完了。书中那些诗歌、故事,仿若智慧之河,源源不断地流经心田,润泽之极,难于言表。晚上辗转反侧,依然无法释怀,总觉心头有些什么要溢出来,有不吐不快之感,又仿佛有些东西梗塞在喉。也正是该书的魅力所在,让我不禁想要"刨根"。  相似文献   

9.
黄志军 《中国教师》2011,(17):79-80
<正>一口气读完王栋生老师在病中写成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怀着对教育的无限赤诚,王老师用残损的视力吃力地写下一行行文字。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他对青年教师的热爱与期待。当我读到结尾"一面洁白的旗,正在像太阳一样缓缓升起"爱所有的孩子"时,我的双眼几乎湿润了。王老师那颗热爱教育的拳拳之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他对教师  相似文献   

10.
正因为职业习惯,我在看到有关教育方法之类的专著就会多一分关注。拿到这本书,对它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书的题目太长了,只是突出醒目的 "赞赏"两字让我有了翻阅的冲动。书中对赞赏的阐述始于引述《英国的天才研究》一书"人种改良论"部分的两个家族孩童的成长事例。借由这些事例,作者希望传达这样的育人思维:一个完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到了李政涛博士所写的《教育常识》一书。该书荣获"《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以及"《中国教师报》2012年度教育图书价值榜十大好书"等殊荣。一经打开,书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对人性的剖析、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12.
继1992年出版写教师的教育三部曲之一《泛舟诲海》、1998年出版写校长的教育三部曲之二《圣园之魂》之后,我的"教育三部曲"之三《播种辉煌》于近日出版了。面对这三部书,我不禁思潮起伏,四十五度春秋的往事历历在目,恍然如昨。当年正读师大  相似文献   

13.
柯小卫 《生活教育》2014,(17):123-125
正读了朱建人老师新著《做教育的拓荒者》后,使我进入到了一片新的境界,书中文章内容大都于近年来人们热议的学校教育现象有关,然而作者在评论这些现象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切、客观、冷静,如同作者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一样,饱学、睿智、为人真诚,可谓"文如其人"。同时,作为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学者,在对教育现象发表评论,阐述观点时,至情至理,诚恳平实,不时发出"呼唤"声音,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教育情怀与责任感。书中收录92篇文章,分为五辑,从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我的《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一书出版,其中提到当代教养性教育的三大基本路径,即自然教育、经典教育和公民教育。自然教育奠定生命基础,经典教育孕育心灵高度,公民教育则锻造现实人格。我对公民教育思考的萌芽始于2006年前后,偶然接触到阿伦特的"平庸的恶",并在那一年发表了一篇"面对我们生  相似文献   

15.
王建良 《班主任》2004,(9):41-4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对教育的作用质疑时,是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然而,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现在的某些教育行为、教育现象提出质疑.在吴一舟所著的《你的教育生态了吗》一书"请老庄作序"一节中,吴一舟举了一个惠施和庄子种葫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班主任和班级教育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在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在<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一书中曾作过初步的概括:①研究没有突出大写的"人",主体性、发展性的思想不显著、不鲜明.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最近,认真阅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儒等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我感觉这本书就好像是一面可以用来观照我门日常教育生活的铜镜.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必须确立"人书合一"的教育观念;必须构筑"服务于全面发展,指向于基本要点"的教育路径;必须实施"完美地落实三维目标"的教育策略;必须秉持"不要寄希望于‘语文’包打天下"的教育心态。  相似文献   

19.
周新桥 《教育》2011,(13):29
作为一本谈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在美国出版的《虎妈战歌》,中文译本为《我在美国做妈妈》,在短时间内影响了世界,"虎妈"也随之红遍了位于东西两半球的美国和中国。这本书按作者即"虎妈"蔡美儿的说法是"自传",书中述说了她作为妈妈是如何通过来自家庭传承的严格家教,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得出类拔萃的做法和经验。由于今年初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官网率先用了一个很有噱头的标题——"中国妈妈为何胜人一筹?"因此,"虎妈""中国妈妈"便引起无数人的好奇,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解放思想年""改革创新年",也是我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小之,我大之;人大之,我强之;人强之,我优之"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阔的思路、有效的方法,全力推动我区教育科学、均衡、和谐、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