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游戏关系而结成的群体。自然游戏群体,则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居民住宅区空地上成群游戏的孩子就属于这样的群体。年龄的差异性,往往是这种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即这种群体中通常会有年龄大小不同的孩子。埃利斯等人(Ellis et al,1981)  相似文献   

2.
孙宇芳 《山东教育》2011,(30):34-35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中的游戏交往实践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社会而言,都具有生产性,它生成儿童的交往理性和主体意识,以及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笔者通过人种志考察和控制比较后发现有二:一是造成儿童传统自然游戏群体失落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人类生存实践的交往实践的变化;二是我们需从历史生态的视角审视传统自然游戏群体的时代局限性,教育中致力于培育丰富而和谐的交往生活.创设自然与人造环境相宜的儿童游戏场所,合理利用新旧游戏资源.给儿童适度的自主和支持.重建儿童的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中的游戏交往实践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社会而言,都具有生产性,它生成儿童的交往理性和主体意识,以及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笔者通过人种志考察和控制比较后发现有二:一是造成儿童传统自然游戏群体失落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人类生存实践的交往实践的变化;二是我们需从历史生态的视角审视传统自然游戏群体的时代局限性,教育中致力于培育丰富而和谐的交往生活,创设自然与人造环境相宜的儿童游戏场所,合理利用新旧游戏资源,给儿童适度的自主和支持,重建儿童的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苗雪红 《学前教育》2004,(11):14-16
人类个体发育有着漫长的不成熟期,通常称之为儿童期。在这一时期,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活动需要儿童之间自主交往结成了游戏群体,即自然游戏群体。作为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游戏活动实现了对儿童与儿童自然游戏群体的双向建构:既建构群体交往关系结构,整合多极主体的交往共同体,又建构参与游戏交往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后,他就要主动去找小伙伴玩,能够被群体接纳的儿童往往内心比较平静、安详,他们在群体中竭力维护群体所认可的规则,表现出与群体规范相一致的行为。在和同伴交往中,儿童能获得在和成人交往时无法学到的一些生存规则。无论在哪里,只要有儿童,有儿童的群体,就会有儿童文化,有儿童共有的游戏精神,这些规则和精神都是成人世界无法给予儿童的。  相似文献   

7.
理解儿童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儿童文化的本质儿童文化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的形成离不开儿童的身心特征、群体同伴交往、师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影响。与成人文化相比,儿童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儿童文化是充满热情、易变的,凭感觉的成分多,而成人文化相对来说则体现为科学性、理性化,具有客观冷静和稳定的特性;儿童文化是充满张扬和想像的,而成人文化却表现为现实性和重复性;儿童文化的价值观具有多样化、易变性的特点,成人文化的价值观则更体现为固定化和不灵活性;儿童文化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8.
<正>自然游戏群体是指由儿童因为游戏的关系组成的群体,儿童在这个群体中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游戏、和谁玩游戏。自然群体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然游戏群体形成需要的条件自然游戏群体由于是儿童自发组织的,进行游戏的活动,因此它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儿童在自然群体游戏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玩的游戏,同时儿童可以自由组成游戏的群体进行游戏。自然游戏群体的发展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二、在自然游戏群体中,儿童与不同年龄同伴的自由交往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这可以很好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自然游戏群体有助于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实验证明,在混合年龄的活动中,儿童间的相互作用能促成各自认识上的提高:年龄小的,能力低的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年龄大的、能力强的儿童,学习并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当彼此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的两大人际关系分别是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同时,日益增多的同伴交往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及发展具有独特、重要的意义。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环境对于幼  相似文献   

11.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体,个性和智力发展等方面具有独功效,儿童不是因为年幼而游戏,是因为需要而游戏,幼儿为独立的人,是有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性和生活方式的人。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础,让游戏来伴着孩子成长,这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施亚芳 《考试周刊》2010,(48):229-229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而教育实践却往往由于过于强调年龄差别而使幼儿的这种先天倾向受到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儿童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这是有悖于儿童的天性的。混龄教育就是组织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下一起游戏活动,共同来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满足儿童游戏需要,丰富交往语言内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儿童的活动方式,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虽然在游戏中有个人单独的游戏、平行游戏等诸多形式,然而团体性游戏在整个游戏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在感叹传统的自然游戏群体衰落的同时,应该看到新形式的儿童游戏群体正在悄然而生,自然游戏群体的衰落并不代表游戏群体本身的衰落。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们应该以乐观、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当代的儿童游戏群体。一、自然游戏群体衰落和新型游戏群体产生的必然性本文的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活动的需要自愿结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尹芳 《教育导刊》2006,(9):56-58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儿童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处于人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人尤其是父母,是影响儿童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仅仅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而且还是儿童直接接触与交往的最早的对象.在这种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便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如母亲对着婴儿说话、微笑,婴儿相应地做出高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儿童游戏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现代幼儿园之父Froebel将游戏过程定义为“童年幼芽的自然演变”。Bob Hughes则认为游戏是人们同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过程.童年是一段要穿过陌生境地的旅途,儿童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而游戏是他们进行探索发现的工具。在游戏中,孩子们用成人的方式实践,并评论着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通过游戏,他们获得了与同伴交往的纽带.也获得了一种教他们如何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的观念。因此,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阶段性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影响更多指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对幼儿来说,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方式,特别是成人对儿童的抚育方式影响着儿童期的人格特征的形成,进而影响儿童的整个生活历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儿童,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人际沟通交往等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角色游戏主要指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模拟各种生活场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听障儿童由于先天的听力损失造成语言表达方面的滞后,但他们首先是儿童,听力的损失并没有影响听障儿童对游戏的喜爱程度,他们也需要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而角色游戏活动,则可以帮助他们将康复过程中学到的语言、沟通技巧以及聆听技能在游戏活动中得以运用,从而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提高了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小辞典     
是探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贝尔尼在《大众的游戏》一书中指出,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有三种状态,即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是指以父母的身份对待子女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表现为以家长式的权威和独断专行的家长式的作风对待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父母对下辈的关心、体谅和同情来对待别人。成人自我状态是指能象成年  相似文献   

20.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有特色的游戏,由于这种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早期社会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改进游戏的指导方法,满足幼儿的正当愿望   1.角色游戏是沟通幼儿和成人世界的桥梁。现在的独生子女与同伴交际的机会较少,合作、依从能力较差,而开展角色游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办法。如: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学习爸爸妈妈关心、了解孩子的生活起居。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模仿成人尊老爱幼、尽职尽责,这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幼儿成年后处理人际关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