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生自学———提出疑问———教师讲解———学生评价”教学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促进辅助作用,充分掌握和应用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种良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诗史”观念自晚唐提出,最终被纳入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在这场浩大的观念演进中,孟柴、王夫之、陈沆等人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诗史溯源、王夫之论诗之抒情、明清“诗史”说中的抒情因素三方面梳理自唐至明清之际“诗史”观念的更迭,能够较全面地呈现中国“诗史”观念中的抒情因素。  相似文献   

3.
《美国牧歌》是菲利普·罗斯“朱克曼”系列作品中的第六部,同时也是“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朱克曼学生时代的偶像———塞莫尔·利沃夫,以及他的家庭破碎、生意衰落过程。本文将从形成伦理混乱的两个重要因素:伦理身份和伦理秩序的改变对主人公利沃夫悲剧性的形成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多重伦理身份的转变和伦理秩序的混乱导致利沃夫个人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复数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阐述了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翻译” .  相似文献   

5.
再谈李白在鲁诗作中“沙丘”地名及寄家地郑修平相力收稿日期:1996—10—25本文作者:济宁市李白纪念馆副馆长272100一关于李白在诗中的“沙丘”、“沙丘城”这一地名的确切位置,多有异议。已故耿元瑞先生曾认定是鲁国的故都———曲阜的曾用名。他在《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城乡关系做出过经典论述,指出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历经“同一———对立———融合”等阶段,这是人与自然关系发生转变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理论的深度挖掘,找寻城乡关系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为我国改善不合理的城乡关系寻求理论依据,推动城乡关系的新发展,开创城乡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对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正确认识 ,它要求通过有逻辑性的结构化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整体感知———具体理解———整体认知———发展运用的逻辑顺序学习探索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它是对陶·哈斯巴根教授的“过程完整化”教学理论在中学语文学科中具体运用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试析《祖母绿》的光彩与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的《祖母绿》的光彩与生命力源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的魅力。人物形象塑造的突出之点在于作者极力褒扬的是曾令儿心中“爱”的情感的升华和超越;艺术表现,主要体现为作品具有细腻的人物心态描写,浪漫典雅的抒情气息和作者擅长刻划她所挚爱的人物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9.
从1921年到1935年,郁达夫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以其独有的敏感揭示出二十年代思想解放了的青年知识分子理想破灭的心灵历程,以及挣扎、彷徨、苦闷的身影。而作品中“性”的描写,则是作者借以抒情和表达心理的手段,是“苦闷的象征”,并且不断净化为高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抒情小说与写实叙事小说相比较而言,为读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与精神内容。抒情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与场面的营造以及叙事结构方面都与写实叙事小说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将抒情小说独有的那种“个人性”、“内倾性”、“主观性”、“幻想性”综合组建出一种“真,”并且将这种“真”以审美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不仅表现出20世纪中国抒情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为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对重铸国民的精神世界这一命题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游仙诗的叙述,基本符合“出发———历程———回归”这一母题模式。作为游仙主体的“历程”部分,除了叙述游仙环境,游仙诗中“仙人”这一角色在“我”的游仙历程中的地位逐渐弱化,这是魏晋文人个人意识逐渐觉醒的表现,也是宗教中对仙人形象不断完善使之逐渐人间化的表现,更是魏晋时期诗体流变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史学界有些同志把“1914——— 1918”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存有异议 ,认为其发展有一个过程 ,如果一定要用“黄金时期”加以表述 ,“1913———192 2”较为妥当、合理。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荒原》中的女巫预言,可发现潜藏在其中的密码,它分为五个对应的子码:(1)“贝洛多纳”、“一个善于应变的女人”———代表圣杯;(2)“那淹死了的腓尼基水手”———代表利剑;(3)“这人带着三根杖”、“那被绞死的人”———代表主繁殖的神(如渔王、耶稣);(4)“水里的死亡”———代表着繁殖仪式中的死而复生;(5)“转轮”———代表着死亡与复活的轮回。本文通过它们对《荒原》做一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当代抒情散文诗的想象空间是一个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指抒情散文诗在行文、情绪、意境等诸方面留给阅读者的审美空白。这种空间常常“被想象为一种距离穿透力。”在国外,美学家奥尔德里奇把“观察到的空间”叫做“物理空间”,把“领悟到的空间”叫做“审美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审美空间”与“想象空间”的内涵应该是一致的。“缀文者情动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接  相似文献   

15.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罗生门》取材于日本古典说话文学作品《今昔物语集》中本朝卷中的第十八话。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原典与《罗生门》在形式上作比较,把握作者表达《罗生门》主题的叙事技巧,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罗生门》之主题———“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提倡教学重视过程的建构,过程写作法教学有其优势所在,但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似乎不尽如人意。作者在分析了其不足与形成原因之后,建议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校本在线写作实验室,以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节课,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一节实验课。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记时、把握小车、喊口令,一次次实验,一次次记录,学生在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重量越轻,小车越快;重量越重,小车越慢。紧接着,…  相似文献   

18.
《醉醒石》作者考———兼与徐复岭先生商榷张清吉《醉醒石》是产生于清初的拟话本小说集。全书辑录短篇小说15篇,约15万字。它以“刻露”、“简练”的文笔描写现实的社会生活,“平话习气,时复逼人”。(鲁迅语)它的作者为谁?300余年来一直是个谜。戴不凡先生...  相似文献   

19.
一通常认为,“同一概念”与“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所谓“同一概念”,是指在概念与语词的相互关系中涉及到的一种一对多的现象,即一个概念对应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词。通俗地说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  语 词     概念自行车 单车  ———自行车爸爸 父亲 爹 ———父亲sun 太阳   ———太阳妻子 婆姨 婆娘———妻子所谓“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则是指那些外延相同而内涵各异的概念。例如:羊城———广东省的省会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人———能运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虽然地处内陆,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但其却拥有沿海地区无法相比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呼市———包头———东胜”“金三角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建厂条件也非常优越,水、电、交通及城市综合条件十分完备,综合开发这一地区,将对内蒙古的经济腾飞及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