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和贸易角度看美国延长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陶坚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并表示要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至此,一年来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的尖锐斗争告一段落。从去年的“行政命令”和一系列强硬政策举措,到现在的自...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上台后,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演变过程,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是其对华总体政策的一个缩影,明显反映出克林顿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人权与最惠国待遇梁立华今年5月26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并将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从挂钩到脱钩.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美国政府一贯标榜自己主持世界“正义”,所以,人权问题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克林顿多次说过...  相似文献   

4.
从人权与贸易脱钩看美国的人权外交梁立华今年5月底,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有条件”延续中国最惠国待遇之后,在《环球观点》上撰文《我为什么延续中国最惠国待遇并把人权与贸易脱钩》,解释他采取这一决定的考虑,强调,“我们必须把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放于我们在亚太地...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面面观仇万红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3月中旬访华后,有关美国是否继续延长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一时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美国总统克林顿必须在6月初就这一问题作出决定。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能否继续延长,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贸易关...  相似文献   

6.
何越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16-119
克林顿执政时期对华政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受美国国会、利益集团、媒体、民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接触”与“遏制”模糊不定、全面接触替代孤立遏制、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全面接触等四个不同时期的演变:体现了冷战后务实的、以经贸为中心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基本国策之一,在对外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从卡特到克林顿、小布什,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特点有:人权批评实行三重标准;人权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片面解释人权,以美国的标准强加于人;人权外交是通过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进攻即搞对抗实行的。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全球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也是为了称霸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美国克氏《2000年教育目标法》评介谢宁美国克林顿接任总统之后,致力于国家的各项改革:防治犯罪、教育革新、社会福利、健康医疗保险……。1994年3月31日克林顿签署了由众、参两院经过激烈辩论通过的《美国教育改革法案》,于1994年7月1日生效。一、《...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权建设促进人权发展─—泰安人权理论研讨会述要1994年10月下旬,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权问题专业委员会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了人权理论研讨会。来自高等院校、党校和科研机构对人权问题有所研究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5篇,其中...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性协议,作为WTO的基本要求和执行该协议的前提,美方需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PNTR在《关贸总协定》中指的是最惠国待遇,享有这种待遇的国家可以相互以最低关税进行贸易。根据中美两国1979年建交后签署的贸易关系协定,双方本应互相提供“最惠国待遇”,但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美国按照其国内有关法律,对中国“最惠国待遇”实行年审制度,即每年7月3日到期后,都须经美国总统重新提出并经国会批准才能延长一年。1998年7月,克林顿总统将“最惠国待遇”的提法改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权报告》(中国部分)的真实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宏毅我想,任何一位冷静的读者,在读完美国国务院1994年《人权报告》中国部分后,都会同意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驳美国人权报告的文章所使用的标题,即这是一份“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报告”。且不说《报...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人权的司法保障不容歪曲和否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春德美国国务院1994年度《人权报告》的中国部分集中攻击了中国的司法制度,把中国的司法工作说得一无是处,歪曲和否定当代中国人权的司法保障。《报告》捕风捉影,编造谎言,罗列案例,为触犯中国刑律的刑事...  相似文献   

13.
人权三论     
人权,就是被法律所确认的社会自由,是法律所授予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的总和。因此,人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不同性质的人权,人权有资产阶级人权和无产阶级人权之分,因此、人权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人权是建立在资本卞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人权是建立在社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为人类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社会自由。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提出厂‘人权”口号,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一旦社会的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14.
美国无权充当世界人权法官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尚读了美国国务院1994年人权报告(中国部分),联系到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的行为,我和我的同事们对此非常愤慨。中国和美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析了克林顿执政时期政治领域的对华政策问题,主要集中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中国威胁论”问题,提出美国把中美之间认识上的差距和争论当作维护国家利益、推行全球战略的手段,干涉中国内政,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制造障碍。因此,未来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应是主动的一方。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国际上大肆鼓吹“中国人权倒退论”。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指责“中国政府的人权记录仍然糟糕。继续大量和侵犯人权。”3月23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决定在联合国第六十届人权会上提出反华方案时,再次指责“中国人权在过去的一年出现退步”。3月24日,美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会上又一次老调重弹,攻击中国人权倒退。一时间,所谓的“中国人权倒退论”已成为当前美国政府利用人权进行反华的一个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藏族同胞不容美国分裂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喜饶尼玛《美国国务院1994年人权报告》(中国部分)再次采取了惯用的手法,歪曲事实,颠倒是非,令人感到非常气愤。作为一个藏族研究人员,我想就该“报告”对西藏人权状况的说法谈点自己的感受。它首先声称“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只能是保护人权,如果法治离开了保护人权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法治,并且,法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TRIPs的产生,既保护了人权,又在一定程度上践踏了人权,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发达国家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对TRIPs的制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就决定了TRIPs所保护更多的是发达国家的人权。损害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这也是TRIPs局限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