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在“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办学目标的引领下,立足于级组,整合校园内外资源,推行“扁平管理,特色立级”工作,规范级组管理,形成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级组文化,使级组工作井然有序并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孙永刚 《新疆教育》2013,(3):197-197
我们认为,健康教育既是一个科学的理念,也是我们办学应追求的目标。要落实健康教育的理念,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创建“幸福校园”。只有创建“幸福校园”,才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基于这一想法,多年来,我校坚持“给学生美好童年,为学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为目标,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三和谐”,  相似文献   

3.
在我校“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办学目标的引领下,我们把家长学校作为生态型学校系统中“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以学分制的模式推进,通过学习、嘉许、参与、互助等活动,培育与评选一群睿智善教的“拇指爸妈”(指在家庭教育、志愿服务、主动学习及“管理式”参与家校合作等方面值得“竖起大拇指”嘉许的父母们),以树立阳光家长形象,倡导阳光家校服务,实施阳光家庭教育,共同打造一所积极向上的阳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心缔造“幸福家园”。我们使家长学校工作成为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创建文明家庭的重要活动.更彰显了我校“生态·阳光”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以"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为办学目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发展为海珠教育的龙头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将“绿色教育”融入学校办学理念 知春里中学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腹地,与众多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为邻。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满足师生发展需求,建设师生共同学习与发展之校,引领和促进师生自主、全面、健康、和谐与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和师生的生命质量。”学校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实验学校以来,我们把绿色教育融入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提升办学质量之路。从20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就不断进行实验,寻找改革教育的突破口。21世纪以来,我们在德育改革中不断创新模式,提出“阳光教育”的理念,并不断深化和发展,成为学校办学的理念。阳光是一种朝气、一种激情、一种能量.如同不竭的生命动力,意味着创新、领先和希望:阳光诠释出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奉献与公平的体现;是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态度;阳光给人以温暖,能照亮黑暗驱赶阴霾,代表着自然与健康。我们以“阳光教育”为理念,就是要营造一个与时俱进、启迪未来的智慧学园.就是要为学生建造一个温馨和谐、自然天成的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7.
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融汇绿色教育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学校规范有特色、教师达标有特艺、学生合格有特长”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绿色指标的引领下,基于“男孩女孩节”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封浜小学绿色指标引领下“七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改革对学生传统的唯分数论评价,建构新的丰富评价体系,形成新的多元评价机制。近年来,封浜小学形成了响亮的“阳光教育,炫色生命”办学理念。学校的目标是让封小的每一个孩子成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让封小的每一位教师成为崇尚优秀、乐观豁达的阳光教师。为此,在上海市绿色指标的引领下,基于“男孩女孩节”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封浜小学绿色指标引领下“七彩阳光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12,(9):F0003-F0003
长江之滨,天柱之南,有一所67年历史的名校——安庆市健康路小学。学校2002年起确立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健康育人,育健康人”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塑健康教师、育健康学生、立健康学校”特色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长。然而,现实中却频频出现“反教育”现象。论文在对学校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进行表征的基础上,从学校组织管理的控制逻辑、教师对模式化教学的崇拜、应试化办学理念的桎梏和偏重结果导向的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反教育”现象的成因,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视角提出了消解“反教育”现象的初步对策,即弘扬人本教育、坚持人本管理和落实人本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光培 《今日教育》2013,(11):14-16
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位于重庆市杨家坪经济圈,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2016人,教职工119名。2004年被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示范小学。2012年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阳光教育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不断聚合优质教育的源动力,发挥优质教育的辐射力,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出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宜宾县柏溪小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德育三化”模式的基本内涵,结合县城小学及学生的具体实际,以“阳光教育”为办学理念,改革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了“阳光德育·家校共育”月主题“123”活动(即一月一主题,一主题两目标,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教育》2021,(1):25-26
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座落在有“彩虹故乡”美称的全国唯一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秉承“德育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产业养校”办学理念,以德育为先,从爱国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理想教育、敬业教育和感恩教育七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目标,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独具特色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期盼,综合分析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学校发展实际,山东省莱城工业区吐丝口小学确立了“五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为了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提出了全面实施“体验教育”这一策略。通过师生的亲身体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内化,从而规范师生的行为,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办学特色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对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育人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竞争力的增强,都有支撑作用。为此,每所学校都在审视着自己学校的发展轨迹,努力把握属于学校的机遇,即如何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建构起校本课程体系。江苏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正是循着课程这一教育的“根”,在实践中将“自主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江西教育》2014,(3):25-25
九江市鹤湖学校从教育的原点出发,坚定了“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研讨和确立了适生教育的理念内涵。据了解,该校于2008年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并推行适生教育。近五年来,在适生教育的阳光照耀下,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人人发展,个出张扬。  相似文献   

17.
宋波 《辽宁教育》2022,(3):32-36
“为孩子的阳光人生奠基”是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从建校开始一直秉承的办学宗旨。多年来,学校坚持“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充满阳光,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充满阳光,让学校的内涵发展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围绕“阳光文化、阳光队伍、阳光课堂、阳光生活”四个系统工程,创建阳光校园文化,建设阳光教师队伍,构建阳光课程体系,丰富阳光校园生活,让“阳光教育”遍布校园,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充满阳光,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植入“阳光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邓志伟 《广西教育》2014,(17):18-19
作为贵港市教育示范窗口学校,新世纪学校秉承“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成长乐园”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学校推行的培育“五个好学生”特色课程文化建设,包括“身体好、写字好、口才好、合作好、读书好”五个方面。如何将“好身体”与“阳光体育”结合起来,多维度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薛琼 《现代教学》2014,(7):117-118
每所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和发展路径都各有不同,因此千校千面,形成了许多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历经几代人的不断锤炼和提升,我校形成了“崇生尚美”的办学理念。“崇生”是对生命普遍规律的遵循,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更是对社区、学校、家庭生态场的价值体验。“尚美”的核心价值观是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在外在美的熏陶中获得自身的美,并会欣赏他在的美,最终学会去创造美。“崇生”与“尚美”是互相关联的。“崇生”是办学的基本前提和规律,“尚美”是培养的目标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身为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金乡实小”)的校长,我认为学校要培育像向日葵一般向往阳光、迷恋阳光,具有阳光气质、阳光精神和阳光能量的“阳光少年”,他们幸福地为梦想而奋斗,他们开创性地为社会建构价值,他们向周围辐射爱,传播爱的光芒。要实现这个教育理想,必须进行“阳光教育”。“阳光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旨在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和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与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本文旨在从五方面展示“阳光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