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是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不仅写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指出了俄罗斯民族问题。苏联解体前后,民族问题不断,俄罗斯历史上出现过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迁移等遗留下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本文就是以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这种思潮在小说中的反映为切入点,反思民族主义因素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拉斯普京对俄罗斯出路问题的探索,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民族问题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面临严峻的民族主义及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俄高度重视,采取包括移民,增加俄本族人口,取消民族自决权的政治内涵,构筑国家认同等各项政策以解决人口安全问题。借鉴俄罗斯以人口安全为抓手改进民族政策的做法,对改进新疆民族治理方略及调整现行民族政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前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一、沙皇帝国血腥扩张及其民族政策是前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实践相背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三、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诱发了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导致了苏联的快速解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前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一、沙皇帝国血腥扩张及其民族政策是前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实践相背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三、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诱发了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导致了苏联的快速解体。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危害性,对民族关系的不良影响是尽人而知的。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谈到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案、政策时,曾多次的也是多角度的论述了民族主义问题。这些思想就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事实是斯大林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大俄罗斯主义倾向,在实践中对民族主义倾向问题采取  相似文献   

6.
陈建兰 《天中学刊》2006,21(4):10-14
苏联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其族群意识的变化:列宁时代与斯大林前期实行向落后族群倾斜的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导致非俄罗斯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而在斯大林后期至勃列日涅夫时期,民族政策的失误带来了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则导致了族群意识迅速向民族主义的转变。而苏联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在俄罗斯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的思想文化,前苏联解体后的现实使俄罗斯民族主义再度兴起,并成为影响中俄关系的重要因素。回顾中俄关系的历史,俄罗斯民族主义带给中国更多的是灾难,现实中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又使中俄关系充满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了一批作曲家,他们立志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在各自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和民族的形式,反映了民族的风情和民族的精神,这些作曲家被称为"民族主义作曲家或民族乐派作曲家",其音乐被称为"民族主义音乐"。在俄罗斯,由于俄罗斯音乐的先驱格林卡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原因错综复杂,但民族问题失误对此有着更为深刻和敏感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民族理论问题超前性认识,是民族问题失误的总根源。民族问题上的政治性失误,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弊端,一方面使民族主义情绪急剧滋长,另一方面严重削弱了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大俄罗斯主义思想的侵蚀,俄罗斯化政策的强制推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压制和贬低,使各民族对联盟的离心力日益增强,并引起了少数民族的抵制和反抗。深刻探讨这一问题,对吸取前苏联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教训,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会有更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产生的基础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本民族利益的维护,二者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相互影响,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互依赖.我们一定要科学界定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使用范围和意义域限.在舆论宣传、国家政策和国民教育等层面要坚持以民族精神而不是民族主义作为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1.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之需要,不断改变其政策。从“无条件归还”到中苏“共管”;又从武装“保卫”到中苏“共管”;最后出售中东铁路,中国主权大拍卖。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联的对华政策既有国际主义的一面,也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而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做法,则是把苏联的国家利益建立在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之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并非单一民族国家,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必须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来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然而,各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其国家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又因各国民族构成、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差别而异。本文拟对美国与苏联的基本民族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美国基本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以及苏联民族政策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于1989年4月爆发的第比利斯事件成为苏联解体进程的催化剂。格鲁吉亚内部的民族矛盾及其与莫斯科方面的根本分歧促使了格鲁吉亚走上独立的道路,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导致的苏联政治迅速衰败以致崩溃,使这一历史事件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第比利斯事件导致国家机关统治效力缺失,党和政府公信力下降以及苏军政治忠诚度弱化,进而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 2 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民族主义浪潮中 ,原苏联和南斯拉夫国家解体、民族分离。面对民族分离主义逆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显示出中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近代俄罗斯国家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 ,它有着浓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并且成为一份沉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民族主义对近代俄罗斯国家的发展、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以及当今俄罗斯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1991年,苏联解体由一个主权国家裂变成了十五个主权国家,相应的,中亚五国取得独立。关于苏联解体,有学者认为是以分裂为标志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结果。但中亚五国的独立非民族分离主义兴起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历史上其民族自治政府被扼杀,其独立是符合民族自决权和苏联宪法的,是反帝的需要及被动独立。判断民族分离主义不应简单地以结果为标准,而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借鉴和吸取前苏联在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消灭少数民族的贫困落后,促进国家的巩固和统一,形成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9.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对高等教育观念和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2001年,作为教育变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统一考试在俄罗斯开始试行。在对俄罗斯实行国家统考进行初步探析的同时,得出统考继续实施并应逐步趋于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苏俄与共产国际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实现的,同时也是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产物,体现了苏俄与共产国际推动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考虑的矛盾与交织。苏俄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使得其与孙中山国民党的联合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自意识形态与民族利益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与矛盾,这种分歧与矛盾又加剧了民主革命阵线内部的斗争,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