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现行的语文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遭到部分学者的非议和否定,被诟病为"假语文"。这其中最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领头人和倡导者非王旭明莫属,王旭明作为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不仅频频在媒体发声,毫不留情地公开炮轰"假语文",而且身体力行,组织起一帮特级教师全国各地巡回讲授公开课、示范课,旨在弘扬、传播"真语文"。  相似文献   

2.
"泛生活化倾向"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把非语文学科的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从而淡化语文特征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是对语文教学方向的一种偏离,这种倾向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语文的教学功能,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感受更无从谈起。一、语文课堂上"泛生活化倾向"表现:预设脱离语文语文课的预设要围绕"语文",通俗地说,就是要"抠字眼"、"抠谋篇",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的味道。实际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自己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的中国梦"是:"那一天,每个大陆孩子都爱学语文,每个语文老师都爱教语文。真语文回到她的故乡,各种假语文没有市场,也不再忽悠人。国民语文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敢说话、会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成为一个时代之风尚。传承汉语文化,播撒汉字之魅,我骄傲,我是语文人!"其实,不仅王旭明,所有语文教师都有中国梦,梦的内容是:写对写好中国字,人人说好中国话,师生都爱语文课,汉语文化被传承。  相似文献   

4.
<正>在2015年元月17日的"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上,王旭明社长一如既往地批评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并举例说明了两个方面的不妥:一是现在语文是"假语文""伪语文",有一半不该学,并建议将古代诗文恢复过来,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对此有人评论说"具体到操作层面,无论是王旭明社长本人,还是其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6日,在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天津站)中,为了竭力倡导求真务实的语文教学,即"真语文",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这样的主张:"我们国家从1949年到现在,语文学的教育始终处于各种各样争论、学派流派当中,  相似文献   

6.
自2012年真语文观大讨论开展以来,教育各界对语文的本真教学做出了研究。其中,当年11月在福建泉州市所召开的聚龙会议上以宣言的形式向假语文课提出了宣战,呼吁本真、朴质语文教学的回归。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的本真呢?我们要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呢?这是本文论述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新课改的误解,语文教学出现了表面豪华现象。语文课堂上出现一批"精神贵族",似乎越来越追求形而上的内容。笔者截取来自一线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呼吁警惕语文教学中的"贵族化"倾向。一、"人文"泛滥化"人文"泛滥化——指的是追求所谓情感熏陶和诗意栖居,使语文课极尽豪华之能事,语文课已经变成情感熏陶课、生命教育课。语文什么都管,就是不管"语文"自身;语文教师与别科教师抢起了"饭碗";就语文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讲授,如何才能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声、光、电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如何才能不给人喧宾夺主之嫌?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属于语文的语文课?多年来,有关语文课应该如何教的讨论始终未曾歇止.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提出了“真语文”理念,强调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找回本真”……  相似文献   

9.
结合郑逸农教授的《语文课不可以这样玩》一文和一次市级评优课活动,思考"真语文"对"非语文"的批判,发现其中的逻辑颇多待商榷之处,进而辩证地认识"真语文"与"非语文":"非语文"是"真语文"假想出来的"不法身份者",其实质还是从"内容"上否定对方的合法性;语文课"可以这样玩",不是语文课"全都这样玩";"语文教材文本精读教学"只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阵地之一,要提倡"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沐春风,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可喜可贺.但在悉心地洞察和冷静地思考之后,也隐约感到似乎有"不祥之兆",如教学中过于强调"新",过于追求"前卫",过于时兴"否定",而置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于不顾,课堂上已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我们心痛地发现有些语文课已经偏离了语文自身的轨道,变得越来越不像语文了.因此,处在"浪尖"上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常常在做着钟摆运动,而语文教学的摆动频率似乎尤其快,有时真有点让人无所适从。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我们喊出了"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于是语文陷入了机械训练、繁琐分析的泥潭;而当前在强调人文性的时候,我们又把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由语文出版社主办、即墨一中承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在青岛举行。主办方负责人、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对现场某授课教师的"刻薄"批评引发了关注。王旭明指出,该教师在讲解《斑羚飞度》一课时,"无节制放纵情感……在音乐和画面的烘托下,闹极"。并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当下时髦而虚伪的语文课,真的假语文"。王旭明所说的"闹极",应该说直戳当下流行的赛课、公开课的弊端。其实早在2006年,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就指出"当前的赛课之风成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并称"当前的教学改革存在着形式主义蔓延的危险"。有关赛课的是与非,一直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13.
麻辣语录     
《四川教育》2015,(Z1):3
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贴标签式的生硬拔高;二是语文的元素没有融化在语文教学中;三是语文课成为表演课;四是过度使用PPT课件、音乐和其他辅助手段。——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近日在专栏中批语文课堂"假语文"泛滥成灾。世间再无扫地僧。——2014年,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因其衣着朴素做报告的照片在网络走红,被网友形容为现实版的"扫地僧"。2015年1月10日,这位"布鞋院士"因病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5,(1):8
《教师博览》2014年第9期刊登王旭明的文章指出: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不仅是一门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传达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取向和精神品质的课程。但由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很多人对语文课的认识有偏差。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做了非语文范畴的内容,如讲麦苗跟谷穗的区别、讲大象的身体结构、讲各种自然现象等。在这样的语文课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语文。语文课上应该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千万别让语文教学变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语文这门学科饱受诟病。如果说上世纪末那场力度空前的批判主要来自圈外人士,那么,自课改以来,持续不断的非议之声则从语文界内部产生。最近几年,不仅有人对语文课改理念提出质疑,更有人在批判的同时,打出了名称响亮的"旗号",广聚同道,制造影响。继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倡导"真语文"之后,今年年初,又有人以强大的声势推出了"正道语文"。拙文将从一篇与"正道语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的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课堂十分强调学生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很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安排——"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这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流行于课堂的理念的召唤下,如今的课堂确实是热闹了,活泼了。但"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口号;而"能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实效。"真"语文,需要的是"真"活动;语文课上的活动,也需要求"真"打"假"。如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活动的表象背后,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冷眼旁观,需要我们冷静反思:"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理念;"能让学生动起来",这已是行动;而"真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陶行知所说的"教人求真",教师要"教人求真",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依照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从教以来,笔者一直在不停地琢磨和探索,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语文。通过反思,笔者觉得有这样几点感触可以和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网报道,前不久,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出席某论坛时,说的一番话语惊四座。他说:"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是不应该学的内容。"而后,王旭明接受中央台记者专访,独家披露今年语文教材内容将会"大换血",语文教材"要腰斩"。他解释说,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的"语文教材有一半都是不该学的东西",这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语文要"真教实学",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形式化的"假对话",立足文本、针对教学实际,围绕"体现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精神;以启发思考、扩展思维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最高目的"这三个宗旨,设置阅读课堂对话的"真话题",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真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