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端凯 《文教资料》2011,(13):118-119
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修养。本文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就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性进行阐析,指出要真正诠释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爱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张莉 《教师》2012,(10):110-110
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语言修养以及个性修养,从而去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有较高水准的语言功力、比较丰实的语文知识积累和相当水平的文学创作才能,以及比较深刻的社会认知能力。如果有了这样的文化修养和功力,做起语文教师来自然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区别于他学科,精髓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因此,语文教学往往只可意会,难以简单地从书本理论学习中领会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真谛。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协作的双边活动,教师、学生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如何提高学生语文修养,教师的亲力亲为,言传身教是先决条件。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区别于他学科,精髓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因此,语文教学往往只可意会,难以简单地从书本理论学习中领会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真谛。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协作的双边活动,教师、学生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如何提高学生语文修养,教师的亲力亲为,言传身教是先决条件。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负载着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落实语文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文教师。文章认为,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打造精湛的教学技艺、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当代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必修课,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中学特级语文教师马建荣提出的"真性情语文"体现了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文化自觉,他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其开展教学的文化养分,把古代经典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8.
张俊 《考试周刊》2011,(42):45-46
摆脱当前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困境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积累。教师要加强文化积累,必须提升文学修养、个性意识、审美能力,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陆积广 《中学文科》2006,(10):74-74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推广,语文学科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除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外.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一、对语文教师文学修养的要求 1.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教师必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呼唤重建人文教育,使人文和文道统一.语言与文化相融,科学与人文、教文与育人相结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充分认识语文科性质的同时.还要深刻领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的价值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文学习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古文阅读知识。学习一些小古文对了解我国优秀的汉语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古文学习难度相对较大,通过激发学生、培养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古文,提高文学修养。教师可以通过"读""画""吟""写"这四个方面加强学生对古文意图的深刻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语文课程强化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人文性。本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育文化素养;语文作品赏析,升华文化素养;语文写作创意,净化文化素养"三个方面把文化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2.
吴颖毅 《考试周刊》2008,(47):21-22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把语文课真正上成功。本文从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思想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三个角度阐述新时代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1873—1929)是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顶尖大师级的学者和教育家。在他超过千万字的论著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如《读书分月课程》《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作文教学法》等几篇(部)是专门论述读书和作文的,但却体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语文教育思想。我们很难说梁启超是位语文教育家,但学习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提高语文教师的修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包括语文教育传统在内),却非常有益。本文仅从练好读写之功、打牢国学根底方面,介绍一下他关于读书和作文的一些论述,也许可以给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语文新课改实行以来更是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诗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显著地位。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清楚小学语文教育中诗歌教学的深刻意义的基础上,首先我们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并高度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其次我们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基础,努力创设诗歌中所呈现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我们要让学生多了解诗歌作者的背景及诗歌的历史背景,从而增加其共鸣感。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开展成语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语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结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成语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田治忠 《陕西教育》2009,(10):47-47
一、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前提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小。很难想象,一位知识匮乏、孤陋寡闻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对自己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特别是语文老师,没有丰富渊博的语文知识和过硬的思想品德修养做铺垫,是很难担当起语文教学的重担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目前大多数小学的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语文教师大多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输入合格的人才,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着重从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和人文修养方面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和熏陶,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深刻理解人文精神和各种优秀高尚的品德修养,并从中受益,达到提升人文修养、养成健康人格和品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玲 《成才之路》2012,(14):13-13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修养、语言技能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育中,要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各种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给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思想修养是基础。业务修养是关键,而广博的知识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业务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