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老师问我:“魏老师,我一上公开课,自己就紧张,学生也紧张,平时思维敏捷、语言流畅的学生也变得结结巴巴。你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学生们在舞台上,下面一两千人看着,学生不紧张吗?”  相似文献   

2.
时下,每个学校都有公开课,很多老师一直有机会外出听公开课,少数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公开课。不知大家思考了没有?公开课,公开了什么呢? 我认为公开课首先公开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他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言行举止、谈吐仪表、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都会在一  相似文献   

3.
读了《山东教育》2001年第10期李明芳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做秀”面面观》后,深有同感。除了李老师提到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有七种顽症之外,我也想补续几点:一、假大空不知怎么了,每次听完一节公开课后,就有负罪之感,总觉着自己是在误人子弟,因为自己的学生总是那么“笨”,那么不会回答问题,看人家公开课上的那些学生,回答问题不但是“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而且个个问题都说到了点上。甚至有的连在座老师都感觉难的问题,公开课上的学生也能珠玑落玉盘。平时两节课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公开课上一节课能顺利完成,且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一、公开课的尴尬 从教多年,听了许多节课,我发现一个怪现象:每逢公开课,必能在课堂上发现新颖的教学形式,并且大多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唱主角,好看的图片一张接着一张,精彩的视频一段接着一段,动听的歌曲一首接着一首,而学生就在这纷至沓来的资料中或者遨游、或者发傻;而在不是公开课的课上,往往就是老三步——复习、预习、学习。老师讲课文讲得满嘴白沫,学生记笔记记得手指痉挛。由此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开课之后,在授课老师回答听众提问的时段,常常有听众——当然也是老师——提出诸如“请问您平时上课也是这样上的吗”之类的犀利问题。有的老师会很诚恳地回答:“不是,因为这是公开课,肯定要做得精彩一些。”这种答案让人觉得实在,但是也让人产生“这样的课有借鉴意义吗”之类的疑问。有的老师会问答:“是的,我平时上课也是这样上的。”这种答案能让人觉得这课听得值,但是又会产生“他是在撒谎吧”之类的疑问。为什么呢?凡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一个精彩的课件更是这样。所以课件太精彩,说是专为公开课准备的,听众难免会觉得没有借鉴意义;说是平时就这样上的,又很难令人相信。毕竟,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天天准备多媒体课件的老师,还真是很难找的。  相似文献   

5.
快乐加油站     
还有菜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懒学生造句一个学生十分懒,造句不爱动脑子。老师要他用“仿佛”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仿佛。”老师叫他用“特殊”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特殊。”…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实验小学的40个“好孩子”日前在公开课上尽兴表演,赢得福州市五区八县各小学老师的一致好评。但令人痛心的是,该班另外29名盼望上公开课的“差生”,却被老师留在班上做作业。据称,这是因该校老师担心“差生”坏事,为保全学校和班级的荣誉不得已而为之的。我就有些不明白,这是一堂什么样的公开课?怎么“差生”就一定会坏事呢?学校和班级的荣誉就真的有那么的重要?难道公开课仅仅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或来宾观摩的“作秀”?或许我的问号有些太多,或许我是有些不入时,或许我似井底之蛙。一堂没有让所谓的“差生”去上的公开…  相似文献   

7.
蔡樱 《辅导员》2010,(4):37-37
一、礼尚往来一老师某天对自己班的学生说:“同学们,老师平时经常凶巴巴地对着你们,但改天上公开课就笑嘻嘻地对着你们啊!”  相似文献   

8.
大家好,小兔菲菲又如约和大家在“唧呱论坛”中见面了,这期讨论的话题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鼓励方式是什么”?你们准备好了吗?OK,我们这就开始了。场景一:A同学平时在课堂上发言十分积极,在一次公开课上,他对老师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如果你是他,此刻你最想得到老师或同学们什么方式的鼓励呢?李馨:我最想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和老师的当众表扬,并希望老师奖励我一朵小红花,再给我加颗星。刘执钧:我最想让老师用赞赏的眼光多看看我,这样我就会从心底深处产生一种动力,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刘志兵(老师):对学生最有…  相似文献   

9.
这一学期,J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的口号,而“上公开课”就成为促“成长”的主要形式,校方期望通过公开课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教师不仅能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还能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使用教材.具体实施方法就是由教师主动申请上公开课,相关教师听课并评课,针对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大家共同的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暂且不提公开课是否具有校本教研的全部内涵,仅就J校公开课本身而言,教师们似乎就有不同的观点:“说是让老师们自愿报名上公开课,实际上上公开课的基本上都是新老师和年轻老师.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直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精彩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参见本刊2005年第8期)就给我们带来了全新视角的教育思考与前所未有的心灵体验。“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所有听过黄爱华老师作课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两套0~9的数字卡片,一个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是一节数学公开课吗?这是一节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教育界对公开课指责“围剿”之时,黄老师用真实的课堂为公开课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数的大小比较”一课…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请看一看老师的脸上有什么变化?”老师由一脸严肃改为一脸的春光灿烂。“老师,你镶牙了。”老师一愣,“小朋友,你们没看出老师笑了吗?”这是在某一幼儿园教师公开课上发生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多问一句     
王强 《师道》2003,(7):38-38
公开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坐井观天》。当读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时,有个男生高高地把手举起,老师见他那么积极,便示意他朗读。那男生语气急促,读得结结巴巴:“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逗得听课老师与所有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心头的怒气一下就窜上来了,心里念叨着:“你平时调皮捣蛋也就算了,这可是公开课啊!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下不了台吗?”当时她恨不得马上把那个学生给撵出去。但是理智告诉她必须镇定。于是,她心平气和地多问了一句:“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吗?”那男生说:“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13.
当你在为一节天衣无缝的公开课而喝彩,为一堂耳目一新的示范课而叫绝的同时,是否有一种憋在内心深处的疑问:你们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吗?开课者当然难以正面回答,而有些执教者则会直言:我们这是按照“标准化”“理想化”的课型来组织的。“标准化”“理想化”的课型虽然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标准化”“理想化”并不等于“实际化”,一堂好的公开课、示范课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能给听课同行带来探索的启迪、创新的思考和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老师像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学生恰似一组配合默契的演员,这种利用课堂为“舞…  相似文献   

14.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表演童话故事中的小猪贪吃的样子。这名学生的座位在前排,他跟平时回答提问一样,面对讲台上的老师表演了一番。然后,老师说:“扮得真好。表扬他。”全体学生很有节奏地边拍掌边说:“棒。棒。你真棒。”这掌声如同队列训练时的脚步声,整齐划一,但不带一丝儿热情;这喝彩声如同小和尚念经,嗓门不小,却没有一丝儿色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生硬而不自然。为什么明明不知道那个同学扮演得如何,老师说“好”,学生还跟着喊“棒”?老师表扬,学生就跟着鼓掌?他们的小脸蛋上明明写满了异议,为什么没有人发问?孩子们心…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好教师一定能上好公开课,能上好公开课却不一定是好教师”,也有人说“能上好公开课的教师是好教师,不能上好公开课的老师一定不是好教师”,还有很多有关公开课与好教师的关系的说法。这里,存在着如何看待公开课、如何评价教师的问题。评价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意上公开课,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他所执教的一次公开课《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在写给他的信中却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相反,他所执教的另一次公开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这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8.
每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都会问学生同一 个问题:你们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喜欢? 回答一: 生:喜欢!因为公开课上不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 生:很喜欢!!因为上公开课就没有太多的作业了。 生:非常喜欢!!!因为上公开课之前,我们都“预习”过了,所以一点都不难懂,上起来很“轻松”,很“快乐”。 学生的回答真实得让我害怕。  相似文献   

19.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20.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