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小学是儿童培养交往能力和发展同伴团体关系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家庭、学校、个体等因素的多元化影响,使一部分儿童面临着交往危机,成为游离于班级团体间的边缘型人物,对其将来适应社会造成阴影。针对边缘型人物的形成原因和心理特点,本文提出了具备可操作性的转型策略,即普及交往知识,培植转型的技能内因;搭建交往平台,成就转型的情境外因。  相似文献   

2.
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各种人物的人际交往.它包含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相互来往.这种交往关系到每个人健康地发展和正常地生活.研究证明,儿童的许多能力与智慧,不少是在与周围人们进行交往中获得的,一个人若被剥夺了与人交往的一切机会,即使其体格健全,大脑发育正常,最终必然还会脱离社会,成为认知、能力、心理上均有极大差异的非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吴勇 《湖南教育》2007,(5):20-21
前苏联教育学者季亚琴科在本体论层面道出了教学和交往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组织的交往,或是交往的特殊变体.而这种"特殊的方式"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就是言语.通过言语交往,形成童心和生活的相互映照;借助言语交往,教师在儿童的精神世界构建稳定的言语图式(包括写作方法、技能);依靠言语交往,让儿童习作拥有它的生命意味.因此,我们以为"童化"的作文教学,"交往"不是它的外在的工具,而是它的内在本质,"交往"成为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视野.因为交往,写作成为儿童的真切需要;因为交往,儿童获得了真实的写作能力;因为交往,儿童从写作中体悟精神的丰盈和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它影响着儿童很多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尤其是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的发展,表现出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不能作出适当的反应,对与交往的人的特点与个性也不能清楚地进行判断。本文采用对一名孤独症儿童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人物表情、卡通图片表情、创设不同情境推断人物可能的情绪反应等训练,提高孤独症学生对他人情绪的辨别力。结果显示:通过训练该名儿童在理解图中处境所描写的人物关系和其中人物蕴涵的情绪以及推断人物的情绪反应及感受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究音乐治疗后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方法:对5名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儿童实施18次个别治疗和18次团体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被试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中的得分变化、治疗过程的观察记录以及家长和教师的访谈情况,来检验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成效.结果:经过三个月的音乐治疗,孤独症儿童在感觉、交往、语言、运动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有利于孤独症儿童在交往、语言和运动等方面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些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是心育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扰和问题,确定辅导目标,设计辅导内容,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组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学校可借助于"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这个特定的课程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借助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干预.  相似文献   

7.
“交往”应成为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小学“童化作文”教学以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儿童文化的建构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力图在“儿童精神”和“儿童文化”的引领下,实现儿童言语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实施“童化作文”教学,需要树立师生的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研究的是父母与儿童的交往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的类型和特征、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亲子交往与学前儿童发展、有缺陷儿童的亲子交往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的相关研究,并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对以往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1]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主要精神就是为着幼儿的装扮玩耍,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社会性交往,并在交往中享受到愉悦.然而,种种原因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能深入地沉浸在所装扮的角色中进行有效的交往,笔者将此种现象称为"幼儿的角色交往缺失".至此,本文将幼儿角色交往缺失限定在角色游戏中,试图厘清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莉 《教师》2015,(5):7
学习是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活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对其一生的影响更是十分重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的学习理论有利于指导儿童掌握知识技能,适应团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等.学习的理论有许多,本文重点针对联结学习理论进行教学思路的探讨,主要从教学过程的分段设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团体教育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儿童生命质量的高低是该活动积极关注、有效开展的核心要义和逻辑起点。作为"自塑"和"他塑"出现的体验式团体教育活动能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正常与否、健康与否、生命的潜能得到挖掘与否。为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关注体验式团体教育活动过程中交往环境的合理创设、教学内容的合情选择、体验活动的合意开展,以使教育的一切内容符合儿童"成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儿童团体辅导,是以儿童为对象,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团体辅导类型.但是,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其心理、行为及性格等方面和成人都有所不同,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儿童团体的操作和带领上,需要更多特殊的技巧和方法.本文将以一次儿童团体临床实践为例,试对儿童团体辅导的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与同龄伙伴特别是同学的交往,对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同伴友谊和同伴团体的影响,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注意。因为无论是有组织的集体,还是自发形成的团体,都对儿童的个性品质有深刻影响,尤其是健康向上的班级集体是儿童优良个性品质的“催化剂”。但是,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游离于“小集体”之外。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刘佰桥 《教育探索》2013,(2):158-159
特殊儿童家长团体作为特殊儿童家庭支持的重要形式,可以提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我国特殊儿童家长团体及相应组织建立得比较晚,且水平不高.为此,应提高认识,重视特殊儿童家长团体的建设,如开办培训班、举办座谈会、成立家长读书会等.  相似文献   

16.
简论"儿童读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王财贵和南怀瑾掀起了一场"少年读经运动".大陆的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起而响应,并主持出版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结果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一场关于"儿童读经"的争论.对于"儿童读经",我们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有必要把握一定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患儿的父母罹患心理危机与障碍的可能性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其中,焦虑是孤独症儿童家长的普遍心理.研究以罗杰斯个人中心治疗理论、认知疗法理论和新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孤独症儿童家长焦虑团体辅导方案,并将活动方案实施于11名孤独症儿童家长组成的团体,共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对降低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交往能力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从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合作性及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考察了目前城乡小班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发现城乡小班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较差,需要教师在交往策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交往.幼儿交往既是幼儿生长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幼儿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通过多种交往途径和广阔的交往空间,积累了丰富的交往经验,习得了多种交往技能和方法.部分幼儿开始摆脱自我中心的约束,内向的幼儿体验了交往的愉悦,也使更多的流动儿童活泼开朗的个性得到了培养,体验到快乐交往的情感,促使幼儿社会性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与同龄同伴交往相比,异龄同伴交往表现出非对称相依性、非竞争性和角色匹配适宜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异龄同伴交往活动成为改善交往不足儿童和交往不当儿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教育者应为社交障碍儿童创设参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并注意在环境创设、交往引发以及交往过程的疏导等方面做好相关的支持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