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中山思想的精髓 ,即“依法治国 ,振兴中华”。而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五权宪法”。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 ,他提出 :五权分立是“五权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权能分开是“五权宪法”的基本理论 ;阶段发展是“五权宪法”的实施原则 ;三民主义是“五权宪法”的基本内核 ;地方自治是“五权宪法”的中心内容等科学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人类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可以体现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内容、形式、意义、发展的认同和肯定,是对本民族文化表现出的一种自信。文化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应对文明冲突、实现中国梦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始终不动摇,也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法律思想家之一.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五权宪法为核心,内涵丰富,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如民主性、爱国性、超越性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法律思想家之一.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五权宪法为核心,内涵丰富,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如民主性、爱国性、超越性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的标志。在民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了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政体的一些设想。”五权宪法”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他在二十世纪初,在领导反对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创立的关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理论。最初是在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讲演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五权宪法”思想乃是孙中山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包括五权宪法本身,还包括实现五权宪法的途径──权能分治、实施五权宪法的保障──四大民权。在五权宪法、权能分治、四大民权三者之中,四大民权是核心,是联系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的纽带。由于五权宪法主观空想的色彩,使之难以实行;但仍不失为孙中山拯救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三民主义纲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理论,并适时将其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但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继承人的戴季陶、蒋介石等国民党人却有意将其异化。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忠实的传承者,也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孙中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不变是文化自信得以发展的根本前提,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方向,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立场.文化自信之变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自信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理性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关系意义非同一般。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角度,用科学的观点来保护和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经验,进行综合创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这样中国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中华民族才能自信地生存。  相似文献   

11.
陈忱作为富有民族气节的正统儒者,其《水浒后传》表露出借题发泄的亡国隐痛,从维护传统文化和日常生存的角度写残余英雄海外立国,虚构出一个清明稳定、传承中原文明的世外桃源。暹罗世界成为华夏文明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以“五权宪法”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民族、民权、民生等方面.它的积极成果主要有: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利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何使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等重要举措.当然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由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但孙中山的宪法思想在当时也推动了民国时期的宪法建设,直到今日,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阿Q性格的本质特征研究方面,主流观点认为阿Q性格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胜利。这一观点无法解释阿Q性格中主动活跃、真干实做的一面。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阿Q性格自相矛盾,因而阿Q无统一个性,《阿Q正传》在小说技巧上犯了明显和严重的错误。实际上,阿Q性格是有统一的本质特征的,即身为国民而又缺乏民魂。这一本质特征既体现为他对异己的以官魂和匪魂为代表的封建伦理文化的盲目服膺,也体现为其生活方式的本能性。精神胜利只是阿Q适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他的核心性格特征。《阿Q正传》也没有犯人物无统一个性的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宪法中有关"文化"一词的规定和使用,是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制度、文化政策、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认识文化、理解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法律依据。文化是个系统的整体,宪法中广义的文化概念是对文化的"人化"特征的宏观性把握,其对应物是"自然";中义的文化概念是对文化的"精神性"特征的中观性把握,其对应物是"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是对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微观性把握,其对应物是"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渺义的文化概念是对文化的"行政性"特征的渺观性把握,其对应物是"科学和教育";小文化概念是对文化的"知识性"特征的直观性把握,其对应物是"无知识"。  相似文献   

15.
Siljander, P. 1984. The Historico‐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of N.F.S. Grundtvig's Concept of Folk High School.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8, 87‐99.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notion of history presented by N.F. S. Grundtvig, the Danish promoter of the folk cause,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his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and his views on educ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emphasized that Grundtvig's idea of folk high school can be interpreted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his philosophy of history. Grundtvig's notion of history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human development is always realized and manifested in a national context. The construction and creation of a national culture are hence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progress of general human civilization and universal culture. Thus, also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hould become aware of their task as promoter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general human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从自发不断地走向自觉,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影响。书法自觉不仅包括艺术自觉,还更应包括文化自觉。当前,中国书法应逐渐走向文化自觉,即自觉承担起当前中国社会赋予的文化使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是精神产品,是一定社会生活经过作家头脑加工的结果。深受满族文化影响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在创作中彰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他在小说创作中刻画了满族人民富有反抗精神和勇于献身精神的民族性格,展示了满族崇尚女性与崇拜自然的独特文化传统,表现了东北满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流露出作者浓厚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思想是当前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对民族文化有反思,对外来文化有鉴别,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启发文化自觉",形成开放交融的民族认同观是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英文摘要     
Historical Survey and Critic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tate Symbols and the Basic Line of New China's Constitution HAN Ya-guang ( Law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20, China)Abstract: State symbols of the New China's Constitution have gone from nonexistence, solemn confirmation, and improvement gradually. Although the current Constitution provides for the national flag, anthem, emblem and the capital, but the national clay need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the New China's Constitution provides for different and even entirely different basic line; Basic line in the existing Constitution needs to reflec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ive-in-One" Princi-ple, completely specify the general layout about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ifest the general goals to realize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ivi-liz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