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介绍辛弃疾下面两首词作前,先从词这种诗歌样式在艺术风格上发展变化的角度,简括地介绍一下有关宋词豪放派中苏轼、辛弃疾两位巨擘的异同,供读者阅读和评析两词时的参考。前贤论述宋代词人,大都按照他们词作的风格区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虽然这种两分法只是粗线条的,但在没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辛弃疾下面两首词作前,先从词这种诗歌样式在艺术风格上发展变化的角度,简括地介绍一下有关宋词豪放派中苏轼、辛弃疾两位巨擘的异同,供读者阅读和评析两词时的参考。前贤论述宋代词人,大都按照他们词作的风格区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虽然这种两分法只是粗线条的,但在没有更科学、更精确的区分法前,两分法依然可以做为我们研究宋词的一种依据。总的来说,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断传承着初期——唐五代词作广泛一致的风格,及至宋代,又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等等背景的影响,婉约词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只是到了北宋苏轼的笔下,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3.
宋词的发展与音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宋词中包涵了很多与音乐相关的意象。红牙板作为古人表演乐舞时伴奏的重要打击乐器,在宋词之中也有所体现。"红牙板"意象在宋词中所呈现的场景对于词人表达个人情感有着独特的作用,宋词婉约风格与"红牙板"意象呈现场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词人表达情感的婉约风格和词作形成的场景之间也有着相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它是由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起来的,在当时就受到了广大市民阶层和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宋朝的词虽然大部分是写给士大夫们看的,但也有大量写给广大普通市民看的。宋代文人当中也有不少人在填词,这就扩大了词作的创作群体。宋词在当时除了受到文士们的认可外,还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有极高地位。宋词和唐诗相比,虽然艺术风格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属于婉约风格;和宋词相比,唐诗更讲究韵律,而宋词更注重语言的音乐性;与元曲相比,宋词更为雅化。  相似文献   

5.
预习要求:1、高三年级学生大都读过苏轼、辛弃疾等宋代大词人的一些词作,对宋词有点滴了解,这两首诗,课本注释较为详细,因此,课前可让学生结合注释,先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2、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视其具体情况,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文章或某些书籍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文章和书籍是:《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及29、105页;《宋词小札》第54页;《宋词赏析》第26页、162页;夏承焘《漫谈柳永的〈雨霖  相似文献   

6.
1981年出版的《唐宋词简释》是词学大师唐圭璋词学阐释学和鉴赏学的经典著作。唐圭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任教中央大学,教授词选等课程,以朱祖谋所编《宋词三百首》重编本为讲释之资,对其中词作随课讲授,撰有释词讲义文稿,文稿当时虽未刊行出版,但不少释文已在一些报刊中发表。对于报刊中的这些词作释文,1981年版的《唐宋词简释》多数虽已收录,但仍有不少释文遗收、失收,因此文章对这些词作释文加以辑录。冀以一定程度上还原《唐宋词简释》当年讲词、释词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北宋僧人伸殊的词作既有清婉明丽的写景咏物,又有稍显婉媚的言情,充分体现出宋词雅俗并存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宋词的表现范围。无论是在题材还是风格上,仲殊的词作都突破了宋僧词的樊篱,对传统意义上的僧人文学作品有很大程度的超越,为宋词和僧人文学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宋词数次阅读、圈画、批注与评说,所圈评的词作达378首之多。其圈注、评说宋词的内蕴主要包括圈画批注、评说词风、手书、温故创新、探讨词作辩证思维与科学的相通之处。毛泽东喜好圈评宋词,既是良好读书习惯的显现,也是个人审美情趣和扶弱祁强心态的体现。所圈评的宋词,既有词集文献价值,也具词艺术评论价值,同时富有读书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辛弃疾600多首词作中,节序词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它们展示了宋代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剖白了词人强烈勃发的内心情感,是我们深入认识稼轩词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忧患与失落--对南宋词人的情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作为一种学体式,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南宋词表现了较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忧患与失落是这一时期词作所表现出的主要情感特征,词人们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使这一情感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名家词选,作为传播词人词作的重要方式,体现不同时期文人的选词宗旨和审美取向。在新旧文化交融碰撞,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的民国时期,名家词选对于词人词作接受与传播研究更是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词选《宋词三百首》《词选》《唐宋名家词选》对苏轼词作收录情况的分析,以期管窥东坡词在民国时期的传播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苏轼,字和仲,又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仙、苏东坡,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其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成果反映者及积极参加者,其是中国北宋文坛史上继欧阳修后的另一位领军人物。笔者首先对苏东坡的生活经历给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苏东坡诗歌创作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之后又对苏东坡词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苏东坡的散文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研究苏东坡的创作经历及艺术风格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两宋33位左右的妓女词人的将近40首的词作,不仅构成两宋女性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使宋词的星空更加地璀璨与多姿.宋代妓女词的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直抒胸臆的抒情范式和用语直白、通俗的语言模式推动了词体艺术的发展,丰富了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6.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在过着三年的囚徒似的生活中,用血泪泣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也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帝子”。他的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却相当高,这与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情感是词的灵魂,后主前期词作多写豪奢的帝王生活,与之相较,后期词的情感更为真挚感人。其词作中的真情,为后世词抒情功能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宋词中,存在着大量"泪"意象。这些意象,均饱含悲喜之情,总体上以悲愁居多,或为愁别之泪,为怀人之泪,或为英雄之泪。这些不同的"泪",丰富了词作的情感,提升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婉约、豪放两个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地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从宋词的发展过程看,已经表现出兼容并包、吸收创造的印迹,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言,就已经炉火纯青地融合了婉约与豪放的主要特色,而显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许多婉约和豪放的名家的词作中,其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因此,只有注意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崔与之与范仲淹是宋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家、词人,但二人留存词作甚少.文章从不同的历史背景、情感表现及词作风格等三方面,对二人的两首边塞词代表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了解宋代较少的边塞词的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