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健 《上海教育》2022,(13):56-57
<正>发挥高校教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指导下,2020年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落后,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学龄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提升人口素质,建设县域高等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决战阶段与乡村振兴战略开局阶段,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制约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脱贫长效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强对老病残人口社会救助、加强对"等靠要"人员思想教育、加强对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对精准扶贫产业研究与开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直接目的就是防止返贫,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和基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新部署为指引,深刻理解共同富裕进程中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分析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面临的挑战,总结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创新的理念,对于做好高质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扶贫既是脱贫攻坚时期的重要帮扶方式,也是乡村振兴总目标实现的重要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合力出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方案,走出“中国道路”。在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扶贫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教育扶贫目标亟待由“粗放”走向“精准”、高校扶贫方式亟待由“单一”走向“多元”、高职教育扶贫组织亟待由“分散”走向“联结”。对此,需要提出路径优化的应对策略,在路径规划上应由注重“即时成效”转变为注重“长效质量”,在路径联通上应由注重“单一发展”转变为注重“多元联动”,在路径拓展上应由注重“经济脱贫”转变为注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就业、产业和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乡村振兴推进逻辑、发展路径和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托。全面脱贫之后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城乡发展路径中的必然节点,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此过程中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平等、教育投入与需求不匹配和学科发展的就业与区域导向不清晰等问题,建议立足区域间发展差异,内外两方面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与“公平”意识,将教育对接区域发展现实需求,形成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乡村经济和乡村教育都迎来发展的新格局,乡村教育的使命转向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乡村教育通过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社会的多维需求,通过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个人、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用“文字下乡”“文字上移”和“技术下乡”的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在价值定位、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客观问题与局限。因此,中国乡村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两极三类四层次”的新型乡村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物质文化建设,组建高素质师资团队,开发区域性乡土课程,强化各项制度创新,进而,以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紧密相关。文章结合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与学术研究成果,提炼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分析框架,包含“高质量”“共享”“全面”与“和谐”四大向度。基于此分析框架,分析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农民物质与精神富裕以及参与乡村生态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未来职业教育应适应产业需求,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统筹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融入农村社会,改善乡村生态与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与绝对贫困相比,解决相对贫困更加强调提高贫困户的发展能力,这要求我国的职业技能扶贫必须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的发展轨道。然而,当前职业技能扶贫存在政策措施落实缺乏精准系统性、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阻碍了职业技能扶贫的发展。建议制订长期职业技能扶贫计划,通过构建精准化、系统化、长效化的培训制度,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效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的旅游脱贫效应,归纳总结贵州省旅游脱贫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积累的经验。文章使用超效率DEA模型,统计和测度贵州省九个地级行政区2016—2021年度的旅游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研究发现:贵州省的旅游脱贫效率处于相对有效状态,旅游脱贫效率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两级分化,旅游脱贫明显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但各地市间旅游业的合作成效不佳,合作强度有待提高。最后提出政府要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旅游各区域间的合作以及巩固脱贫成果要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等建议,为扶贫时代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精准落实教育资助,保障贫困学子就学,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冷水滩区教育局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持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创新实施资助管理信息化工程,着力构建由政府投入、社会捐助、信贷支持、学校减免等组成的多元助学体系,以精准资助、扶智育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教育帮扶工作新路子。自2017年以来,冷水滩区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5亿元,惠及21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完成,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入"后扶贫"时代.作为未来发展重中之重的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阶段,乡村生态振兴已在生态产业、生态保护、生态意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在认识层面、实践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后扶贫"时代,乡村生...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作为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新农科专业大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选择对自身、社会、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分析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引导和帮助其择业与就业,最终实现职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互融互通。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价值、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的社会价值、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价值、充实精神富裕的精神价值。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技能社会、教育均等等维度助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富裕;探索职教乡村振兴学院模式,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实现乡村富裕;聚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扩中提低”行动,实现技能富裕;有序推进职教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富裕;推进“大思政”协同育人范式,助推德业兼修,实现德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责任与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重大决策,并在现阶段发挥了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农村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力度、提高深度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依然存在贫困农村空巢家庭难扶持、农村基层利益冲突难平衡、农村可持续反贫困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仍有必要从精准教育、精准发展、精准参与、精准协调、精准保障五个子系统方面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以深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走上可持续精准脱贫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西部地区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区域。西部高等教育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职能优势,成为西部乡村振兴的战略内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部乡村振兴大局。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西部高等教育又为西部乡村振兴行动提供了优质的智力支持。具体而言,西部高等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主要体现在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智库建设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乡村建设正处在从脱贫走向振兴的转型发展期。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精准“扶困”,并取得“扶志”的初步成效,但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还存在资助形式简单、思想引领不够、部门协同不足等措施与制度的不足。高校资助工作要建立“强能”的长效帮扶机制,从精准资“助”、理想建“筑”、能力锻“铸”三个方面探寻在服务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实现路径,以助力受助学生把人生梦想投入乡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语言资源观视角,分析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普通话作为一种语言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力等方面的价值体现和应用情况,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持续发挥语言助力扶贫减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之年,教育从助力脱贫攻坚转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明晰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内涵,需要明确乡村全面振兴愿景与农村教育发展主导性任务.乡村全面振兴可以从农村社区宜居化、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三个维度考察.从农村教育主要矛盾看,促进农村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是农村教...  相似文献   

20.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开局之年的政策调整与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1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政策调整聚焦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调政策效果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承接关系,有助于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年以来,实地调研案例县的"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均持续稳固。在实践中,不宜制定一个规模性返贫的量化标准,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力争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警惕部分帮扶政策的调整可能带来的致贫返贫风险,将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实做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与此同时,要清醒意识到,巩固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衔接之中和衔接之后仍有巩固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