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译《红楼梦》中的委婉语的研究来探讨汉语委婉语的可译性及翻译技巧。汉语委婉语英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译成英语中对应的委婉语,2、直接译出核心意思,3、省略,4、译出字面意义,5、注释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功能目的论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翻译,撷取原著中经典因果例句,分别对禁忌语与自谦语、敬语作以讨论。从中看出该译本的翻译注重了保留和传播源语文字信息注重了宣传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在操作层面的适应性选择,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鲁迅小说选》作为语料,着重分析译者在语言层面的适应选择翻译策略,解读译者如何在词汇、句法、修辞风格三个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适应性选择,旨在说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译本《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其翻译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以名著《红楼梦》中诗词的英译本为例,探讨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就两种译本中译者对反映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诗词的处理得出结论如下: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尽可能地保留了源语文化,采用“异化”手法较多,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霍克斯的译文较多采用“归化”译法,凸显译入语文化.体现“后殖民的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英译版本来分析文化翻译的不可译性,说明文化翻译所导致部分文化信息的流失或者误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语言特征和翻译策略层面,对比《边城》戴乃迭和金介甫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表明:戴译本用词难度和丰富程度比金译本高;金译本的平均句长比戴译本高;戴译本多用一般现在时,金译本多用一般过去时;戴译本倾向采用归化翻译策略,金译本倾向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随处可见的“翻译腔”,往往是由不了解译入语的特点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呈链接式,英语呈散射式;汉语主题句多,英语主谓句多;汉语有语气助词系统,英语没有;英语常用无生命词施动,汉语则少用等等。只有对译入语的特点有理性的认识,才能在翻译实践中,有意识地体现这些特点,避免翻译腔。  相似文献   

9.
《边城》是沈从文牧歌式小说的代表,自1934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迄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国内外学者对《边城》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其译本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而从中国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更少。文章从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论视角入手,对照原作,对比分析了《边城》的金隄译本、戴乃迭译本以及金介甫译本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戴乃迭译本保持原作的精神姿致,入于"化"之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彼得·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文化意象的英译. 杨译和霍译对形而下之"器"的物质文化到形而上之"道"的精神文化做了不同的处理. 杨译多运用语义翻译,霍译多采用交际翻译,但译者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以期翻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个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在古汉语诗歌英译中时增译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天净沙?秋思》的三种中文译本,阐述不同译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增加的信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尤其是唐诗英译,历来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精髓,诗歌兼有意美、音美和形美。那么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三美”呢?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唐诗英译实践,提出译诗要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即译诗的“三美”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梳理了“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翻译理论教学中存在本土理论教学薄弱、不够重视翻译史教学、对各种译论溯源不足等问题;翻译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翻译实践材料选取随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策略:翻译理论教学方面要加强本土理论教学,加强翻译史教学,对各种译论进行隐喻和溯源;翻译实践教学方面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翻译实践材料选择,以实现“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专业能力和“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双收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人物人际关系复杂,称呼语就承载着许多含意。有些称呼语是人物有意或者是无意违反了称呼语一般的规律,从而流露出其特殊意图或者情感倾向。通过考察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闵德福的译本对一些含有特殊意图的称呼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称呼语翻译遵循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英译本)是我国翻译界大师杨宪益夫妇的一部优秀译著。本文试图通过译著中的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译句来揭示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展示英语语言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6.
古代官职名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典籍文化的传播。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官名为例,参照杨宪益译本与倪豪士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倪译本中的官名多采用大写方式突出其术语特质,倪译本的主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文内注释法和添加脚注等。相对来说,倪译本的务实度较高,利于推动西方的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策略根据翻译行为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示语英译根据其翻译目的应注意翻译策略的选择,要符合合适原则,注意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问题,形合与意合的取舍,同时还应恰当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原味”(异化)和“异味”(归化)是辩证统一的。文化翻译中,为使译文能够体现其宏观的“原味”,应遵循以下几点翻译原则:一是保证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二是保持文化信息的“原味”;三是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只有在文化翻译中兼顾源语言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和目标语读者的准确理解,才不失为文化翻译的佳译典范。  相似文献   

19.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翻译应予以重视。教学翻译有利于训练和巩固学生的话言基本功,有利于培养学生“译”这一基本技能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及表达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合句译法是把原文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复合句或二者的结合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进行表达的一种翻译方法。合句译法中有“单句 单句”、“单句 复句”、“复句 复句”等类型。合句译法是句法翻译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