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在<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首先,他于1880年翻译出版了<聊斋志异>首个英译本,该译本出版后在西方代表蒲松龄达一个世纪之久,成为<聊斋志异>的经典英语译本;其次,他在自己编撰的、在英语世界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里用大量篇幅对<聊斋志异>作了介绍.所有这些都推动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自1936年9月16日在上海陶亢德主编的<宇宙风>半月刊第25期上连载之后,1939年在上海由人间书屋出初版本,1941年在重庆根据人间书屋版二次出版;解放后出版了删节本,直至1999年<老舍全集>,<骆驼祥子>均为删节本.<骆驼祥子>的手稿,从不知去向,到浮出水面,几经磨难,再到<骆驼祥子·手稿>本出版,文章考查了<骆驼祥子>"手稿"漫长的传奇经历,阐述了现已出版的<骆驼祥子·手稿>本的重要特色及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兆言运用戏仿文学经典的手法创作了中篇小说<追月楼>,对巴金名作<家>进行了全新、大胆的重写,颠覆了<家>中的革命、爱情等观念,并对现代文学家族小说叙述作了一定修正.  相似文献   

4.
赵延红 《现代语文》2006,(10):120-121
一、主要作品概述 (一)代表作品 张静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多产的语言学家,他主编了全国高校三家现代汉语教材中的郑州本,之后还出版了<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的修订本,50年代出版了<词汇教学讲话>(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语音教学讲话>,60年代出版了<古今汉语比较语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80年代初出版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词、词组、句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985年出版了<语言简论>(河南人民出版社),后又主编了全国高校<修辞学教程>(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和<实用现代汉语>(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语言语用语法>(文心出版社1994年版)等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6.
<红旗谱>是红色经典"三红一创"的首先之作,作者反复强调小说讲述的故事与人物都源于"真人真事",但对比史料和小说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对平淡的真实历史进行了传奇叙述,而这些艺术虚构最后却取代历史本身而重新被认定为"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取代历史真实而升级为新的"历史真实",这生动地反应了红色经典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五十多年前,霞云岭乡堂上村中堂庙的革命老人曹火星创作了一首传世之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这首歌被亿万中国人民广为传唱,成为中华民族的红色经典曲目.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中心校充分利用"红歌"词曲诞生地和革命老区这一有利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教育,牢固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运用高超的叙事技巧实现其修辞目的.使精神病患者亨伯特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之后反而赢得了读者的同情;中国"70后美女作家"卫慧在小说<上海宝贝>中则凭借一腔热情,叙说自身的苦闷及欲望,但并没得到读者的支持和认同.本文重在探讨同样作为欲望叙事文本,同样在出版之初遭禁,但如今前者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经典文本而后者仍未解禁的技术原因,从而考量当下中国女性文学身体叙事与经典作品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都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以专门性副刊<妇女与家庭>为舆论阵地,关注、记录妇女生活,推动妇女生存状态的改变.<妇女与家庭>积极探寻中国妇女解放的途径,既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平等说与人格平等说,又从两性超越的角度提出了社会革命说,从而为中国妇女解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德龙 《现代语文》2005,(11):18-18
"经典"一词大约出现于<史记>,"<索隐>经典无文,其事或别有所出"(<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第三)主要指被推崇为典范的著作.后来,"经典"的具体所指随着更多重要权威作品的不断入典而在数量和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诸如文学、宗教、医学等方面的众多权威性著作都可以称为"经典"了.  相似文献   

12.
杨骚一生仅创作两篇小说,即创作于1928年的<蠢>和1956年的<苹果姑娘>,前者受到"普罗文学"思潮的影响,具有浓厚的"革命的浪漫谛克"特色,后者是一篇披着童话"外衣"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积极"干预现实",尖锐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童话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电影<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部美国经典,影片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小人物,以其仅有的75的智商,独自穿越了战后美国的风风雨雨,最终成为捕虾业的大亨.本文从美国本土文化的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的文化内涵,透视二战后的三十年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兴>是当代实力派作家贾平凹2007年出版的有关农民工生活的长篇新作.与优秀文学作品相比,<高兴>体现出对"反文明"话语的依附;对"世俗现实"的非个体化关照;走不出的自在写作等三方面的类型化的艺术特征.这三方面的艺术特征既成就了<高兴>个性化的内容书写,同时也阻止了它向经典作品靠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兆琦教授呕心沥血,历时十余年汇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富有创意的见解,撰著而成的五百八十万字的<史记笺证>(简称<笺证>)已经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主要学术成就如下:  相似文献   

16.
<红日>是一部"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小说在激烈且规模宏大的战场描写中成功塑造了一批解放军的英雄群像.然而,即便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在英雄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女性也不容忽视,巾帼不让须眉,从花木兰就开始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得到延续.文章试图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对于<红日>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过程中文本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是理解刘勰文学理论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关键入口.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的梳理和剖析,探讨了<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的三个视角:认识论层面、审美维度和辩证统一论,阐释了<文心雕龙>言与意的三种关系:言尽意论、言不尽意论、"言尽意"与"言不尽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章炳麟(1869-1936)巨著<訄书>之难读,难懂,恐怕不在成周、秦汉之下,连鲁迅也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1937)一文中说:"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的很."[1]1979年秋,徐复教授在洪诚教授主持的训诂班讲课时,即选了<訄书·清儒>,面对大学教师组成的训诂班学员,徐老几乎逐字逐句地讲解,可见其难度.徐老还说:"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基本观点自太炎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民众文艺周刊>在邵飘萍的报刊改革下成为当时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历史记录,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参与了其编辑工作,并"通读"、"校阅"稿件至16期.鲁迅在<民众文艺周刊>发表杂文七篇,译文三篇,杂文内容包含称颂革命先驱,同情底层民众,抨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暴行和反动文人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并且有形象性、融理于情的文学特征.<民众文艺周刊>记录了鲁迅的抗争,也促成了鲁迅杂文思想和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