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斌 《新闻前哨》2005,(1):47-47
人们常说:"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充分说明历史与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新闻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因为它就是社会变动的最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在《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姿态”一指的是人的姿势、态度、气度。本文所说的“姿态”则比上述范围宽泛,主要指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既包括主体在对象面前的态度等外在表现,也包含二者的位置关系,比如是平等关系,还是有高下、主次之分等等。由此,新闻人的“姿态”主要指新闻人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也就是新闻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被采访对象,如何设定自我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新闻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摆正与新闻对象、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步。同时,以上对于新闻人“姿态”的理解不仅事关新闻人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更事关新闻人自身成长和职业成就感等大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在媒介生态日益浮躁的当下,新闻人与采访对象错位现象频发,轻则伤害新闻人群体的形象,重则导致新闻人产生职业枯竭感,值得深入分析其根源,探寻纠正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秋 《今传媒》2016,(2):56-57
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媒体关系活动成为连接媒体与企业的重要桥梁.作为兼具社会性和组织性双重本质的新闻,在媒体关系活动的影响下其生产过程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媒介组织内部,"把关人"的职业素养和新闻工作常规影响新闻的选择与信息的传播.在外部社会机构,经济因素、关系因素是影响新闻生产的两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人认为,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有人把社会新闻定义为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新闻等等。据我个人理解,“社会新闻”这个概念应该是相对于一般工作性新闻而提出的,其主要特点是“非工作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需要处理好新闻与宣传之间的关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好,既能充分展示事实的新闻价值,又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反之,不但收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有时还会出现负面效果,比如一些正面典型报道得不到受众认可,甚至使其产生怀疑和反感,原因往往就是没有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中国新闻奖是中国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其许多获奖作品可谓新闻与宣传有机结合的上乘之作,笔者现借取一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关于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职业出现之后,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全国各地突发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怎样以自身的角色定位,报道好受众所关心的突发事件新闻,做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确实是新闻传媒必须直面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新闻的兴起社会新闻是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对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学者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如刘志筠:“社会新闻反映的是除了政治、经济以外的那部分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风尚、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以致一些影响到社会的自然灾害、影响个人生命财产的事故等”;赵超构:“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及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钟沛璋:“是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不论怎么定义,社会新闻的报道范围越来越广,跟老百姓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社会新闻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新闻是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对而言的。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眼里.社会新闻似乎仅仅是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板块。  相似文献   

10.
刘健 《新闻知识》2005,(11):77-79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主体、客体以及之间的多重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美,同时也产生了审美意识,人们早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美的规律用于实践。新闻传播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普遍的社会行为。由于新闻传播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商越 《记者摇篮》2007,(11):31-32
新闻舆论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的人认为,新闻舆论监督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今天  相似文献   

12.
王式林 《新闻窗》2011,(1):92-93
社会新闻.是指对那些体现人们伦理道德关系的社会风气、社会风貌、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以及各种奇闻轶事的报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相比,更具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育人情味。总之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李天德 《新闻界》2000,(1):37-37
愈来愈被受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是对社会诸多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批判鞭挞、揭露警示,以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弘扬正义、鼓舞民心。但是,作为电视社会新闻,近年来因报道细节失实或其他原因导致媒介受到指控,卷入诉讼的案件层出不穷。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做好电视社会新闻搞好舆论监督呢? 增强思想性广收线索分类处理 媒体对社会新闻的采集、编辑、发布,在强调信息真实客观的基础上,应当具有比较明确、深刻的思想性。在社会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一条社会新闻价值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新闻内容与读者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新闻与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14.
陈瑜  程莉 《新闻三昧》2006,(5):39-41
作为媒体报道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评论,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连。随着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新闻评论呈现出分量更重,时效性更强等特点。而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利益格局出现了分化和调整,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诉求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自然呈现出来,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均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根植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新闻评论,放眼各个阶层,融贯古今中外,就某一政策、事件或现象,褒优贬劣,指陈得失,抒发民声,提供咨情,愈发凸显出多元化的倾向。创刊于1949年7月15日的《工人日报》,读者大多是企业职工、工会…  相似文献   

15.
郭鹏霞 《青年记者》2007,(20):37-37
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在我国,都市报与社会新闻有着不解之缘,都市报的崛起与社会新闻的勃兴存在着共时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新闻逐渐由边缘走向了主流。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工作中,新闻网站编辑深陷困惑之中——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新闻,被商业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拿走,而新闻网站又给了网络编辑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访问量。这让网络编辑百思不得其解,新闻网站到底与商业网站是什么关系,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褚万宗 《青年记者》2002,(11):16-16
新闻,据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新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二是指被人当作谈资的新奇事情。《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社会公德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新闻界的职业规约建立在普遍的社会伦理规范、道德规约基础之上。因此。社会公德与新闻职业要求是一致的。然而,新闻业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出于不同利益的考虑,一旦职业要求与道德或伦理之间发生冲突,新闻工作者往往会出现选择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是有自己的价值偏向的。关注社会问题以及边缘群体,这是新闻摄影自诞生之初就被摄影师们建构的伦理依据。这一共识在国内也越来越多地被践行。同时,在中国当代新闻摄影实践领域,摄影师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也在突破精英主义视角的束缚,正在以平等、同情的心态关注边缘中个体的命运,其最终目的固然是改变社会,但更致力于消除当下的偏见与呈现被遮蔽的人生。《看见·看不见》是以实践建构中国新闻摄影价值偏向的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20.
算法作为被广泛使用的新技术成为贯穿新闻实践流程的新变量,全面参与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倒逼“人”适应其参与形成的智能新闻生产格局。本文以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从广义的“新闻生产”概念出发来构建新闻生产流程模型,并从实践层面揭示人和算法在智能新闻生产中的互动过程,探讨了人与算法技术的关系本质。研究发现,人与算法重塑了新闻生产流程,两者的合作、冲突和彼此规训成为理解智能新闻生产实践和当代新闻价值的出发点,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彰显出了网络关系本体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