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关注"人"到解放"人",是曹凤华最近悟出的道理. 束缚过多的教育只会扼制孩子个性的发展,侨谊幼儿园培养的孩子不能失去个性、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必须学会选择.为此,曹凤华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一日活动中束缚孩子的环节.比如座位由老师指定改为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
荣洋 《家教指南》2004,(8):56-57
破碎的婚姻1982年夏天,马凤华和她的邻居、同学沈向东喜结良缘。1983年2月1日,他们的爱情结晶沈磊出生了。这个健康、美丽的胖小子,给马凤华夫妇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两个人的性格差异比较大,“家庭战争”从小到大,没有一天平静,终于在1991年“演绎”成离婚的悲剧,马凤华一人承担起抚养儿子的重担。从破碎的婚姻中挣扎出来的马凤华身心俱疲。有人劝她:趁着年轻,再找个男人重新组合个家庭,也可减轻她的负担。但为了孩子不受歧视,身心健康的成长,她谢绝了一切亲朋好友的劝说,咬紧牙关,和儿子相依为命,开始了艰难困苦的生活。艰…  相似文献   

3.
对“特长、兴趣”的狭隘理解,往往是对孩子个性与潜能的束缚。任何一种技能,都不应成为孩子未来成才的赌注和筹码。  相似文献   

4.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与人有过一场论争。有人给“儿童文学”下了个定义:“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曹老师反驳: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说到游戏,它能直面儿童内心世界,是童年的“主题曲”,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它能够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缚,释放他们自由独特的个性。将其融入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堂名为“卡通画”的国外教学实录。曹老师是韩国首尔一所小学的普通教师,他把卡通画融进自己的教学,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执著的信念,成功地打造出生动有趣、充满自由快乐、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课堂。在相对刻板的教育体制下,曹老师顶住同行的不理解、老校长的不满,坚持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孩子创造了一片快乐成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儿童发展最优化,家长把“为你好”作为其行动的逻辑起点,这一满含“善意”的说教在家庭生活中频频失效,正在于家长认为这是出于爱的教导,而子女却将其理解为以爱之名的束缚,并不认可。采用半结构个案访谈法,通过一个多次与家长发生激烈冲突的个体的述说,将受访者的碎片式冲突经验还原为“面对以爱之名的束缚—引发内心极度反感—最终挣脱束缚”的不满与反抗的成长历程,并揭示“为你好”式教育造成的个性单一、情感功利、选择困难等负面影响。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通过对话了解孩子真实的诉求,交流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而判断是否达到“为你好”的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满足于泛泛而教的水平。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家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显得十分必要。一、“因材施教”有利孩子健康成长“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最早由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经历代教育家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使个性不同的孩子都得到发…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2010,(7):45-46
1.把学生当孩子看。“把学生当孩子看”意味着:(1)把学生当人看。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丰富情感的人,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差异、适应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2)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看。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都是不成熟的人,要保护他们活泼好动的稚气,包容他们“屡教不改”的“小错”,  相似文献   

10.
女儿小时候,不论在家里还是在托儿所里,都是一个懂规矩的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孩子懂规矩,并不代表孩子没有个性,有个性与不懂规矩是两回事。我们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个性”却莽撞无知、没有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一、“像不像”扼杀了幼儿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包裹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其头脑解放出来。那么,传统的美术活动中是否有束缚孩子个性和创造性的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作文的创新,就是要求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吸引人,感染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都是梦话惹的祸》和《有风吹过》这两篇习作均展示了小作者独特的个性魅力。一、打破束缚,力求选材的个性化这两篇习作都是以学生“早恋”为题材,如何打破传统束缚,写出新意,凸现个性,是这类老题材作文写好的关键。《都是梦话惹的祸》选材贴近现实生活,由于父母害怕女儿走入早恋的误区,稍有风吹草动,就疑神疑鬼,严加盘查,严厉打击。生活中不乏其人其事,非常有代表性。而且作者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巧合”,让球员中…  相似文献   

13.
孩子气是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孩子气质在言行方面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气”,似乎这是毋须讨论的。因为连成人都是“风格即人”,何况不会装腔作势的孩子。可是细一想,独生子女身上的个性、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民主教育当然不能仅仅由“语文”来承担,而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但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在民主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然而,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不少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剥除着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磨灭学生的思想锋芒……结果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失落,表现在语文能力上是…  相似文献   

15.
马娟 《教师》2012,(30):69-69
游戏,它能直面儿童内心世界,是童年的“主题曲”,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它能够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缚,释放他们自由独特的个性。孩子在游戏中接受的教育是润物无声且极为高效的,因为游戏就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引导学生作文与游戏紧紧地结合到了一起。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观察、体验、交流等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此时让学生动笔,  相似文献   

16.
林影 《新读写》2013,(10):16-16
“骨头”,一个坚硬的词语,有了骨头,就有了支撑一个人需要骨头,一个民族需要“骨头”,同样,文章也是需要“骨头”的。东汉末年,“三曹”(曹操、曾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诗风慷·既激昂,刚健有力,个性强烈,就给中国文坛留下了“建安风骨”。  相似文献   

17.
季红 《家长》2013,(8):16-18
1.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玩耍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式,享受的方式,正是这些特性定义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自我。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个性倾向,如某些方面发育迟缓,或者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就使用诸如“笨”“不乖”“又错了”之类的词汇。尊重孩子,就应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将其看成麻烦和包袱,简单消灭之而后快。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和塑造孩子的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18.
任霞 《教育文汇》2003,(12):11-12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极重要环节,更是学生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新课程计划要求增加阅读推荐篇目,目的是“通过阅读,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伟大人格。”推荐篇目都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不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和  相似文献   

19.
个性与理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  相似文献   

20.
俗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孩子小时的个性决定成人时期的发展。儿童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但“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常常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有的家长很奇怪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就变了。幼儿期认识很多字,能背许多诗词的孩子长大了怎么会变得不愿学习甚至讨厌学习?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乖巧听话,到了中学却很难与父母沟通……产生这些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幼儿期忽视了良好个性培养。个性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