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技风》2021,(21)
水下无人航行器是在对传统潜艇设备的升级基础下完成的,相较于传统潜艇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并且体积小巧,在水下进行常规作业隐蔽性极强,可以在海洋探索与海湾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但水下无人航行器缺乏人员配置,在遇到故障时难以进行自我检修,加之维修成本高昂、水下作业难度大等问题,使得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故障检测研究刻不容缓。本文根据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构件构成为出发点,论述PHM技术在水下无人航行器中的适用性问题,从而总结出能够对水下无人航行器进行故障预测与管理的健康管理框架,针对应用中的相关科技进行PHM数据信息的优化升级,为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故障预测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扫海弹道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考虑到侦察型水下无人航行器的特点,首先将侦察海域进行数字化网格处理,运用蚁群算法求解最优扫海弹道,并与传统扫海弹道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基于蚁群算法的扫海弹道在扫海效率和覆盖率上均优于传统弹道。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水下超声成像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目前水下航行器中声呐的发展现状,并对相控阵技术及其适用于水下超声成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展望了水下超声相控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还提出了相控阵超声成像的系统构成以及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指标,为水下超声成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知识: 自主式水下航行雄(AUV)是水下无人航行器(UUV)的一种。它综合了人工智能和其他先进计算技术的任务控制器,集成了深潜器、传感暑、环境效应、计算机软件、能量储存、转换与推进、新材料与新工艺、以及水下智能武器等高新技术:英国政府参与研制的AutoSub正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下自主航行器的三维轨迹跟踪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水下自主航行器主被动跟踪技术。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方案、直线阵测向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目标跟踪算法等几项关键技术。通过这几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水下自主航行器的跟踪能力,突破基于特征声源的动态目标跟踪技术难题,揭示水下目标的三维运动规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远航程无人水下航行器的路径规划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旅行商(TSP)问题的路径规划的新方法。阐述了TSP问题的基本原理,并采用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较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尚伟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394-395
水下目标的声成像是水下目标识别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从水下目标的亮点特征出发,建立了水下目标亮点回波数据模型,分析了一类具有3—6个亮点的水下目标亮点结构,利用波束形成技术获取目标的村怔信息,模拟形成了水下目标的亮点结构声图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在声图像中表征出水下目标的亮点结构,成像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8.
哈工程声呐新技术为水下航行器装上"眼睛"大海茫茫,怎样让水下航行器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结构振动噪声测试与源识别创新团队研发的"矢量水听器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实现了声呐技术新突破,增加了水下目标探测的信息和种类,提高了水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我国舰船和水下航行器安装上了一双"锐眼"。该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介绍,"水听器"主要用于对水  相似文献   

9.
航行器的的水下驾驶技术是其先进性能的重要因素。没有电力推进技术的支持,许多先进的战斗思路和战术是无法实现的。无轴推进技术消除了传统的推进驱动轴,这将促进电机和螺旋桨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电气和海水接触,散热效果好,有效地节省了水下机舱空间,地面和水下航行器的动力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0.
航行器的的水下驾驶技术是其先进性能的重要因素。没有电力推进技术的支持,许多先进的战斗思路和战术是无法实现的。无轴推进技术消除了传统的推进驱动轴,这将促进电机和螺旋桨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电气和海水接触,散热效果好,有效地节省了水下机舱空间,地面和水下航行器的动力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1.
水下机器人是人类探索海洋、认识海洋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装备支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代表研制的我国谱系化水下机器人在深海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深渊科考、南极和北极调查中的最新应用成果。结合当前水下机器人研究基础,展望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方向。通过研发适应极端海洋环境的深远海科考装备,实现从航次型科考模式向深海长期驻留型科考模式的技术跨越,实现从有人科考向无人化科考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杨立健 《科技广场》2010,(3):218-220
针对传统水雷探测、扫雷方法的缺陷,结合国外反水雷的最新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UV的水下水雷探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提出并详细描述了各分系统,提炼了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在目前条件下研发、生产该系统并装备部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相控阵天线技术在雷达、通信、电子战、导航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共形相控阵天线是相控阵天线发展的重点之一。文章介绍了共形相控阵天线国外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共形相控阵的天线阵型,方向图综合及波束形成技术体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论用户信息技术素养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光焰 《情报科学》2004,22(4):416-418
本文在分析信息素养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素养是用户信息素养前提条件的想法。通过对图书馆进行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优势的分析,探讨了图书馆开展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动态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联盟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技术联盟这种组织创新方式,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视。在分析技术联盟形成动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博弈的技术方法分析了联盟企业之间合作机制的形成过程。指出只有合作,双方才能获得各自最大收益,并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6.
靖继鹏  李冰 《情报科学》2008,26(4):627-631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技术转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本文通过对技术转移中信息资源的相关文献的整理,从技术转移中信息资源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出发,对技术转移中信息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对技术转移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大埋深巷道中,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科学依据主要是悬吊理论、加固理论和组合(梁或者拱)理论等。本文针对某些大断面软岩巷道顶板为似连续体短梁、夹层梁或层梁等情况,首次运用Timoshenko梁理论对顶板稳定性展开计算,并结合算例深入分析了顶板变形破坏与锚网索支护参数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巷道两帮围岩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且综合运用算例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顶板和两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论计算、算例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从而形成模拟环境的技术。本文在结合VR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隐性知识显性化条件的分析,重点论述了VR系统和技术在隐性知识显性化上的技术要素,并结合VR系统的各种实际应用案例,探索虚拟学习社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疆淖毛湖矿区深部构造复杂区段,应用三维地震叠前偏移技术实现了复杂构造的精确归位,提高了资料解释精度,使最终的地质成果可靠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 coordinated path-following control (CPFC) scheme is proposed for multiple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UUVs) under undirected communication links. Each UUV is subject to complex unknowns involving model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and time-varying external disturbances. In light of individual path-following control, the coordinated guidance laws are developed to guide UUV surge velocities and yaw velocities, simultaneously. By virtue of graph theory, the neighbor information based path update laws are further employed to achieve synchronized tracking. Within the kinetics controller design, a finite-time unknown observer (FTUO) is utilized to assist in cancelling the lumped unknowns within a short time. Additionally, the FTUO-based distributed robust controllers are developed for UUVs and guarantee the guidance velocity signals generated by coordinated guidance can be successfully tracked. Strict stability analysis is proved in the sense of Lyapunov. Finally, simulation results and comparisons substantiate the efficac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developed CPFC sch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