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西方,王国维选择了西方哲学研究;他受叔本华哲学影响,希望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灵问题,但以失望告终。王国维讷于言,少以“文”直接抒发精神苦闷;反而,他的诗,则曲折的寄寓了他的心迹。通过对王国维前期诗歌的解读,可分析其心陷绝望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张岱年是我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他建立了“新唯物论”哲学,实际上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条新途径。他早期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中国哲学的地位和价值,揭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是固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以及人生理想的优良传统;在辩证法、本体论等方面突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色。研究方法上,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中国哲学并注重比较法、逻辑解析等方法;他从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以及哲学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他预测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是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科学相呼应,走综合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论的研究中,存在着某种化定位偏差:人们多用叔本华哲学去印证王国维意境论,又多以客观色彩多于主观色彩这一论断给“无我之境”下定义,而很少从中华化这一背景着眼,去揭示“无我之境”的禅思意蕴。本从“观”与“得”二角度,对“无我之境”论的思辩进行了探讨。笔认为,无我这境的理论价值,在于王国维在华夏化这个大背景上,揭示了中国艺术意境精深微妙的创作心理,显示出无我之境的艺术思维与禅宗哲学思辩的某种内在联系,从而突现了中国艺术意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化交融的大背景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日渐兴起;促使着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这既是主体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新发展。这一哲学走势,迅速削蚀着漠视人的尊严、地位和价值的传统教条主义的地盘。为有助于推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本探讨了这一哲学转变的价值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针对中国哲学弱化化的传统弊端和当前理论界的若干流行观点,提出了试图超越以往哲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价值哲学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明显的转向,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我们对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和中国现阶段价值哲学的研究中发现,今天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存在两大困境。为了不重蹈西方的覆辙,让中国的价值哲学真正发挥其作用,走出困境,我们认为对价值哲学作一些形而上学的思考是现实的,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在多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是他的过程哲学的具体化。他提出整合教育,塑造“智慧人”;提出教育节奏,重视教育过程;关注教育关联性,提出首创精神。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对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并且将之应用到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与重新诠释当中,对"性"、"理"、"命"等中国哲学核心概念重新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新的见解。王国维"以西释中"的致思理路对于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现实的学术历程可分为纯哲学研究和泛哲学研究两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文学和史学研究是第一阶段纯哲学研究的展开;王国维的学术人生缺少了可能的第三个学术阶段,即新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王国维第一个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王国维坚持哲学是一般方法论原理,认为哲学是教育学之母,研究教育的人一定要懂哲学。他的“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有着深厚的哲学理论渊源,其重要哲学基础是德国理性哲学家康德的知、情、意三分论,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及古希腊圣贤的“德福合一”论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一是“实践”,二是“批判”,二者的统一,就是“改造世界”。邓小平的哲学贡献就在于:他基于继毛泽东之后中国国情以及时代特征所赋予当代中国哲学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和精髓。活化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现实实践的具体操作之中,成功地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在诸多领域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的哲学贡献不在于他是否具有专门的哲学著述,而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历史延续和邓小平的哲学作为。  相似文献   

11.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变革之际,其生活行事往往秉持旧时代的价值,而思想则以其敏锐超绝于时代之先,极具现代性。王国维先生为学多有开创,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人之一。他常运用西方现代思想解读古典之学,在诸如哲学、文学、史学研究方面皆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和鲁迅都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20世纪初期那个时代,有着相似的由盛到衰的家世和只身闯荡的经历,少年时期和青年时代都同样接受过中国传统化教育和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又都企图从西方明中寻求中国化的出路,但是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个性和人生观的差异,他们对时代作出了不同的反响,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化走向:王国维由康德走向叔本华,又在对叔本华的怀疑和对哲学的厌弃情绪中沉入诗学与史学的研究,最终在“国学”的象牙塔中自我封闭乃至毁灭,而鲁迅则由进化论走向尼采,又在对尼采的逐渐离弃中走向马克思主义。通过将个体融入社会的战斗历程,鲁迅的世界不断拓宽,并扫荡了彷徨和苦闷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14.
自西化运动开始的一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活动基本上是为中国哲学寻找合法性根据的过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除少数一两种属于传统中国哲学的方法以外,绝大部分方法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的观念体系。这种以西方哲学的立场、流派、思维或方法对传统中国哲学进行解析和批判,实质上是以西方哲学框架体系剪裁和定性中国思想从而给中国哲学观点贴西方哲学标签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国哲学的原生状态视而不见,传统中国哲学的生存性价值和超时空意义遭到了否定,因而中国哲学获得的“合法性”是被判定了“死亡”的“合法性”。一种哲学的“合法性”不在于它是否符合了某种外来的规范或标准,而在于它自身是否在现实社会还具有创生新思想的能力。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只能从中国哲学自身在现代社会的创生能力中得到证明,这应当是确认中国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标准。创生能力的根本标志就是新的中国哲学诞生——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国哲学也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是对两者超越的哲学;是能够与两者对话的哲学。一方面它必然表征的是现代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另一方面它又提供了值得全人类思考的东西,是属于全世界的。具体标志则应当是出现了可以与《论语》、《老子》、《庄子》等相媲美的哲学著作,出现了像孔、孟、老、庄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可以与当今世界强势哲学对话的新对话者。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事业。小时,读私塾;少年,读上海的梅溪学堂、中国公学;青年,读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年,先是在北京大学做哲学教授,然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做了好多年的校长。另外,1946年起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做的是台湾“最高研究院院长”。看来,胡适与中国教育关系密切到不可分割的地步。只是,很少有人研究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因为,人们知道,他,是五四新文化的一员闯将;他,又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早期研究者。所以,他对中国新文学、中国哲学的贡献掩盖了作…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是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哲学思考,进一步发展邓小平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存在着“领域哲学”丛生和“体系哲学”多样化的两个基本方向。发展哲学、经济哲学、价值哲学、精神动力论、知识决定论、实践哲学等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哲学、类哲学、大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体系,都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竞争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中,以西释中是主要的方法,而以中评西是次要的方法。牟宗三兼用这两种方法。他以西释中最突出的是以康德哲学来解释中国哲学;他以中评西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中国哲学来批评康德哲学。面对中国的崛起,以西释中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为了让中国哲学作出更大的世界性贡献,更多的中国哲学家应该运用以中评西法。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开创之功,而他对《红楼梦》本身的评析同样很精准,对此不能漠视或否定。王国维以一个哲学家的智慧和艺术家的敏锐认为,《红楼梦》的精神完全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乐天精神,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同时《红楼梦》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极具文学艺术价值。从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会有新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性依据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传统所具有的可拆解性、应用的功能性、深层可共度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从理论上表征并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性依据;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传统理论框架中的种种误读以及它的当代旨趣、价值取向和历史使命,则宣示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基础;鉴此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正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建构出既符合“三个代表”根本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程继红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52-55,63
本文立足于王国维先生观念中的近世哲学精神,围绕其南北两大文化系统的理论,突出他提出的屈原“欧穆亚”人生观与《楚辞》创作之关系,再联系其微观考证方面的巨大成就,全面介绍了王国维先生在《楚辞》学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