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的课堂     
杜威早就指出:学校应该成为民主社会的雏型。民主不仅是保障全体公民充分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政治制度,民主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态度,因而是为人处世的个性与风格。这种个性和风格要在一个人的人格定型期(一般来说是0-20岁)通过民主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2.
张健春 《教师》2013,(13):111-111
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只有在课堂里做到有生机、开放,才能称得上是广泛的开放。学生惧怕数学,把数学看作是一种负担,都说明数学课堂文化还需再民主、再和谐化、再反思而重新构建新型的课堂。如何重构新型数学课堂文化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着重要落实"三优化"。一、唤醒学生精神生活,优  相似文献   

3.
李蓓  林华 《四川教育》2012,(9):15-16
在学校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的背景下,学校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先使课堂“面目全非”,再求课堂一点改变;不求研究面面俱到,但求课堂一点突破。教师在课堂中应具有这样的“公民教育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同,造就现代积极公民。为此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尊重课堂中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也更有意识地建构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营造民主氛围,实现教学形式开放开放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师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聋生围绕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地发展。教师应参与聋生学习,而不是支配聋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它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变革,限制了学生的公民品质发展。与控制模式不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它致力于解构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义、技术理性、强制灌输、心灵隔离等弊病,使学校公共生活回归到公共性与民主性的轨道上来。“治理”赋予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治理权利,鼓励学校生活中的公民伙伴关系,从而使学校和课堂成为一个民主治理的空间,提升和扩大学校组织的公共利益,稳固而持久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6.
何翠莲 《考试周刊》2011,(27):151-151
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强调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详细的预设,而且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反应作出机智的应对,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充满动态生成。所以精心的课堂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的课堂生成则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之所在。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校由于公共生活的匮乏以及竞争主义的泛滥,导致学校生活内部的公民交往关系走向了孤独和分裂,造就了"孤独的"公民,而非"合作的"公民。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公共品质,有必要重建学校的公共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以及社会的公共生活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公民合作、团结、关怀等公共价值的意义,从而促进公共精神和公民品德的培育。而要实现学校公共生活的有效建构,则必须培育课堂生活中的合作学习机制、发展学校空间的民主秩序、推进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的有效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公共性的生活氛围和价值导向,最终促进学生的公民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议题式教学,是目前被高度肯定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通过精心设置议题,组织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开展广泛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和高阶思维,从而较好地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议题式教学有一定的步骤遵循,具体说来要确定议题、推进议题、升华议题。  相似文献   

9.
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理论,而且要不断革新自己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应该是和谐且充满生机的,这有利于学生高效愉悦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与生活、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样不仅使社会教育充满了生机,而且也为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革新带来了活力。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遵循客观教学规律,走出一条生活化的教学道路。一、创设和谐民主的现代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让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德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呢?社会热点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教师如能适时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展开自由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朱冬梅 《教师》2012,(15):64-64
公民意识不是自动生成的,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自发地发展公民意识;在实践中体验公民生活,让学生的公民意识外显。  相似文献   

13.
民主的课堂气氛,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师生课堂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民主的课堂气氛表现为课堂人际关系的融洽,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与交往,教师与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是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因素。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教育威信,形成教学艺术风格,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如何将德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呢?社会热点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教师如能适时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展开自由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一种人类公共生活的形式,是一种值得追求的良性形式."没有公共生活,就没有真正的民主;没有公共生活的历练,就无从培养公共精神和民主理性,也就无从诞生真正的公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一、运用平等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实践。教师课堂言语的选择与使用最能体现这种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特征和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生活交往中,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依靠语文四大教学内容之一的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当下,口语交际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型也早已登上了课堂,而且扮演的角色也是日益重要。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早已由浅入深,对于这门课怎么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启发研究,诱发才能的能力,而且要能通过深入挖掘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问题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新颖性和层次性,尽力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观点的多向交流;同时要把握学生主体性原则,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情感上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使学生经常性的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快乐中.下面这堂解  相似文献   

19.
参与式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个体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公民教育成效的根本保障。为此,学校应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学校管理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式建构,为学生积极创设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和平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公民品质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为未成年人走进社会做准备的。学校教育的性质、状态,不仅决定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而且决定未来公民的素质和发展,决定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命运。我们之所以呼唤建设民主的学校,让师生过上民主的学校教育生活,不仅在于学校教育必须实现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和对人的创造性的释放,更在于学校教育必须给学生们种下民主的种子,为未来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