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早上醒来时,他发现自己不是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再和任何女人发生什么超乎寻常的情感关系。对他来说,妻和儿子是他生命的一切。尽管妻在三年前就离他和儿子先去了,但他知道妻是那么舍不得他们。他答应过妻,不管她去哪里,他和儿子都将永远属于她。他突...  相似文献   

2.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因自杀死亡的人数上升,有一项对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8%的人有过自杀企图,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而对这一切他们的父母竟一无所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如何教育他们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培养积极的、乐观进取的生存态度?生命价值观已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命是什么?我在进行初一《思想品德》(人教版)“生命宝贵”教学时,并没有急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谈什么是生命。有的学生说生命就是生命;也有学生说生命就是活着的东西;还有学生说没有想过。答案可谓…  相似文献   

3.
让我成为我     
<正>高考分数出来了,老师问学生,打算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学生说:"他们还没有商量好呢。"——"他们",是爸爸和妈妈。"你自己有没有考虑过呢?""没想过。我想了也没用的。"其实一点儿也用不着奇怪,这是报志愿常态。如果有个学生自己做主填报志愿表,班主任或学校相关部门立刻就会和他的家长联系,并且让他  相似文献   

4.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几乎都是在窝窝囊囊中度过的,没有做过一件他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他实在太卑微了。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相似文献   

5.
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正在细致地讲解着跳高的要领,一名学生不知什么原因走神了,老师看了他几次,他也没有注意到。老师没有办法,只好点名让他试着按照自己的讲解去跳一跳。他匆忙中奔向横竿,情急之下,忘记了老师刚刚讲过的要领,结果是面向老师,背向横杆顺势拔地而起,跳了过去。当他落进沙坑的时候,学生们哄堂大笑,只有老师没有笑。  相似文献   

6.
何丽 《黑河教育》2011,(7):64-64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困难挫折是最好的大学。无论什么人,他如果没有体会过饥与渴的感受,那么他也将享受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那他也将永远感受不到什么是幸福。因此,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幼儿经受一点苦与累,品尝一点生活的艰辛,培养他们从小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常规听课活动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该班有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孩子。在同学们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他始终没有表达过自己的见解;在教师提问时,他从来没有举起过自己的小手;在学具应用中,他也从来没有展示过自己的活动成果……这令人吃惊的事实,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呢?  相似文献   

8.
高明柱 《教书育人》2007,(10):18-19
苏北某市曾对本市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做过统计,他们中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寥寥无几。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农村教师成为名师?农村教师离名师的路到底有多远?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这应该成为教育的决策和管理者所要关心的问题,也是农村教育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随笔     
陈丹 《教育艺术》2004,(10):41-42
一 当学生谈到对现在所学知识、科目为什么没有兴趣时,许多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今后没有用处。“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有用的知识呢?”是学生经常爱抱怨的一句话。 现在的学生己不像我们读书时,老师教什么就好好学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实用的眼光看世界。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对自己和社会了解不够等原因,看得不够全面、正确。作为老师应该对他们这样的想法加以分析和引导,一旦学生没心思学习了,他就不会再做任何努力,而浪费宝贵的时光。我有时就反问学生:“那什么知识才有用?你是否只学这门知识就够了?每个人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都想将自己的学生教好,但班上难免总会有3—5名学习后进生。为转化这些后进生,一是与其家长联系,让家长抓紧孩子的学习;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加“小灶”。可以说,抓得是很紧,但效果甚微,个别后进生还与老师有敌对情绪。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反思,我们感到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并没有错,但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正如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尽管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社会上“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依然很大,社会、学校、家庭在不遗余力地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德育教育却有所忽视,而且德育教育的效果也不容乐观。2004年2月云南大学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凶杀案、从案犯马加爵的成长过程来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曾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的第三名,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学生,却在即将毕业时杀害了自己的四位同学。再联想起前几年的“刘佳伤母案”、“卢刚枪击案”以及当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现状,更让人感到当前的德育教育状况令人担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又将采取什么措施改进德育教育?笔者试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校研究生的自杀不仅给研究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与痛苦,而且也给学校、国家带来损失。为什么他们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自己的亲人留下永远的悲痛?令他们放弃生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为阻止这类沉痛事件的发生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叩开庄子的门,他不在。我慕名而来,本想与他畅谈,以寻求生命的真相。可惜,他不在。独自在他的院子里悠闲,品味他所处空间的大自在。庄子真的在这里住过吗?没有一丝痕迹啊,就像他超脱的处世态度,在尘世中拂袖而过,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你错了、”有个声音对我说。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的鱼。“我可以证明庄子在这里住过,因为我是他笔下碧波中快乐的鱼。他把他自己留下了。他仍没有想起他怎么会知道惠施是快乐的。实际上他没有去想,因为那不重要……”原来这便是与庄子嬉戏过的鱼,水里岸上自由地穿梭。“他留下的是自己,带走的却是我。…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及杀死同学或亲人的恶性事件屡屡曝光.面对一系列少年暴力事件,人们在震惊和痛心的同时,也开始思索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我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除了受社会传媒的影响、父母期望过高以及学习压力过大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外,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生命教育也是导致人们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罗程广 《师道》2004,(10):37-3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效率之源。没有兴趣的事是很难做得好的。别小看了兴趣,兴趣的萌芽注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你只要稍稍关注一下生命的历程,就会对萌芽的力量叹为观止。然而有不少的人无福享受这生命的礼赞,虽然他也付出了园丁的辛劳。因为他们无意中践踏了兴趣的萌芽,他们违背了“种树郭橐驼”的原则。“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名篇,郭橐驼种树为业,他种的树“或移徙,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风景     
冲浪在夏威夷,每年都有无数冲浪爱好者蜂拥而至。他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浪,对于他们而言,浪越大,危险越大挑战也就越大。记不起来谁说过,生命是由梦想构建而成的,没有了梦想,也就没有了生命。梦想之于他们的价值远远超出生命,所以即便谁都明白当下一个浪盖过来的时候,他们可能再也回不来,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向前。一名移居夏威夷的上海人,回忆起那名被大浪吞噬了的华人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他可能早就知道总会有那么一次,下去后就永远也上不来了,但他依然继续着。直到那一天,他登上了一个浪尖,然而后面卷来一个大浪,他终究没能成功,那次之后他再…  相似文献   

17.
雨过留下潮湿的印记,雁过留下轻盈的身影,爱过留下汹涌的激情。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堂课后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也使我比较留意与在乎自己上的每一节音乐课。长久以来我都在思考: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如何相融共济?精彩的预设使课堂更有生命活力,动态的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但始终没有找到好答案!  相似文献   

18.
孙林涛 《山东教育》2001,(29):16-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他想,在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如果有人曾经对自己说过一句赞美和肯定的话,就活下去,如果没有,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终于想了起来。那是中学的时候,他随手涂了一张“画”当作业交给了美术老师,老师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不过色彩还是不错的。”就是这半句赞美的话,使他活了下来,几次减刑,出狱后,成了一名画家。故事毕竟是故事,但它却给我们一条有益的启示:教师要善于用赞美的话,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我们许多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感受,辛辛苦苦地做好工作,能够得到领导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就业对年轻的研究生们来讲,意味着人生历程上一次重大的抉择。而这种抉择,对于那些没有离开过校园、从本科直接考上研究生的学子而言,还是第一次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判断来真正与现实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在择业与求职的过程中,他们会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各种以前在象牙塔中没有经历过的反馈和评价。在这期间,他们会逐步认识自己、摆正心态,从而真正融入社会。就业也是一次心灵版图的扩张。在这里,我们选择了一些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以他或她的经验或感悟,力图给后来者一些借鉴和启发。名校的光辉与负重已经毕业的文文认为:…  相似文献   

20.
徐巧侠 《考试周刊》2011,(47):131-13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育失误积累。在多年的英语教学生涯中,面对一些学困生我也曾经无所适从,也想过不断转变思路,用新的教学方法。看着自己近十年的教育叙事和读书笔记,想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我越来越坚信,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最关键的两点,就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那就是H-hope和I-inter-est,孩子们对一件事抱有希望,再加上对该事情感兴趣,那就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